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二噁英类化学物质介绍 1
1.1 二噁英类化学物质 6
1.2 毒性当量因子 9
1.3 二噁英类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 12
1.3.1 水溶性 13
1.3.2 蒸气压 15
1.3.3 亨利常数 16
1.3.4 辛醇/水分配系数 17
1.3.5 有机碳分配系数 18
1.3.7 物理—化学性质 19
1.3.6 光量子产生量 19
第二章 二噁英类化学物质的污染源及产生机理 22
2.1 二噁英类化学物质的主要污染来源 22
2.1.1 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呋喃的污染来源 22
2.1.2 多氯联苯的来源 25
2.2 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呋喃及多氯联苯产生机理 26
2.2.1 焚烧过程中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呋喃的产生机理 26
2.2.2 多氯联苯的产生机理 31
2.3 环境计量学在二噁英污染释放源识别上的应用 32
2.3.1 多变量统计方法 32
2.3.2 数据处理和分析 34
2.3.3 小结 37
第三章 二噁英类化学物质的毒性效应 42
3.1 PCDD/Fs的毒效应及机理 42
3.1.1 毒效应 42
3.1.2 毒性的作用机理研究 45
3.2 PCDD/Fs毒性研究的一些特殊问题 50
3.2.1 肿瘤发生率的提高 50
3.2.2 致畸毒性问题 51
3.2.3 免疫毒性问题 52
3.3.1 二噁英类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性作用 53
3.3 二噁英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及健康风险评价 53
3.3.2 二噁英类化学物质日允许摄入量的评估 55
第四章 二噁英类化学物质在环境中迁移及分布 67
4.1 大气中传输 70
4.1.1 大气中的PCDD/Fs 70
4.1.2 气/粒分离 74
4.1.3 PCDD/Fs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分布 78
4.1.4 PCDD/Fs在大气中的行为 80
4.1.5 颗粒物上PCDD/Fs光降解研究 81
4.1.6 PCDD/Fs的沉降过程 82
4.1.7 PCDD/Fs的长距离输送 86
4.2 土壤中传输 87
4.3 水中的传输 90
4.3.1 颗粒物和沉积物 90
4.3.2 生物累积 91
第五章 二噁英类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99
5.1 色谱法 99
5.1.1 玻璃器皿以及材料的准备 101
5.1.2 提取 102
5.1.3 净化 106
5.1.4 仪器分析 109
5.1.5 计算 112
5.1.6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116
5.2 生物学方法 119
5.2.1 二噁英类化学物质简易测定法进展 119
5.2.2 生物检测法的类型及原理 121
5.2.3 生物检测法与国标法的比较 125
5.2.4 生物检测法注意事项 127
第六章 二噁英类化学物质的污染状况 129
6.1 土壤、植物和大气中PCDD/Fs、PCBs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130
6.2 野生生物体内PCDD/Fs、PCBs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134
6.3 食品中PCDD/Fs、PCBs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136
6.4 沉积物中PCDD/Fs、PCBs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138
6.5 人类暴露于PCDD/Fs、PCBs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139
6.6 人类日常暴露途径 146
6.7 我国人体中PCDD/Fs、PCBs暴露水平及同发达国家的比较 151
6.8 我国普通人群日常饮食PCDD/Fs、PCBs暴露风险评估 156
6.9 小结 159
第七章 二噁英类化学物质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估 161
7.1 PCDD/Fs的直接排放 162
7.1.1 排放进入大气 162
7.1.2 排放进入水体 162
7.1.3 排放进入土壤 163
7.1.5 排放进入残渣 164
7.1.4 工业生产的副产品 164
7.2 世界PCDD/Fs排放的基本现状 165
7.2.1 美国PCDD/Fs排放清单 166
7.2.2 日本PCDD/Fs排放清单 169
7.3 我国二噁英的污染源和排放量初步调查 172
7.3.1 模式的确定 172
7.3.2 排放量的估算 173
7.3.3 小结 184
附录一 二噁英问题大事年表 186
附录二 重要的中英文词汇对照 191
参考文献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