概述 1
大事记 9
地理编 71
第一章 地理位置及政区沿革 71
第一节 位置及建置 71
第二节 行政区划沿革 71
第二章 地质 75
第一节 构造 75
第二节 地层 76
第三节 地震 77
第三章 地貌 81
第一节 基岩丘陵 81
第二节 黄土台塬 81
第三节 阶地 82
第一节 气象要素 83
第四章 气候 83
第二节 灾害性天气 90
第五章 水文 94
第一节 河流 94
第二节 地下水 95
第六章 土壤 101
第七章 生物 107
第一节 植物 107
第二节 动物 108
第三节 水生物 109
第四节 两栖生物及昆虫 109
第一章 人口概况 113
第一节 建国前的人口 113
人口编 113
第二节 建国后的人口 114
第三节 分布 119
第四节 性别构成 119
第五节 年龄构成 121
第六节 文化程度构成 121
第七节 在业人口的行业和职业构成 122
第八节 民族构成 126
第二章 人口控制 127
第一节 政策实施 127
第二节 节育措施 129
第三节 技术指导 129
第四节 机构设置 130
第一节 婚俗 131
第二节 保健 131
第三章 人口素质 131
第三节 优生 132
第四节 优育 133
第五节 妇幼保健机构 135
第一节 五保户 136
第二节 敬老院 136
第四章 养老 136
第五章 殡葬 137
经济编 141
综述 141
第一节 机构 145
第二节 农业区划 145
第一章 农业 145
第三节 土地利用 146
第四节 土地制度 147
第五节 劳动力 148
第六节 农业机具 150
第七节 管理制度 153
第八节 水利 154
第九节 农业科技 162
第十节 农作物 165
第二章 林业 183
第一节 机构 185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85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189
第四节 植树节与义务植树 190
第五节 林业管理 190
第三章 孟津梨 191
第一节 声誉 191
第二节 品种 192
第三节 开发 192
第一节 机构 195
第二节 家畜家禽 195
第四章 畜牧 195
第三节 饲养管理 199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99
第五章 渔业 201
第一节 库塘养鱼 201
第二节 鱼种 202
第三节 黄河鲤鱼 203
第四节 捕捞方法 203
第一节 机构 205
第二节 电力发展 205
第六章 电力 205
第三节 电网建设 207
第四节 电力供应 210
第五节 电力管理 210
第七章 工业 21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18
第二节 厂矿 218
第三节 手工业 224
第四节 唐三彩 226
第八章 乡镇企业 228
第一节 企业的发展 228
第二节 名优产品 230
第三节 庭院企业 231
第四节 重点乡镇企业 231
第一节 机构 233
第二节 陆路运输 233
第九章 交通运输 233
第三节 水路运输 237
第四节 过境铁路 239
第五节 公路管理养护 239
第六节 交通监理 240
第十章 邮电 241
第一节 机构 241
第二节 邮政通信网路 242
第三节 邮政资费 243
第四节 邮政网路管理 243
第五节 邮件处理 244
第七节 报刊发行 246
第八节 电讯 246
第六节 汇兑 246
第十一章 商业 249
第一节 机构 249
第二节 国营商业 250
第三节 物资供应 256
第四节 对外贸易 258
第五节 供销合作 260
第二节 粮食市场变化 270
第一节 机构 270
第十二章 粮油购销 270
第三节 粮油议购议销 273
第四节 粮油储运 274
第二节 财政体制变革 275
第一节 机构 275
第十三章 财政 275
第三节 财政预算 276
第四节 工商企业管理 278
第六节 公债 国库券 280
第五节 房地产管理 280
第七节 财政监督 281
第二节 税收 282
第一节 机构 282
第十四章 税务 282
第三节 税政管理 287
第二节 货币沿革 289
第一节 机构 289
第十五章 金融 289
第三节 业务范围 290
第四节 资金管理 296
第五节 保险事业 297
第三节 新县城建设 299
第二节 原县城变迁 299
第十六章 县城建设 299
第一节 机构 299
第五节 主要建筑物 307
第四节 公共建筑设施 307
第六节 环境保护 308
第二节 物价 309
第一节 机构 309
第十七章 物价 审计 309
第三节 审计 313
第二节 市场 314
第一节 机构 314
第十八章 工商行政管理 314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 316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317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317
第七节 监督检查 318
第六节 个体工商户 318
第一节 收入 321
第十九章 人民生活 321
第二节 支出 324
综述 329
政治编 329
第一节 各个历史时期的组织机构 33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孟津县地方组织 330
第二节 党代会 340
第三节 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活动与工作 342
第四节 组织工作 353
第五节 宣传工作 354
第六节 纪检工作 360
第七节 统战工作 362
第八节 党员培训 364
第九节 党史修撰 365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366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366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367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370
第一节 设置及沿革 375
第三章 人民政府 375
第三节 档案管理 380
第二节 干部队伍 380
扫盲识字 383
第四章 政绩举要 383
创建园艺场 384
开凿黄河渠 385
改土种稻 386
兴办磷肥厂、化肥厂 387
发展奶山羊生产乳制品 389
种植烤烟 390
改建县城 391
集资办学 392
第一节 机构及活动 395
第五章 政治协商委员会、民主党派 395
第二节 民主党派 396
第一节 工人组织 397
第六章 群众团体 397
第二节 青年组织 398
第三节 妇女组织 401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 403
第四节 农民组织 403
第二节 案件侦审 405
第一节 机构 405
第七章 公安 405
第四节 治安管理 406
第三节 看守 406
第六节 消防 407
第五节 武装警察 407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09
第一节 机构 409
第八章 检察 409
第五节 监所检察 410
第四节 法纪检察 410
第三节 经济检察 410
第六节 信访 411
第一节 机构 412
第九章 审判 412
第四节 经济审判 413
第三节 民事审判 413
第二节 刑事审判 413
第四节 民事调处 415
第三节 公证业务 415
第十章 司法 415
第一节 机构 415
第二节 律师事务 415
第五节 法制宣传 416
第三节 社会救济 417
第二节 优抚 417
第十一章 民政 417
第一节 机构 417
第五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420
第四节 社会福利 420
第六节 农村扶贫 421
第七节 婚姻登记 422
第二节 劳动就业 425
第一节 机构 425
第十二章 劳动 425
第四节 劳动管理 428
第三节 劳动工资 428
第五节 劳动保护 431
第六节 退职 退休 离休 432
第一节 国民党孟津县党部 434
第十三章 国民党孟津地方党、政组织 434
第三节 参议会 435
第二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435
第四节 县政府 基层政府 436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诉讼 437
附一、日伪时期孟津县行政设置 437
三、建国前公安机构沿革 438
附 汉代至中华民国孟津县令、知县、县长姓名表 439
综述 449
军事编 449
第一节 古津 450
第一章 津桥 450
第二节 名桥 451
第一节 城防 453
第二章 城堡 453
第二节 寨堡 454
第一节 周 456
第三章 古代军事遗址 456
第二节 汉唐 457
第三节 明清 458
第一节 古代 459
第四章 驻军 45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460
第二节 中华民国 460
第二节 中华民国 461
第一节 清朝 461
第五章 地方武装 46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463
第二节 中华民国 467
第一节 古代兵役制度沿革 467
第六章 兵役 46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468
第一节 古代 469
第七章 战事 469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 475
第二节 北洋军伐混战时期 475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 479
第二节 兵工 482
第一节 兵器 482
第八章 兵器 兵工 482
第二节 新型军民关系 484
第一节 旧的军民关系 484
第九章 军民关系 484
第十章 日军暴行录 486
第一节 机构 491
第一章 教育 491
教科文卫编 491
第二节 学校 492
第三节 学制 501
第四节 教师 502
第五节 教学 505
第六节 思想教育 508
第七节 经费 510
第一节 机构 513
第二节 群众体育 513
第二章 体育 513
第三节 学校体育 514
第四节 运动会 516
第五节 业余体校 519
第三章 科学技术 521
第二节 科技信息 522
第一节 机构 522
第五节 科技推广与效果 523
第四节 科技成果 523
第三节 科普活动 523
第七节 度量衡器管理 530
第六节 地震测报 530
第八节 科技队伍及科协组织 531
第二节 民间艺术 535
第一节 机构 535
第四章 文化 535
第四节 群众文化 537
第三节 广播事业 537
第六节 戏剧演出 538
第五节 图书发行 538
第八节 文艺创作 544
第七节 电影放映 544
第一节 机构 549
第五章 卫生 549
第三节 卫生防疫 550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 550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559
第五节 干部职工保健 561
第六节 医学教育 562
第一节 机构 564
第六章 医疗 564
第二节 医疗事业 565
第三节 中医土单验方 569
第二节 中药材 573
第一节 机构 573
第七章 医药 573
第四节 药品经营 581
第三节 制剂 581
第五节 药品检验 582
综述 587
文物编 587
第一节 文化遗址 588
第一章 古代文化 588
第二节 历代遗迹 590
第三节 历代遗存 592
第一节 古县城 598
第二章 古城 598
第二节 其他古城 599
第一节 苑囿 602
第三章 苑囿 名人宅第 602
第二节 名人宅第 603
第二节 东汉皇陵 605
第一节 东周王陵 605
第四章 皇陵 名人墓葬 605
第三节 北魏皇陵 606
第四节 后唐皇陵 607
第五节 名人墓葬 608
第二节 寺庙观庵 613
第一节 黄河七古津 613
第五章 津渡寺观 613
第一节 现代文物 616
第六章 文物状况 616
第二节 库藏文物 617
第三节 散存文物 619
第一节 建国前的文物状况 626
第七章 文物管理 626
第二节 建国后的文物管理 627
尹源 尹洙 636
武宗元 636
人物编 636
第一章 传记 636
董公 636
乔允升 637
王价 637
陈惟芝 637
李天宠 637
梁许 637
李际期 638
阎廷谟 638
王稚鼎 638
王铎 638
李春松 639
翟世友 639
梁琦 639
王眉穀 639
阎曾履 639
杨体锐 640
赵文正 640
林中和 641
郑宝钟 641
任春华 642
许鼎臣 643
司军三 643
邢传统 徐繁铮 644
李邦俊 644
尤士奇 645
马元凯 645
郭芳五 646
任知五 647
韩路光 647
郭灿若 高云峰 648
王根柱 648
宫文斌 649
姚北辰 649
郭玉堂 650
李玉甫 650
魏明甫 651
王北方 651
李清义 651
李天树 652
梁子期 652
郭土 653
李留柱 653
王景文 654
吴福祥 654
刘天顺 654
刘宏安 655
郑聚 655
杨严庭 655
陈西有 656
郭均甫 656
赵良岑 657
刘诚甫 657
郭显坤 657
柴元亮 658
乔连升 658
符永安 658
谢恒 659
高公甫 659
张执中 660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661
谢健 684
谢会举 684
第三章 人物介绍 684
第一节 党政军 684
张东仁 杨国秀 684
韩大化 685
郭凤舞 685
杜秉灿 685
雷英夫 686
宋劭明 686
丁池 686
张继周 686
李玉印 687
李敏 687
许德厚 687
宁彦林 688
焦焕然 688
张继贤 688
卫乃如 689
赵天益 689
蒋庚仁 689
栾星 690
谢禄 690
第二节 文化艺术 690
雷育斋 690
韩树藩 690
许长山 691
朱学斌 691
李準 691
王俊生 691
王恩宇 692
蔺鸿儒 692
赵莱静 692
焦景周 693
李申 693
刘虹 693
阎正 693
于志仁 694
卞晋卿 694
第三节 教育 体育 694
郭春则 694
王凤林 695
李辛凯 695
郑尧 695
王宗都 696
王欣 696
黄魁五 696
马伟 696
尚全夫 696
叶鹏 697
任书来 697
蔡洽 697
张素霞 697
姚炎祥 697
尚浩 698
郭培鋆 698
第四节 工交 科技 698
郝丰庵 698
周亚屏 699
王大勇 699
周肇选 699
马常耕 700
杨灿文 700
周智正 700
贾宗谊 700
张滨 701
田正科 701
王成斌 701
张景惠 701
石建章 702
郭太升 702
王道钧 702
杨保真 702
谢锦章 703
李瑞福 703
卢惠敏 703
靳有道 703
郭放 704
周西瑞 704
齐文凯 704
焦海洲 704
王遵平 705
宋鸿道 705
程相保 705
袁澄波 706
谢西土 706
第五节 医药卫生 706
梁之彦 706
郭春园 707
赵奠邦 707
秦震 707
郭培垣 707
郭友萍 708
庞宣文 708
康庚 708
郭焕章 708
阎振起 709
郭宪章 709
郭维淮 709
袁兆庄 709
梁永茂 710
王新房 710
第四章 人物表 711
第一节 民情 753
第一章 社会风尚 753
风土编 753
第二节 习俗 755
第三节 精神文明 765
第二章 家庭 769
第一节 家庭概况 769
第二节 类型举例 770
第三章 语音 方言 谚语 772
第一节 语音 772
第二节 方言 775
第三节 谚语 783
第四章 民间文艺 787
第一节 民间音乐 787
第二节 船工号子 794
第三节 民间歌谣 800
第四节 民间传说 802
第五章 服饰 建筑 风味 814
第一节 服饰 814
第二节 建筑 818
第三节 风味 818
第六章 社会底层组织 821
第一节 红枪会 821
第二节 会道门 822
乡镇编 827
城关镇 827
老城乡 831
平乐乡 835
送庄乡 838
白鹤乡 841
朝阳乡 844
王良乡 847
马屯乡 850
麻屯乡 853
常袋乡 856
横水乡 859
煤窑乡 862
附录 867
一、文告选录 867
二、金石碑铭 879
三、诗文选录 883
四、明清两代志序辑录 890
五、历代孟津县名与县城简介 893
六、《孟津县志》纂修始末 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