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黑烟变火花”时代的文学(公元1840年——1919年) 689
第一章 概况 689
第一节 社会概况 689
第二节 文学概况 694
第二章 关于萧朝贵的歌谣和传说故事 703
第一节 萧朝贵的生平和革命活动 703
第二节 歌谣 704
第三节 传说故事 708
一 《三访萧朝贵》 708
二 《火烧勒马卡》和《火烧百匾》 710
三 《巧夺“猪仔脚”》和《双身杀敌》 713
第三章 反映太平天国革命的歌谣 716
第一节 歌谣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716
第二节 重点作品 729
一 《快跟洪秀全》、《个个拿锹刀》和《你投洪杨娘心欢》 729
二 《救人出火坑》和《春天百花开》 732
第四章 反映太平天国革命的传说故事 735
第一节 传说故事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735
第二节 重点作品 737
一 《金田起义》和《七英雄》 737
二 《洪宣娇——朱达娇》和《送仔参加太平军》 741
三 《活捉赵狗官》和《红香粳米》 745
第五章 关于石达开的歌谣和传说故事 751
第一节 歌谣和石达开、黄十的诗作 752
第二节 传说故事 760
一 《石达开献计装鸡盲》和《石达开闹革命》 760
二 《翼王做寿》 763
三 《石达开在宜山》 764
第六章 关于吴凌云、黄鼎凤等起义的歌谣和传说故事 773
第一节 《吴凌云拜台歌》和《吴凌云破宁明》 774
第二节 黄鼎凤起义的歌谣 779
第三节 黄鼎凤起义的传说故事 784
一 《黄鼎凤起义》 784
二 《黄鼎凤巧打汾水》 786
第四节 李锦贵的诗对、关于乔老苗的歌谣 787
一 李锦贵的诗对 787
二 关于乔老苗的歌谣 789
第七章 反映中法战争的歌谣 792
第一节 《中法战争史歌》 794
第二节 《刘二打番鬼歌》和《冯子材打老番歌》 797
第八章 反映中法战争的传说故事 800
第一节 关于刘二打番鬼的传说故事 800
一 《红薯与银钱》 800
二 《刘二智取三炮台》和《刘二破敌峦》 801
三 《死人返生》、《牛角号》和《竹箭歼敌记》 803
第二节 关于冯子材打番鬼的传说故事 810
一 《在土墙上》和《冯子材大闹谅山》 810
二 《猛大杀老番》 813
第三节 《堵阵河的来历》 815
第九章 其他反帝反封建等的歌谣 820
第一节 歌谣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820
第二节 反清铲洋教的歌谣 852
第三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歌谣 855
第四节 苦歌《酷旱》 860
第十章 长篇叙事歌 864
第一节 《控告土官歌》 864
第二节 《达稳之歌》 868
一 作者简介 868
二 《达稳之歌》的思想内容 869
三 《达稳之歌》的艺术特色 872
第三节 《达备之歌》 875
一 关于作者 875
二 《达备之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结构 875
三 《达备之歌》的人物形象 880
第十一章 其他反帝反封建等的传说故事 884
第一节 传说故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基本特点 884
第二节 反帝故事《洋人盗宝》 886
第三节 反抗封建压迫剥削的故事 888
一 《地主和农民》与《一碟鱼和一箩谷》 888
二 《财主和家奴》 892
三 《宝葫芦》 894
四 《门当户对》和《王大少学乖》 895
五 《木偶师傅》和《地主变猴狲》 900
第四节 歌颂劳动的故事《落银树》 903
第五节 文人故事 907
一 《郑小谷轶事》 907
二 《可恨青龙偃月刀》 909
第十二章 民间戏剧 912
第一节 壮族民间的两大剧种——壮戏和唱师 912
第二节 壮戏的发展及其特点 914
一 南路壮戏 914
二 北路壮戏 922
三 云南富宁壮剧 929
第三节 壮戏剧目的基本内容和《卜牙》、《张四姐下凡》 931
第四节 唱师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及其思想意义 938
第五节 唱师及其唱本的艺术特点 942
第六节 唱师的唱本 949
一 《唱秀英》 949
二 《双飞燕》 954
三 《红灯》和《九官》 963
第七节 师公戏和花灯 966
第十三章 文人文学 973
第一节 郑献甫 973
第二节 韦丰华、覃海安 1004
第三节 黎申产 1017
第四节 黄君钜、黄君铿 1026
第五节 凌应梧、凌应楠、凌应柏 1031
第六节 谢兰 1035
第七节 黄焕中 1042
第八节 蒙泉镜、韦陟云 1054
第九节 韦麟阁、韦绣孟 1065
第十节 赵荣正、赵荣章 1071
第十一节 农实达 1077
第十二节 曾鸿燊及其他诗人 1082
第十三节 黄诚沅的杂文 1102
附录:《广西壮族文学》后记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