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医肾病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
目录 1
第二节 中医肾病学理论的现代研究 13
第三节 中医肾病学理论体系的特点 19
第四节 中医肾病学理论与西医肾脏病学理论的关系 22
第五节 《中医肾病学基础》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30
第二章 肾与其相关的组织 32
第一节 肾的位置、形态、五行属性 32
第二节 肾经、膀胱经、冲脉、任脉及其相互关系 40
第三节 肾与神、形、窍 43
第四节 肾与液、气、声、音、色、臭、味 50
第五节 肾与方位、季节、时间、阴阳属性 53
第六节 肾之喜恶及生、成数 57
第一节 肾藏象的解剖基础及含义 59
第三章 肾藏象学说 59
第二节 肾藏精 63
第三节 肾主水液 70
第四节 肾主纳气 78
第五节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86
第六节 肾主生殖、主生长、发育 95
第七节 肾与其他脏腑组织的关系 102
第八节 肾与脑 118
第九节 肾与运气 119
第四章 肾病诊断方法 121
第一节 望诊 121
第二节 闻诊 131
第三节 问诊 133
第四节 切诊 139
第六节 现代理化检查 143
第五节 现代体格检查 143
第五章 肾病病因、病理 177
第一节 病因 177
第二节 病理 205
第六章 肾病辨证 241
第一节 八纲辨证 241
第二节 脏腑辨证 250
第三节 三焦辨证 257
第四节 经络辨证 261
第五节 气、血、津液、精、神辨证 264
第七章 治则治法 274
第一节 治疗原则 274
第二节 治疗方法 277
第八章 肾病常用药物、方剂 302
第一节 常用药物 302
第二节 常用方剂 327
第九章 肾病常用针灸疗法 356
第一节 针法 356
第二节 灸法 376
第三节 拔罐法 382
第十章 肾病调摄 386
第一节 未病先防 386
第二节 已病调养 391
第十一章 肾病预后 399
第十二章 肾病学词语分类 409
第一节 生理类词语 409
第二节 病理类词语 414
第三节 病证类词语 417
第四节 治疗类词语 423
主要参考文献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