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一、课题的提出 1
二、课题的目标 2
(一)总结历史经验 3
(二)把握发展现状 3
(三)找准存在问题 3
(四)提出发展对策 3
(五)实现齐步共进 3
三、课题的实施 4
(一)筹备立项阶段 4
(二)深入调查阶段 4
(三)研究论证阶段 5
四、报告的构成 6
第一章 背景 8
一、自然状况 8
二、西双版纳傣族状况 10
(一)族源及人口情况 10
(二)傣族的习俗 10
(三)傣族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 11
三、文化背景 13
(一)傣族的文化 13
(二)南传上座部佛教 18
第二章 回顾 23
一、傣族的佛寺教育 23
(一)傣族佛寺教育的起源及形式 23
(三)傣族佛寺教育的不足之处 24
(二)傣族佛寺教育的意义 24
(四)傣族佛寺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问题 25
(五)傣族佛寺教育的新情况 26
二、建国前的傣族学校教育 26
三、建国后的傣族学校教育 27
(一)1950~1966年:建国17年的傣族学校教育 27
(二)1966~1976年:“文革”十年的傣族学校教育 35
(三)1977~1999年:新时期的傣族学校教育 37
第三章 现状 48
一、学校布局趋于合理 48
二、师资队伍渐趋成熟 50
(一)学历、职称层次提高 50
(三)教育观念全面更新 52
(二)进修学习渐成风气 52
三、教育管理逐渐规范 53
四、教育投入不断增加 54
(一)中央及各级政府投入不断加大 54
(二)努力争取国家、省的教育项目资金支持 55
(三)发动群众筹集办学经费 56
(四)变通政策鼓励学校创收 57
五、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57
六、傣族受教育人数增加 58
(一)第四次人口普查西双版纳州主要少数民族在校生数(1990年) 58
(二)第四次人口普查西双版纳州主要少数民族文盲、半文盲数(15岁以上)(1990年) 59
(三)第四次人口普查西双版纳州主要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6岁以上)(1990年) 59
(四)第五次人口普查西双版纳州主要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6岁以上)(2000年) 60
七、教育质量逐年提高 60
(一)落实政策,出台措施 61
八、几点值得肯定的经验 61
(二)结合实际,灵活变通 62
(三)普及提高,二者兼顾 63
(四)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63
(五)因地制宜,开发地方课程 64
(六)采取特殊措施,控辍保学 65
第四章 问题 69
一、政府和社会方面 72
(一)投入不足,教育发展滞后 72
(二)政府、社会的责任不到位,学校和教师的负担加重 73
(三)旅游业对教育的影响 74
(四)农村傣族群众对学校教育的认识不高 76
二、教育内部的问题 83
(二)教材繁难,学制单一,脱离西双版纳实际 84
(一)校点分散,办学成本高 84
(三)一部分教师素质低下,难以体现文化的先进性 85
(四)频繁考核带来的负面影响 87
(五)办学条件简陋,管理理念落后 88
三、宗教的影响 90
(一)男孩大量入寺做和尚直接造成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下降 91
(二)频繁的宗教活动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较大影响 92
(三)部分佛寺管理不规范,不仅有违宗教教旨,而且搅乱了少年的思想 93
第五章 对策 94
一、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 94
二、战略重点和战略方针 96
(一)西双版纳傣族教育发展应遵循七条原则 101
(二)西双版纳傣族教育发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104
三、战略步骤与战略对策 106
(一)政府 108
(二)社会 112
(三)学校 113
(四)教师 118
(五)家长 121
第六章 展望 124
展望一 124
展望二 125
附录一 基层调查报告 127
景洪市嘎洒镇傣族教育调查报告 127
景洪市勐龙镇傣族教育调查报告 148
景洪市普文镇傣族教育调查报告 162
景洪市民族中学傣族学生学业状况调查报告 174
加速发展景洪市傣族教育的思考 189
勐海县傣族初中学生“普九”中辍学问题研究 200
勐海县打洛镇傣族教育调查报告 215
勐海县勐混镇傣族教育调查报告 223
勐腊县傣族学生“普九”中辍学问题研究 245
关于影响州民中傣族学生学业因素的调查报告 256
附录二 座谈会纪要 272
勐腊县城区教育管理干部座谈会纪要 272
勐腊县勐捧镇学校管理干部、教师座谈会纪要 276
勐腊县勐捧镇傣族学生家长座谈会纪要 278
勐腊县民族中学教师座谈会纪要 280
勐腊县二小傣族学生座谈会纪要 282
勐海县城区中小学教师座谈会纪要 284
景洪市教育管理干部座谈会纪要 288
景洪市职中和嘎洒中心小学教师、管理干部座谈会纪要 292
景洪市勐罕镇中小学教师、管理干部座谈会纪要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