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地理黄河 2
第一章 初识黄河 2
1 世界大河之一的黄河 3
2 黄河的上、中、下游 5
3 西高东低,一泻千里 6
青藏高原 7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7
华北大平原 7
4 东西间气候差别 10
5 人口、土地和水 11
6 富饶的能源流域 12
第二章 黄河是怎样形成的——地质时期中的黄河 15
1 河源区的古黄河 15
2 盆地和峡谷相间的上游河段 18
3 河套平原上的黄河 19
4 黄河晋陕峡谷 21
5 古代的三门湖 23
6 最年轻的黄河下游 24
第三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 26
第四章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高原 29
1 黄土的特性 31
2 塬、梁、峁——特殊的黄土地貌 33
3 剧烈的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36
4 土壤侵蚀带来的后果 40
第五章 泥沙最多的河流 42
第六章 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 44
1 大河之源 44
玛曲和卡日曲 45
星宿海 45
鄂陵湖和扎陵湖 46
2 阿尼玛卿雪山 47
3 塞上江南——河套平原 49
4 壶口瀑布 51
第二篇 人文黄河 54
第一章 黄河——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 54
1 史前时期的古文化 54
蓝田猿人 54
大地湾遗址 55
仰韶文化的诞生地 57
轩辕黄帝 58
2 3000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59
大禹治水 60
殷墟 61
百家争鸣、繁荣昌盛的春秋战国时期 62
汉唐盛世时的黄河流域 66
第二章 治黄与毁黄 67
1 中国古代的治黄名人 67
大禹 67
王景 67
贾鲁 68
潘季驯 68
靳辅 70
2 黄河的悲哀——被用作兵家武器的黄河 71
第三章 重要的工农业建设基地 73
1 神府东胜煤田 74
2 胜利油田 75
3 粮棉基地——黄淮海平原 76
第四章 欣欣向荣的城市 78
1 兰州市 78
麦积山石窟 79
2 银川市 80
3 呼和浩特市 82
4 太原市 83
晋祠 84
杏花村 84
5 西安市(长安) 85
秦始皇陵 87
秦“兵马俑”坑 88
大雁塔 88
骊山和华清池 89
6 郑州市 90
郑州黄河铁路桥 91
7 洛阳市 91
龙门石窟 92
唐三彩 92
洛阳水席 93
白马寺 93
洛阳牡丹 94
开封市 95
相国寺 95
铁塔 96
清明上河图 96
9 济南市 97
大明湖 97
千佛山 98
趵突泉 98
10 东营市 98
第五章 名胜古迹 100
1 东岳泰山 100
岱庙 101
玉皇顶 101
2 曲阜孔子故里 102
孔庙 102
孔府 103
孔林 103
3 中岳嵩山 104
中岳庙 104
少林寺 105
4 宋陵 106
5 平遥古城 106
6 革命圣地——延安 107
第六章 民俗风情 108
1 撒拉风情 108
2 “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109
3 绚丽多采的陕北群众文艺 111
“信天游”陕北民歌 111
陕北秧歌 112
安塞腰鼓 112
第三篇 利弊黄河 114
第一章 黄河水——沿黄广大地区的生命之源 114
1 黄河水资源在中国和华北地区的地位 114
2 蓬勃发展的引黄灌溉事业 115
第二章 黄河下游的洪水 117
1 黄河洪水的形成 117
2 洪水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118
3 洪水的防治 120
堤防工程 120
河道整治工程 121
分滞洪工程 122
防洪的非工程措施(水文信息预报) 122
4 黄河凌汛 127
水库防凌 125
破冰措施 125
第三章 黄河的新忧患——下游河道的断流 126
1 断流状况 126
2 断流的原因 127
3 断流引起的环境问题 128
增加了防洪的压力 128
改变了华北平原地面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自然关系 129
沙化环境 129
恶化黄河口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 129
4 断流的防治 130
第四章 黄河下游地上河 131
1 地上河的形成 131
2 地上河的功与过 133
第五章 历史上的黄河变迁 136
1 黄河下游五次大改道 136
2 大改道的原因 138
3 改道对环境的影响 139
改变了黄淮平原的自然水系 139
建造了大片陆地 140
造成了大面积生态脆弱的黄泛区 141
第六章 变化无常、造陆不止、欣欣向荣的黄河河口三角洲 142
1 变化无常的特性 142
三角洲位置的变化 142
三角洲表面黄河流路的变化 143
2 生命不息,造陆不止 145
3 欣欣向荣、前景美好的黄河三角洲 147
第七章 黄河的开发和治理 149
1 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 149
2 黄河大堤 152
3 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工程 153
龙羊峡水利枢纽 154
三门峡水利枢纽 155
小浪底水利枢纽 156
4 南水北调 157
5 治黄前景 159
参考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