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成书于什么年代? 3
《黄帝内经》一书的作者是谁? 3
一、典籍流传 3
《黄帝内经》是如何流传下来的? 4
《黄帝内经》的主要注家与注本有哪些? 5
《黄帝内经》的书名从何而来? 9
二、书名由来 9
《灵枢》的含义是什么? 10
《素问》是什么含义? 10
《黄帝内经》理论的建构方法有哪些? 15
《黄帝内经》的全书共有多少篇章? 15
三、篇章构成 15
《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6
《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有什么特点? 17
《黄帝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缘由是什么? 17
为什么说《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认识实践的一次科学总结? 21
《黄帝内经》在中医史上有什么样的学术价值? 21
四、学术价值 21
《黄帝内经》与古代哲学思想的渊源如何? 23
《黄帝内经》提出了怎样独特的医学理论观? 24
《黄帝内经》反映出中国古代中医医疗实践的成果有哪些? 24
《黄帝内经》具有怎样的方法论特点? 25
《黄帝内经》对世界医学的贡献如何? 26
《素问·热论》对张仲景的《伤寒论》有什么影响? 27
《黄帝内经》提出了怎样的独特诊治方法? 28
阴阳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1
什么是阴阳五行学说? 31
五、阴阳五行论 31
阴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3
阴阳学说是怎样运用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 36
阴阳基本概念有什么重要意义? 36
如何理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句话的涵义? 39
中药气味的阴阳属性及作用是什么? 39
如何理解“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及“以右治左,以左治右”这两句经文的意思? 40
如何理解“治病必求基本”? 40
清阳、浊阴在人体的分布与运动形式是什么? 41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这句经文是什么意思? 41
为什么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膜胀”? 42
为什么阳胜病则“能冬不能夏”,而阴胜病则“能夏不能冬”? 42
五脏病药物五味补泻治疗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43
为什么治病要依据四时和五行进行治疗? 43
六气的承制关系及意义是什么? 44
四时中五脏病病情变化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4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人体阴阳清浊、升降出入的生理表现是什么? 45
怎样理解“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45
天地之气的虚实与人耳目四肢视听动作的关联性是怎样的? 46
如何理解“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4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味中,辛甘为阳,酸苦为阴。这种阴阳分类的根据是什么? 47
阳病与阴病指的是什么? 4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这段经文的意义是什么? 48
天地、阴阳的作用有哪些? 49
五行是什么? 50
五行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1
五志致病与情志疗法有哪些主要内容? 53
如何理解“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足,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这段经文的含义? 54
《内经》中阐述气、味、形、精的关系是怎样的? 55
《内经》中说“阳化气,阴成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样的人体生理病理现象? 55
阴阳偏胜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如何? 56
五气致病的特点对临床有什么指导意义? 57
怎样用五行学说说明和概括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 5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阐述的精气阴阳之间的转化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58
怎样用五行学说解释五脏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61
什么叫“水火既济”?水火失济临床常见哪些病证? 62
脏象学说有什么特点? 65
脏象所显示的内容及部位是什么? 65
六、脏象要旨 65
什么是脏象? 65
脏象学说是怎样形成的? 66
十二脏相使说主要内容是什么? 67
中医脏象学说与现代医学对比具有什么特点? 68
如何理解“心为君主之官”? 69
为什么说肾为“封藏之本”? 70
为什么说“脏腑不仅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而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学和病理学概念”? 71
五脏的功能及外部现象有哪些? 72
神的生成与神的含义是什么? 72
《素问·六节脏象论》所述脏象理论有什么临床意义? 73
为什么说肺在谷食精气输布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74
《素问·经脉别论》中阐述的谷食精气输布过程如何? 74
什么是奇恒之腑? 74
五脏的阴阳太少命名的依据是什么? 75
为什么肾主“作强”和“伎巧”? 75
为什么说“肝者,罢极之本”? 75
如何理解“十一脏取决于胆”? 76
《素问·经脉别论》认为水液代谢的过程如何? 76
阴经五脏和阳经六腑的发病规律有什么不同? 77
“阳道实,阴道虚”的含义是什么? 77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是怎样划分的? 78
为什么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邪不能容? 79
为什么说脾不主时? 79
如何理解心主血脉和主神志? 80
脾与胃的生理关系如何? 82
为什么说肺主一身之气? 83
宣发与肃降是什么意思? 84
奇恒之腑与传化之腑的区别是什么? 86
《素问·五脏别论》中所述的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各是什么? 86
如何理解脾主运化和脾气主升? 87
脉、髓、筋、血、气的生理功用是什么? 88
奇恒之腑、传化之腑的营养及营养来源是什么? 88
脾统血在临床上有什么意义? 89
“魄门亦为五脏使”是什么意思? 89
“气口独为五脏主”是指什么? 91
什么叫“气机”? 92
“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是什么意思? 93
为什么说脏腑的藏泻既不是绝对的又不是对立的? 93
如何理解“生病起于过用”? 94
五脏与七窍的密切相关性理论有什么临床指导意义? 94
肝藏血与心主血、脾统血有何内在联系? 95
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96
“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是什么意思? 96
肾阴、肾阳、肾精、肾气分别指什么?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98
水饮、食物在人体的生化与输布是怎样进行的? 100
谷食精气输布理论有什么重要意义? 100
水液代谢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这些脏腑起何作用? 101
为什么说肺在水液代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03
饮食代谢的过程是怎样的? 104
为什么脾病而四肢不用? 104
肝主疏泄表现在哪些方面? 105
怎么理解宣发、敷布、输布与疏泄的含义? 107
阴经、阳经生病而异的原因是什么? 108
五脏与五体、九窍、五华的关系是怎样的? 109
情志过激导致的病理变化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111
为何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112
《灵枢·本神》是如何认识思维的? 112
什么叫“肝肾同源”? 113
什么是魂、魄的发生之物质基础及其所藏之所? 113
“心主身之血脉”与“肺朝百脉”的中西医理解如何? 115
脾与胃在生理上如何相互配合? 116
五脏所藏及其脏气虚实的病证表现是什么? 117
脾与胃在病理上如何相互影响? 117
什么是“三焦”? 118
什么是营气与卫气? 120
上焦之气的发出部位及功能特点是什么? 121
营卫之气的运行与睡眠有什么关系? 121
为什么说三焦总司人体气化功能? 122
下焦之气的发出部位及功能是什么? 122
中焦之气的发出部位及功能是什么? 122
三焦气化与肾阳之气化、膀胱之气化功能有什么关系? 123
三焦主持诸气与肺主一身之气有什么不同? 124
为什么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24
三焦之气的质态是怎样的? 124
为什么说“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125
卫气究竟出于什么地方? 126
什么叫“三余”? 127
什么叫“四海”? 127
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128
精的含义及生理功能是什么? 129
六气严重不足有什么表现? 129
气在生命活动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131
脾与精、气、血、津液生理上的联系有哪些? 133
什么是精、气、津、液、血、脉? 135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生成及生理功能怎样? 136
为什么说“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136
什么是“五液”,其临床病理表现如何? 138
气的升降出入是如何通过脏腑的生理功能体现出来的? 138
血液的生成与运行与哪些脏器关系密切? 140
肾的“升清降浊”与脾胃“升清降浊”之间有什么不同? 142
气血有哪些相互关系? 143
《内经》中冲、任、督脉的起始与主要循行路线是什么? 149
为什么说风者百病之始也? 149
七、经络衍说 149
经络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150
什么叫经络? 150
经络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有何重要意义? 151
十二正经的走向交接规律和阴经阳经的表里关系如何? 153
骨空的概念与作用是什么? 153
十二经脉盛虚的治则治法有哪些? 156
十二经脉气血虚实的治则治法是怎样的? 157
经脉、络脉浅深分布的区别及诊查方法是什么? 158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如何? 158
十二别络的名称与走向特点是什么? 159
络脉诊的诊病意义是什么? 159
任、督、冲、带各脉有什么功能? 160
《灵枢·经脉》篇提示了怎样的治疗原则? 161
狂与哪些经脉病变相关? 161
衄可见于哪些经脉病变? 162
如何理解“是动则病”与“是主所生病”的意义? 162
六经气血的多少对临床治疗有什么意义? 163
九针的针形特点及治疗作用是什么? 163
关于六经气血的多少说的是什么问题? 164
针刺血络出针而发生血肿的原因是什么? 165
针刺血络而出现仆倒的原因是什么? 165
针刺血络出针而色不变并出现烦闷的原因是什么? 166
针刺血络而出现面色苍白的原因是什么? 166
病理血脉及其治则、治法、治疗要求是什么? 167
为什么说“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168
阳胜、阴胜的证候及病机是什么? 171
为什么说“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 171
八、病因病机 171
《内经》的病机学说可概括为哪几个基本病理过程? 172
病因的发生与致病有什么不同? 173
为什么说“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174
伤神的病因及伤神的预后情况怎样? 175
邪伤五脏而有病愈、病甚、病持、病起的变化有哪些? 175
中医病因学说是怎样形成的? 176
中医病因学说有什么特点? 177
什么叫正气和邪气? 179
导致阳气失调的因素及阳气失调引起的病变有哪些? 180
煎厥的病因、病机及病证怎样? 181
偏枯的病因、病位、病证与病机是什么? 181
从生理与病理角度看阴精与阳气有什么关系? 183
阳气的作用是什么? 183
《灵枢·百病始生》篇对积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如何? 184
如何理解“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184
为什么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85
外感病传变规律及所出现的症状有哪些? 185
煎厥和薄厥有什么异同点? 186
如何理解“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186
决定正气强弱的条件有哪几方面? 187
五脏病的病传与病传方式是什么? 188
“一日一夜五分之”法是指什么? 189
汗的生理、病理机制如何? 190
为什么说“百病生于气”? 191
阳气的生理和病理有哪些? 191
五虚证、五实证复生的转机和理由是什么? 192
五虚证、五实证指的是什么? 192
外感寒热所伤之病机是什么? 193
七情所伤之病机是什么? 194
什么是六气、六淫? 194
何谓“内生五邪”?与外感六淫有什么异同点? 196
外感六淫和内生五邪各有哪些常见病证? 197
过劳所伤的病机是什么? 198
什么是“五志”和“七情”? 199
“喜则气缓”是指什么? 199
“七情”与内脏和气机有什么关系? 200
如何理解“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201
失眠、嗜睡的病理机制及病因是什么? 203
水肿病的病机是什么? 203
心气虚与心阳虚两证在病理上有什么联系? 204
心气虚和心阳虚证如何鉴别? 205
什么是肝气郁结?其临床表现如何? 206
肝气郁结与痰火扰心、痰迷心窍有何联系? 207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208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209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哪些? 209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210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210
所有的“内寒”或“里寒”都是阳虚引起的吗? 211
火热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211
经络的作用是什么? 212
神气血形志的微病与治疗是怎样的? 213
引起经脉虚实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214
气、血有余或不足的针刺治疗要求有哪些? 214
瘀血的成因及证候是什么? 215
气血喜温而恶寒的特性是怎样的? 216
病机十九条中的五脏病机和病证是什么? 217
大厥的病因、病机及预后是怎样的? 217
病机十九条中属“火”五条的病机和病证是什么? 218
病机十九条中属“热”的病机和病证是什么? 219
病机十九条中属风寒湿致病的病证病机是什么? 220
温、暑、火、热的概念有何区别? 221
病机十九条中属于上下部位两条的病证和病机是什么? 221
如果说火邪常由内生,那么如何理解“五气化火”之说? 222
什么是“壮火”、“少火”、“君火”及“相火”? 223
为什么说“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 223
天人虚实关系与发病与否有什么关联? 224
外邪伤人的规律是什么? 225
夏季感冒是否叫伤暑?伤暑与中暑有何不同? 227
为什么说“气有余便是火”? 228
积证的成因、病机与类型是什么? 228
消瘅的病因有哪些? 229
饮食、劳逸不当为什么会致病? 230
自汗、大汗、盗汗、战汗、半身汗,其病机和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231
食积有何临床特点? 231
五脏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233
便秘的原因是什么? 234
泄泻的原因是什么? 235
何谓热结旁流? 235
什么是痰饮?其临床表现有什么特点? 236
辨证方法有几种? 241
何谓辨证? 241
九、病证通说 241
各种辨证方法的适应范围和相互关系如何? 242
辨证和辨病的含义有何不同? 243
临床应如何进行辨证? 244
表证、里证的成因为何? 247
何谓表里辨证? 247
表证的病机是什么?皮肤病是否属表证? 248
表里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248
肌表、表、表证的概念是什么?有何不同? 249
表证入里、里证出表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250
寒、热证候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251
何谓寒热辨证?寒证、热证的病因病机有何不同? 251
寒热错杂与寒热转化有何临床意义? 252
何谓虚实? 253
何谓表虚证、表实证? 254
虚证、实证是如何形成的? 254
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256
何谓格阳、戴阳? 257
阳证似阴有何不同? 258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与阴盛格阳、阳盛格阴、阴证似阳、 258
何谓寒热真假? 259
如何鉴别寒热之真假? 260
何谓虚实真假? 261
表寒证与表热证、里寒证与里热证临床如何鉴别? 262
如何鉴别虚实之真假? 262
虚寒与实寒、虚热与实热有何不同?临床如何鉴别? 263
阴虚、阳虚、亡阴、亡阳的病机和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265
阴证、阳证的表现是什么? 267
为什么说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267
何谓气虚和气陷? 268
什么是气滞和气逆?其临床特点如何? 269
气虚和气陷有何内在联系和临床特点? 269
气虚与气陷、气滞与气逆等证之治法如何?临床应用有何不同? 271
气虚证和阳虚证、血虚证和阴虚证各有何异同? 273
血虚证是如何形成的? 274
何谓血瘀证?血瘀兼气虚、血瘀兼血虚其病因病机有何不同?临床如何鉴别? 275
心血虚与肝血虚如何鉴别? 275
何谓寒客血脉和血热搏结?其临床主证如何鉴别? 276
血热证有何临床特点? 278
血热证是如何形成的? 278
血虚、血瘀、血热等证的治法如何?临床运用有何不同? 279
气滞血瘀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如何? 280
何谓气血两虚、气虚失血、气随血脱?其临床表现有何不同?如何治疗? 282
风痰、热痰、寒痰、湿痰、燥痰等证如何鉴别? 283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诸证病变部位有何不同?临床表现如何鉴别? 284
何谓气随液脱、液随气脱、津随气泄? 285
心病证有何临床特点? 286
肺病证有何临床特点? 287
肝病证有何临床特点? 288
脾胃病证有何临床特点? 288
肾病证有何临床特点? 290
心气虚与心阳虚两证在病理上有何联系? 291
心血虚与心阴虚两证有何不同?在病理上有何联系? 292
如何鉴别心气虚和心阳虚证? 292
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的治疗有何不同? 294
何谓心血瘀阻?与心气虚、心阳虚有何病理联系?心血瘀阻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如何? 295
痰迷心窍与痰火扰心的病因病机有何不同? 296
痰迷心窍与痰扰心的临床表现、治疗有何不同? 297
伤寒发热的机制是什么? 298
“伤寒”是什么意思? 298
六经伤寒的临床表现及机制各是什么? 299
热病的预后情况怎样? 299
六经伤寒的传变及转愈规律是什么? 300
热遗、热复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301
伤寒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301
什么叫病温、病暑? 302
为什么说“两感于寒必不免于死”? 302
病温者汗出辄复热的原因是什么? 303
什么叫“阴阳交”?其临床表现如何? 303
劳风之病的病证、病因、病机和治则分别是什么? 304
风厥的病证、病机和治疗是怎样的? 304
为什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305
内外合邪的致咳原理是什么? 305
风水的病证及病机是什么? 305
五脏六腑咳的证候特点是什么? 306
痛证形成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307
如何理解“以救俛仰”? 307
为什么说“此皆聚于胃,关于肺”? 307
疼痛的诊断及辨证要点有哪些? 308
为什么通过望色能辨别疼痛的寒热? 309
如何根据疼痛的部位推论脏腑的病变? 310
疼痛不知人的病机是什么? 310
为什么说“风为百病之长”? 311
“寒热”病的病因、病机和病证分别是什么? 312
五脏风证的异同点有哪些? 312
常见的寒热表现有哪几种?其病机和临床意义如何? 313
寒热应如何问诊? 313
壮热、潮热有何不同? 314
临床常见的虚热有几种?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有何不同? 315
潮热有哪几种? 315
什么叫痹证?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317
《素问·风论》记载的各种风证的命名依据是什么? 317
疠风的病因、病机和病证分别是什么? 317
《素问·痹论》对痹证是如何分类的? 318
各类痹证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318
营卫之气与痹证的发生有什么内在联系? 319
痹证的针刺原则是什么? 319
如何判断痹证的预后? 319
为什么痹证有痛、不痛、寒、热等多种不同症状? 320
五脏气热致五体痿的临床特点各是什么? 321
痿证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321
什么是痿证? 321
如何理解“各被其荥而通其俞”的治痿原则? 322
痿证的治疗及意义是怎样的? 322
肠覃与石瘕的主要临床特征及其鉴别要点是什么? 323
水胀、肤胀与鼓胀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323
五脏“失守”有什么临床表现? 324
精明的作用是什么? 324
《素问·厥论》所论热厥与后世热厥是否相同? 324
什么叫“开鬼门,洁净府”? 324
五脏“失强”有什么临床表现? 325
脉诊的诊断意义有哪些? 329
脉诊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29
十、脉要精微 329
怎样正确应用脉诊? 330
脉与四时的关系怎样? 331
如何理解“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 331
诊脉独取寸口有什么理论根据? 332
什么是脉象夺与不夺? 332
为什么诊法常以平旦? 334
尺肤诊法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334
为什么说五脏失守、失强则死? 335
什么是脉证顺逆? 336
如何理解“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336
脉脱的判断方法有哪些? 337
如何决定脉证从舍? 337
如何理解脉象中的胃、神、根? 338
问梦诊病的方法有哪些? 339
为什么说“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339
如何理解“夫脉者,血之府也”? 339
诊病“四德”是什么? 340
真脏脉形成的机理和诊断意义是什么? 340
为什么说“气口独为五脏主”? 340
什么是三部九候? 341
平息调脉的方法如何? 342
判断四时五脏的平脉、病脉、死脉的依据是什么? 343
平息调脉法运用时应注意什么? 343
为什么说脉以胃气为本? 344
胃气与发病迟早有什么关系? 344
虚里及虚里诊的意义、主证是什么? 345
如何理解“胃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 345
望面色的重点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346
什么是脉逆从四时、脉证相反及其临床意义? 346
脏腑头面在颜面色部的大体分布是怎样的? 347
在进行问诊时应注意些什么? 351
问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51
十一、妙诊异法 351
对女病人问诊有什么特点? 352
什么叫四诊? 353
望神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临床意义? 355
什么叫四诊合参? 355
何为五色主病? 357
如何望色? 357
什么叫按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359
望舌色有哪些内容?各有何临床意义? 361
望舌形有哪些内容?各有何临床意义? 362
黄苔、灰苔、黑苔主病有何不同? 364
望舌态有哪些内容?各主何病? 364
在诊断疾病时,为何要舌苔舌质合参? 366
腻苔和腐苔有何不同? 366
临床常见的舌象有哪几种?各主何病? 367
如何通过望姿态来推论疾病的寒热虚实? 368
反治法的临床应用如何? 371
什么是反治法? 371
十二、论治宜方 371
什么是正治法? 371
如何理解“微者逆之,甚者从之”? 373
反佐与反治有什么不同? 373
水肿病怎样治疗? 374
“其始则同,其终则异”是对何种治法的说明? 374
消瘅的治法是怎样的? 375
五脏所苦应如何治疗? 378
《内经》所述水肿病的治法对后世有什么指导意义? 378
如何实施药物补泻从其五脏之所欲? 379
什么是“气味合而服之”? 379
如何理解“毒药为邪,食物养正”? 379
什么叫“间者并行”? 380
咳嗽的针刺治疗大法是什么? 380
常用的四种服药方法是什么? 381
“标本相移”是指什么? 381
什么叫“甚者独行”? 381
怎样理解人有客气、有同气? 382
知标本逆从的意义有哪些? 382
怎样理解“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含义? 383
为什么说“无使过也,伤其正也”? 383
如何理解“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 384
什么叫“刺有逆从”? 384
饮食调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384
对热病的施治法是怎样的? 385
药、食治病的法度是什么? 386
如何理解“小大不利治其标”? 386
阴阳虚衰所致寒热的治疗是怎样的? 387
《内经》对方剂是如何分类的? 388
制方要有一定法度的目的是什么? 388
《内经》提出了怎样的方制? 388
为什么会出现“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的变化? 389
如何理解因其衰而彰之? 390
什么是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 390
如何理解“其盛可待衰而已”? 391
什么叫“血实”?怎样治疗“血实”? 391
什么是“其高者,因而越之”? 391
如何理解“其慓悍者,按而收之”? 392
标本的含义是什么? 393
“其盛,可待衰而已”和“其慓悍者,按而收之”两者是否互相矛盾? 393
病发标本先后理论的临证运用是怎样的? 394
为什么说治病求本? 395
异法方宜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97
“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是什么道理? 398
为什么说治病要因人因地制宜? 399
什么是标本不得? 399
“圣人杂合以治”这句话有什么实践意义? 399
汤液醪醴在不同时期的应用如何? 400
如何理解“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的意义? 400
如何理解“孤精于内,气耗于外”? 401
如何理解“五脏阳以竭”? 402
诊治疾病的“四易”和“四难”指什么? 402
养生纲领是怎样的? 407
养生的原则是什么? 407
十三、宝命全形 407
什么是真气? 408
什么叫“更年期”? 409
男女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规律是什么? 409
在更年期男女各有何生理变化? 410
天癸的生成、征象及作用分别是什么? 411
冲、任二脉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是怎样的? 411
除《内经》外,中国古代还有哪些重要养生著作? 412
《内经》中养生的论述有哪些? 412
《内经》中论述四十岁“好坐”,这是什么道理? 413
《内经》论述六十岁“好卧”是什么原因? 414
如何利用一天中阳气在肌表的盛衰变化来养生防病? 417
十四、阴阳应天 417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实质是什么? 418
四季气象特点及相应的养生方法是什么? 419
古代养生防衰的基本观念有哪些? 420
如何理解“从四时阴阳则生,逆之则病”? 420
肾气在人的生长、发育、生殖过程中的作用如何? 421
什么是治未病? 425
十五、脏气法时 425
体质的含义是什么? 426
为什么说人的寿夭与先天禀赋有关? 426
《内经》中指出的养生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28
人能长寿的原因有哪些? 428
五脏与四时的关系如何? 430
什么是顺应自然养生法? 431
气候变化对人的情绪和健康有什么影响? 433
生活环境与健康长寿有何关系? 434
长寿之道都指哪些方面? 436
调神养生有哪些内容? 437
为什么说“脾胃是生命的根本”? 439
中医所说的“肾”与健康有何内在联系? 440
中医对健康人的生理特征有什么论述? 442
人体为什么会衰老? 444
年老等于衰老吗? 446
抗老防衰有哪些具体方法? 447
中医所说的“发为血之余”是怎么回事?与养生有什么关系? 449
怎样保养头发? 450
“五劳所伤”是怎么回事?怎样调适? 451
不良情绪为什么能导致疾病? 453
老年人有什么心理特点? 455
饮食适度为什么有益长寿? 456
“一日三餐”有何学问? 458
“食疗”是怎么回事? 459
为什么服用补药要在冬季? 461
节食能减肥吗? 462
如何看待性生活? 463
中医音乐养生是怎么回事? 465
中年人应怎样进行自我保养? 467
为什么称中年期为“多事之秋”? 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