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念界定 1
一、“中亚”概念在文中的适用范围 1
第一章 绪论 1
二、“中亚社会”和“现代中亚社会”概念的限定 3
三、“俄罗斯”概念的使用 3
四、“俄罗斯化”概念的界定 3
五、“文化和社会力量”概念在文中的含义 4
第二节 研究现状、方法和意义 5
一、研究现状(国内、国外) 5
二、研究方法(传统历史学、文化对比、理论探讨) 21
三、研究意义(学术、现实) 22
一、关于中亚社会发展演进的时代分期新论 24
第三节 中亚社会的基本概况 24
二、独立以来中亚各国概况及颜色革命评述 30
第二章 中亚社会的俄罗斯化影响 49
第一节 沙俄向中亚的扩张和对中亚的征服 49
第二节 沙俄征服中亚后的殖民政策 58
一、俄罗斯资本在中亚的不平衡配置 58
二、中亚植棉业经济的畸形发展 64
三、沙俄在中亚的移民政策 69
四、沙俄在中亚的铁路建设 77
第三节 中亚社会的俄罗斯化影响综述 81
第三章 独立以来中亚社会的政治状况 90
第一节 内政建设及其评价 90
一、政党制度建设 91
二、政治制度建设 92
三、内政建设 95
四、内政建设评价 97
第二节 对外关系及其评价 98
一、同俄罗斯联邦的关系 100
二、同西方世界的关系 102
三、同伊斯兰国家的关系 104
四、同中国的关系 112
五、对外关系评价 114
第四章 独立以来中亚社会的经济状况 116
第一节 工业状况及其评价 118
一、石油天然气工业 118
二、工业其他领域 126
三、工业状况评价 131
第二节 农业状况及其评价 131
一、种植业 131
二、畜牧业 132
三、农业状况评价 133
第五章 独立以来中亚社会的文化状况 135
第一节 语言状况及其评价 136
一、各国宪法对语言的规定 137
二、俄语 140
三、国语 141
四、其他民族语言 144
五、语言状况评价 144
一、简单的历史回顾 146
第二节 教育状况及其评价 146
二、独立后的变化 147
三、留学生教育状况 149
四、汉语教育状况 151
五、教育状况评价 153
第六章 独立以来中亚社会的人口与民族关系状况 154
第一节 人口状况及其评价 155
第二节 中亚学者对民族关系的评价和预测 162
一、吉尔吉斯斯坦 162
二、哈萨克斯坦 163
三、塔吉克斯坦 163
第三节 民族关系状况评价 164
五、乌兹别克斯坦 164
四、土库曼斯坦 164
一、主体民族之间的关系 165
二、主体民族和俄罗斯民族之间的关系 165
三、主体民族内部的关系 167
四、主体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 167
五、外来的主体民族成员同原有诸民族之间的关系(主要指哈萨克斯坦) 168
第七章 独立以来中亚社会的宗教状况 170
第一节 基本的历史回顾 170
一、原始信仰 171
二、琐罗亚斯德教和摩尼教 176
第二节 世界宗教之往昔 180
一、佛教 181
二、基督教 183
三、伊斯兰教 189
第三节 苏联解体前后的状况 193
第四节 宗教状况评价 202
第八章 影响现代中亚社会发展的主要文化和社会力量因素 204
第一节 俄罗斯社会的发展及俄罗斯文化的特质 205
第二节 中国文化及其引导的社会的发展演进 210
第三节 西方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演进轨迹 215
第四节 伊斯兰社会和伊斯兰复兴思潮的发展演进 219
第九章 现代中亚社会——多种文化和社会力量的集散地 225
第一节 本土文化和社会力量因素 228
一、突厥语民族因素 229
二、伊斯兰因素 231
三、俄罗斯因素 233
第二节 非本土文化和社会力量因素 236
一、突厥语民族因素 236
二、伊斯兰因素 240
三、俄罗斯因素 244
四、西方因素 246
五、中国因素 250
第十章 余论增补 257
余论之一 反恐战争在阿富汗周边地区引发的某些问题分析 257
余论之二 反恐战争前后的阿富汗周边地缘政治形势(合作) 269
余论之三 中国与中亚跨国民族关系对西部开发的影响 279
余论之四 20世纪末的全球民族主义浪潮及相关理论探讨(合作) 295
总结 314
参考文献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