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媒体导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多米尼克(Dominick,J.R.),(美)梅塞(Messere,F.)著;张海鹰译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9048962
  • 页数:2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电子媒体——广播电视以及因特网的发展和现状,涉及电子媒体的历史,技术基础知识、内容编排、经营管理以及传播效果等。

中文版前言 1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发展史 1

1.1 发明家 1

马可尼和无线电 1

总序 1

费森登和连续电波 2

德·福斯特和“无形帝国” 2

法律的困惑 3

无线电与战争 3

1.2经营和管理 3

RCA的诞生 4

1.3广播的发轫 4

1.4广播的快速发展(1920年代) 5

广告 5

广播网 6

管理 6

1.5广播的黄金时代(1930—1948) 7

成长 7

影响 8

1.6 电视 9

节目 9

冻结和解冻 10

1.7广播的调整时期 11

1.8 电视的成长(1953—1962) 12

技术创新 12

好莱坞 13

节目 13

1.9 电视的稳定期(1963—1975) 13

公共电视 14

新规定 14

技术 14

节目 15

1.10 电视的变革(1975—1999) 15

竞争 15

兼并 16

公共电视的定位 16

节目 16

技术 17

1.11 视频时代的广播 17

节目类型细分化 18

联网广播电台 18

调频广播(FM) 18

高技术 18

合并 19

1.1 2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 19

中国广播的诞生 19

中国广播的发展 20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 20

中国电视的发展 21

小结 22

2.1 有线电视的故事 23

第2章 有线电视和因特网的发展史 23

付费电视:一个超前理念 25

有线电视的增长 26

2.2有线电视的其他种类 27

卫星电视 27

有线电视的无线传输 29

2.3 中国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 29

有线电视 29

卫星电视 30

2.4 因特网和万维网(WWW) 30

后核战争:还会有拨号音吗? 31

从冷战到科研:因特网的诞生 31

ARPANET:因特网的先驱 32

电子邮件的兴起 33

USENET:走向大众的计算机网络 34

个人电脑:新兴的大众媒介 35

因特网问世 35

搜索因特网 36

万维网(WWW)的诞生 36

2.5 因特网在中国 37

小结 39

第3章 音视频技术 41

3.1 媒体技术的基本原则 41

复制技术 41

转换 42

信号与噪音 43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43

振荡与波形 44

频率与振幅 44

3.3步骤一:信号的生成 45

3.2信号处理的步骤 45

频率灵敏度 45

音频信号的生成 46

视频信号的生成 50

3.4步骤二:信号放大和处理 53

音频的放大和处理 53

视频的放大和处理 55

3.5步骤三:信号传输 56

音频传输 56

视频传输 58

卫星传输 59

有线通信的回归 60

3.6步骤四:信号接收 61

广播收音机 61

电视接收机 63

3.7 步骤五:信号的储存和重现 64

音频储存 65

视频储存 65

网络广播:音视频流媒体 67

小结 68

4.1 今日广播中的三个“C”:竞争、合并与控制 69

第4章 今日美国广播 69

今日广播业的竞争 70

合并:大型广播集团 71

控制:广播节目与促销 74

4.2今日广播节目 74

乡村音乐电台 76

新闻/谈话和体育类电台 76

成人当代音乐和怀旧音乐电台 77

当代流行音乐电台 78

种族类型:西班牙和黑人/城市当代电台 78

精选摇滚电台 79

当代成人轻音乐电台 79

其他类型电台 80

非商业广播电台 80

4.3今日卫星广播 81

4.4广播电台的组织结构 82

小结 84

第5章 今日美国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 85

5.1 美国电视台的种类 85

5.2 广播电视网 86

VHF、UHF和DTV电视台 86

商业电视台和非商业电视台 86

福克斯广播公司 87

新生的广播电视网 87

广播电视网的终结? 88

5.3地方电视台 88

电视“钱袋子”:广播电视网拥有和运作的电视台 89

主要广播电视网的会员台 89

独立电视台 90

低功率电视台 90

WB、UPN和Pax的会员台 90

5.4 电视台的所有权 91

5.5 公共电视 93

5.6 有线电视 94

有线电视节目 94

有线电视套装服务:“层级上升” 96

有线电视系统的所有权 98

有线电视的经济运作 99

5.7 直播卫星(DBS) 100

直播卫星节目 100

5.8 电视台的组织结构 101

直播卫星的现在和未来 101

有线电视系统的组织结构 104

小结 104

第6章 今日因特网和新媒体 106

6.1 因特网向大众传媒的转变 106

从文字开始:文字电视广播(Teletext) 106

小型电视(Minitel) 107

连线信息服务在美国起步 107

新市场:Prodigy和美国在线 108

WWW的发展及其影响 109

ISP增长使经营计划落空 109

6.2 因特网基础 111

标准和协议 111

新旧域名 112

电子邮件、浏览器与即时讯息 112

插件 113

下载新媒体 113

门户 114

社区 115

底线 115

所有制和联盟 116

6.3因特网和广播电视 117

“交叉促销” 117

媒体共享:NAPSTER和对等服务 117

广播的发展与网络广播:流媒体与特许使用权 118

网络新闻变脸 120

电视上网和网络电视 121

6.4 发展前景 122

小结 122

第7章 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的经营管理 124

7.1 电子媒体的竞争 125

不同媒体形态之间的竞争 125

决定媒体购买和成本计算 126

广告投放 127

千人成本(CPM):广告成本计算 127

本地市场 127

7.2广播电视销售实务 128

广播电台销售 128

电视台销售 131

台号与推广 136

7.3 广播电视销售的其他方面 136

其他广告 137

7.4 中国广播电视的管理经营 138

改革开放 138

广播电视广告 139

小结 139

第8章 美国广播节目编排 141

8.1 广播电台的管理和类型设计 141

音乐节目 142

8.2 广播节目编排矩阵 142

新闻/谈话节目 143

8.3 广播节目的制作模式 143

8.4 电台与音乐广播的类型化 145

确立电台的类型 145

类型化的音乐广播 145

8.5 “类型空白” 145

听众分析 146

广播节目播出顺序时间表 148

制定时间表:广播节目编排术语 151

类型评估 152

8.6 新闻/谈话和体育类节目的编排 153

类型调整 153

全新闻电台 154

新闻/谈话电台 155

8.7 非商业性广播电台的节目编排 156

公共广播电台 156

大学广播 157

社区电台 157

小结 158

第9章 美国电视节目编排 159

肯尼迪总统遇刺与电视新闻的诞生 160

9.1 美国电视新闻简史 160

电视新闻的成熟 161

电视新闻成为一大产业 163

9.2 今日电视新闻 165

新闻联播 165

地区和地方有线新闻 166

点播新闻 167

全球新闻 167

9.3 电视新闻团队:电视新闻的管理结构 167

第一阶段:前期制作 168

第二阶段:播出 169

9.5 电视娱乐节目 171

9.4 电视新闻可信度的瓦解? 171

9.6 广播电视网:四加三 172

会员制 172

广播电视网的节目编排 173

有线电视的节目编排 177

公共电视的节目编排 178

9.7 电视辛迪加系统 179

辛迪加市场 179

辛迪加节目的类型 179

9.8 地方电视节目编排 181

辛迪加“广告贴片” 181

地方电视台 182

地方有线电视节目 182

9.9 电视节目编排策略 182

观众的流动 183

反向节目编排 183

挑战性节目编排 184

小结 184

相关法律 186

理论依据 186

10.1 美国广播电视媒体监管的历史回顾 186

第10章 广播电视媒体的监管和自律 186

1927年广播法案 187

1934年通信法案 187

有线电视监管 188

再度审视 188

10.2 联邦通信委员会及其职能 189

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执照的审批 189

执照更新 190

监管的执行 190

所有权的多样化 190

联邦通信委员会与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和因特网 191

10.3其他有关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的联邦法律 192

儿童电视 192

版权保护 192

对亵渎和淫秽、下流内容的规制 194

10.4 广告监管 194

10.5广播电视媒体的自律 195

行为准则 196

标准和惯例 197

V芯片 198

行业组织 199

公众组织 200

10.6 中国广播电视业的法制建设和道德自律 200

法制建设 200

道德与自律 202

小结 202

第11章 收视率与受众反馈 204

11.1 受众研究的历史 204

电视收视测量和数据处理 206

1 1.2收视率处理 206

电视收视率报告 207

电视收视率的术语和概念 207

广播收听测量和数据处理 208

广播收听率报告 208

广播收听率的术语和概念 209

11.3收视率的准确性 209

11 4 收视率的使用 210

11.5 收视率调查技术的新发展 211

11.6其他受众调查 211

音乐调查 211

市场调查 212

11.7因特网受众调查 213

11.8 中国广播电视的受众调查 214

小结 215

第12章 电子媒体的传播效果 217

12.1 电子媒体的效果研究 217

12.2媒介效果理论 219

“皮下注射”理论 219

有限效果理论 219

历史回顾 220

12.3 视频暴力 220

特殊效果理论 220

探求证据 221

电子游戏中的暴力 224

12.4对现实的感知 225

涵化理论 226

种族、民族和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227

12.5广播电视与美国政治 229

媒体对投票行为的影响 229

媒体对政治体制的影响 231

12.6 电视与学习 232

12.7 电视与亲社会行为 233

12.8 因特网的社会影响 234

12.9未来:社会的关注 236

小结 237

第13章 国际广播电视和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 238

13.1 电子媒体体制之比较 238

13.2其他国家的电子媒体 240

英国 240

加拿大 243

肯尼亚 247

13.3 国际广播的历史回顾 248

13.4国际广播电台 250

美国之音(The Voice of America) 250

英国广播公司(BBC) 251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252

俄罗斯之音(The Voice of Russia) 252

德国之声(Deutsche Welle) 253

非官方国际广播:秘密电台和海盗电台 253

小结 254

中文版后记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