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历史沿革 7
一、旧平坝上寨壮族土支系源流考 7
(一)东汉前的壮族土支系族源 7
(二)东汉至隋时期的壮族土支系族称 8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壮族土支系称谓 8
(四)唐宋时期的壮族土支系分布情况 9
(五)元、明、清时期的壮族土支系概况 9
二、旧平坝上寨壮族土支系建村史 10
三、旧平坝上寨壮族土支系沿革、现状 11
第二章 生态环境 14
一、旧平坝上寨的自然环境概貌 14
(一)旧平坝上寨的历史、自然概况 14
(二)旧平坝上寨的地理位置 16
(三)旧平坝上寨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16
(四)旧平坝上寨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利用 18
二、旧平坝上寨壮族土支系古老神话、传说中的环境、生态意识 21
(一)天地的传说 21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神话 22
(三)祭龙的由来 22
(四)洪涝灾害的神话 22
三、旧平坝上寨的生态环境保护 23
(一)村寨规划、建设中的生态保护意识 23
(二)风水林 23
(三)庭院绿化 23
四、旧平坝上寨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23
(一)村民的饮用水问题 24
(二)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25
(三)风水林的保护问题 25
第三章 人口 26
一、旧平坝上寨人口的历史与现况 26
二、旧平坝上寨人口的性别概况 27
三、旧平坝上寨人口的年龄状况 28
四、旧平坝上寨的婴儿出生情况 30
(一)婴儿出生率 30
(二)婴儿存活率 30
五、旧平坝上寨的人口死亡状况 31
六、旧平坝上寨的人口素质状况 32
(一)身体素质 32
(二)文化素质 32
七、旧平坝上寨的人口行业分布状况 33
八、旧平坝上寨的家庭人口状况 33
(一)家庭人口规模 33
(二)家庭人口结构及其类型 34
九、旧平坝上寨的人口迁移、流动状况 36
十、旧平坝上寨的人口婚育状况 37
(一)婚姻状况 37
(二)生育状况 37
第四章 经济 41
一、旧平坝上寨的经济概况 41
二、农业经济 41
(一)农业所有制的变革 42
(二)农业生产资料 42
(三)种植业 46
三、畜牧业 50
(一)旧平坝上寨的畜牧业经济 50
(二)旧平坝上寨的家禽喂养情况 53
(三)旧平坝上寨的鱼类养殖现状 56
四、副业 56
(一)小商店 56
(二)饵?加工 57
(三)米、面碾磨加工 58
(四)壮锦加工 58
五、旧平坝上寨的经济结构变化 58
(一)产业结构变化 58
(二)农副产品的商品化 59
六、旧平坝上寨经济的历史性变化 59
(一)村民经济收入的变化 60
(二)村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60
(三)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63
(四)受教育状况的改善 63
(五)农民负担 63
(六)村民们的生活热望 64
第五章 社会结构 65
一、婚姻 65
(一)传统婚姻制度 65
(二)现代婚姻制度 67
二、家庭 79
(一)家庭结构 79
(二)家庭人际关系 80
(三)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 80
(四)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差异 81
(五)家庭规模 82
(六)家庭生育模式 82
(七)家庭社会化模式 83
(八)家庭财产的继承 84
三、亲属关系与继嗣 84
(一)继嗣规则 84
(二)亲属称谓 85
(三)亲属关系 87
四、家族、宗族与氏族 87
(一)家族 87
(二)族谱 88
(三)家族内部关系 89
(四)族规 89
(五)族产 90
五、村镇机构 90
六、民间组织 91
七、社会分层 92
第六章 村寨政治 94
一、民族问题 94
(一)云南文山壮族的内部支系划分问题 94
(二)云南文山壮族支系间的认同和区分意识 97
二、村寨公共事务管理 99
(一)壮族传统的村寨自治模式——寨老制 99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基层管理模式更迭 101
(三)新时期的依法治村模式——村民委员会及其所遇到的问题 102
三、基层党组织 114
第七章 禁忌、习惯法及现行国家法律的实施情况 117
一、禁忌 119
(一)旧平坝上寨过去曾有过的禁忌 119
(二)旧平坝上寨现在的禁忌 122
二、家庭财产的继承 127
三、家族制与寨老制遗俗 130
(一)旧平坝上寨的家族制度 130
(二)寨老制在旧平坝上寨 132
四、村规民约 134
五、婚姻习惯 137
(一)成婚标志 137
(二)婚后居处模式 138
(三)离婚 139
(四)旧平坝上寨古老神话传说中的男女婚配习惯 140
六、传统习惯法的变迁 142
七、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法律的实施情况 145
(一)村民普遍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145
(二)国家有关计划生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在旧平坝上寨执行得较好 153
(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村民自治中的无奈 154
第八章 文化 164
一、饮食文化 165
(一)主食 165
(二)副食 166
(三)饮食礼俗 167
二、建筑艺术 168
(一)建房习俗 171
(二)迁新房 171
(三)庆贺新居 172
(四)居住习俗 172
三、节日礼俗 172
(一)除夕 173
(二)初一 173
(三)过小年 174
(四)开秧门 174
(五)关秧门 174
(六)祭龙树土地庙 175
(七)七月节 175
(八)尝新节 175
(九)牛王节 176
四、生育、婚姻习俗 176
(一)生育习俗 176
(二)婚姻习俗 178
五、敬老祝寿和丧葬习俗 181
(一)敬老 181
(二)丧葬习俗 182
六、服饰文化 184
七、传统艺术 187
(一)民间舞蹈 187
(二)民间器乐 190
(三)民间工艺 192
八、文学艺术 192
(一)神话 193
(二)传说故事 194
(三)民歌 195
第九章 教育 200
一、旧平坝上寨壮族土支系教育简史 200
二、建国50年来的教育发展概况 200
第十章 科技 206
一、传统工艺 206
(一)传统编织工艺 206
(二)传统染织工艺 206
(三)传统酿酒工艺 207
(四)传统榨糖工艺 207
(五)传统生产工艺 208
(六)传统食品加工工艺 208
二、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 208
(一)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208
(二)现代畜牧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209
(三)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 210
(四)科普知识的宣传 210
(五)农村科技人员的培养 211
三、科技与生产发展 211
(一)引进新品种与生产发展 211
(二)掌握新的种植和养殖技术与生产发展 212
(三)使用农药和化肥等与生产发展 212
四、旧平坝上寨壮族土支系的科技与生活质量 212
第十一章 旧平坝上寨壮族土支系的宗教信仰概况 214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旧平坝上寨壮族土支系宗教信仰概况 216
(一)祖先崇拜 216
(二)图腾崇拜 218
(三)巫术 220
(四)迷信活动 221
二、新中国成立前旧平坝地区存在过的宗教神职人员 222
(一)和尚 223
(二)道土 223
(三)布摩 224
(四)巫师 225
三、旧平坝上寨壮族土支系村民现在的宗教信仰概况 226
参考文献 230
后记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