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医心理学概述 3
第一节 中医心理学的界定 3
第二节 发展中医心理学的意义 3
上篇 3
第三节 中医心理学的文化特质 7
第二章 中医心理学的历史沿革 11
第三章 中医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15
第一节 形神合一的唯物生命观 15
第二节 心主神明的心身一元论 19
第三节 五志分藏的系统整体观 21
第四节 阴阳睡梦的水火既济观 23
第五节 人格体质论 26
第一节 心理疾病的病因 32
第四章 中医心理疾病的病因病机 32
第二节 心理疾病的病机 34
第五章 中医心理疾病的诊断与辨证 40
第一节 心理疾病的诊断 40
第二节 心理疾病的辨证 49
第六章 中医心理学的常用治疗方法 52
第一节 中医心理学常用心理疗法 52
第二节 中医心理学常用的中医药治疗 60
第三节 中医心理疾病的常用针灸疗法 63
中篇 69
第一章 郁病 69
第二章 癫狂 79
第三章 不寐 91
第四章 健忘 100
第五章 痫证 104
第六章 脏躁 114
第七章 梅核气 122
第八章 奔豚气 130
第九章 惊悸 140
第十章 痛证 152
第一节 胸痹心痛 152
第二节 胃痛 161
第三节 腹痛 170
第四节 胁痛 178
第五节 头痛 185
第六节 腰痛 194
第十一章 痞满 200
第十二章 呆证 206
下篇 219
第一章 器质性精神病 219
第一节 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病 219
第二节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238
第三节 帕金森(Parkinson)病所致精神障碍 251
第四节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263
第二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80
第一节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280
第二节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所致精神障碍 285
第三章 精神分裂症 290
第四章 心境障碍 313
第五章 应激相关障碍 329
第一节 急性应激障碍 333
第二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 339
第六章 神经症 347
第一节 恐惧症 347
第二节 焦虑症 353
第三节 强迫症 361
第四节 躯体形式障碍 366
第七章 心理生理障碍 372
第一节 睡眠障碍 372
第二节 神经性厌食症 388
第八章 童年和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障碍 402
第一节 儿童多动症 402
第二节 抽动症 412
第九章 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419
第一节 肝性脑病 420
第二节 肺性脑病 428
第三节 肾功能不全所致精神障碍 432
第四节 心脏病所致精神障碍 435
第五节 甲状腺功能障碍所致精神障碍 437
第六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所致精神障碍 440
第七节 下丘脑综合征所致精神障碍 442
第八节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所致精神障碍 444
第九节 性腺功能异常所致精神障碍 445
第十节 糖尿病所致精神障碍 447
第十一节 低血糖所致精神障碍 450
第十二节 贫血所致精神障碍 452
第十三节 癌肿所致精神障碍 453
第十四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 455
第十五节 脱水所致精神障碍 456
第一节 外科手术与创伤性检查患者 458
第十章 临床各科患者的心理问题 458
第二节 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问题 464
第三节 内科常见慢性疾病的心理问题 467
第四节 恶性肿瘤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479
第五节 外伤患者的心理问题 485
第六节 皮肤科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487
第七节 妇产科患者的心理问题 493
第八节 老年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501
第九节 儿科患者的心理问题 507
附篇 515
第一章 心理评估 515
第二章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520
第一节 认知疗法 529
第三章 心理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 529
第二节 行为疗法 543
第三节 家庭治疗 567
第四节 自然疗法 574
第五节 音乐疗法 576
第四章 心理疾病的常用西药 586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物 586
第二节 抗抑郁药 595
第三节 心境稳定剂 601
第四节 抗焦虑药 604
第五章 心理疾病的护理 609
第一节 心理疾病整体护理简介 609
第二节 心理疾病护理程序 610
第三节 常见心理疾病护理诊断的原则和护理程序举例 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