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经典 从成功到卓越》PDF下载

  • 购买积分:2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洋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市:企业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0017516
  • 页数:1028 页
图书介绍:

汉斯抛铜引客 (31 5

孔子管理思想精粹 6

上卷 走向成功 6

第一篇 领导的成功大道:儒、法、道家的管理思想 6

第一章 儒家的管理思想 6

《荀子·议兵篇》的六术 10

荀子的统御、管理、决策思想要点 10

《荀子·议兵篇》的五权 11

荀子所谓的兼并及坚凝 12

《荀子·议兵篇》的至臣 12

《荀子·议兵篇》的五无旷 12

法家管理思想概况 14

第二章 法家的管理思想 14

慎到言势 15

商鞅变法 16

韩非的综合 17

申不害重术 17

循环律 20

第三章 道家管理精髓 20

六大宇宙定律 20

得失律 21

生成律 21

容忍律 22

时间律 22

调节律 22

乾卦(天) 23

八卦的启示 23

艮卦(山) 24

坎卦(水) 24

震卦(雷) 25

巽卦(风) 26

离卦(火) 27

坤卦(地) 28

兑卦(泽) 29

短评 30

老子的有为、无为、无不为 31

道家的领导理论 32

老子的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32

领导者的品质 33

领导者对下属的责任 34

领导者的权力 35

领导者在别人心中的形象 35

决策 35

领导者的特性 38

工作结构和组织 38

阻碍领导发生作用的因素 40

领导的分类 42

第一章 领导成败得失的历史素描 47

第二篇 历史与领导 47

烽火戏诸侯与郑国一箭 48

群雄逐鹿 49

成败话郡县 50

项羽分封:个人的悲剧 51

刘邦分封:楚汉战争中的策略 52

刘邦统御之术:“小人”加“女人” 53

诸侯坐大与贾谊的主张 55

文、景失误 56

从刘备“三顾茅庐”到“吕子明白衣渡江”:三国鼎立形成 57

三分归一:强者更强 60

隋文帝:高手过招 61

隋炀帝:怪招叠出 63

“贞观之治”:唐太宗的统御之术 66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的政治喜剧 69

削弱地方权力:宋太祖的政治悲剧 70

尽将江山握手中:朱元璋的统御手法 72

乾隆的政治信条 74

湘军:“?大清江山基脚的罪魁” 75

东南互保 76

铁良南下 77

孙中山的均权主义思想 78

市场经济下的政策大战:一个亘古未有“奇观” 81

“飞去来器” 82

曹操的用人及法家治理 84

第二章 典型案例:成败得失话领导 84

三国的资源分配及管理比较 84

诸葛亮与法家及蜀汉的权力分配 85

东吴的内部结构 87

两周的包容:上层的坚凝 88

干部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 88

汉代政治权力的基础:中层的坚凝 90

唐代的用人:中层的变化 91

宋代的养士:中层的扩大 92

秦代的缺陷:中层与下层的疏离 94

明清的缺陷:中层与下层的断裂 95

东汉的缺陷:上层与中层的断裂 95

秦始皇与唐太宗 97

领导管理得失比较 97

曾国藩与诸葛亮 98

汉光武与王导 99

李广与程不识 99

魏、蜀、吴三国的比较 100

文明南移主动力:自然与动荡的大逃亡 101

第三章 历史的震荡:中国的北方与南方 101

南争北斗 102

三国鼎立:发达与不发达国家的南北战争 103

江南大排异:南方土著与北方侨民的政治冲突 106

南朝土族:南北文化融合的变异 108

科举制度:南方文化人北聚的机制 109

隋炀帝:把复杂个性融入南北关系史的亡国之君 112

宋室南渡:北方惊天动地大逃亡 114

乾隆江南游:清朝衰落的开始 117

近代中国风云激荡的主战场:南方 119

岭南文化·江南文化·北方文化 121

中原逐鹿与近代史上的战争格局 122

锣鼓与渔唱——南北文学艺术之比较 122

国共两党的第一代主要人物的区域分布 124

包产到户:南方人的创造 126

分清主次让权威发挥到极至 131

第三篇 成功领导要旨 131

第一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高超的领导艺术 131

镇定从容、处变不惊 131

藏而不露、蓄势待发 132

拥有透视人心的技能 132

辨人本性是知人善任的保证 133

控制你的喜怒形色 134

先声夺人——巧树威望的四种方法 134

果断地消除隐患 135

以清醒的头脑稳定军心 135

同对立派斗争的高招:缩小敌对圈 136

制定重大决策的策略 137

发号施令的秘诀 137

永远占据主动的弹性策略 138

外圆内方地听取汇报 139

记住人后有人 140

离心原因探寻 141

得人心之术 141

保留绝招方可沉心静气 142

看清轻重 辨明缓急 142

假躺真坐 143

形象卓立 144

倒行逆施 144

许诺的学问 144

惩欺为先 145

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146

纵横相宜 146

至私至公 147

蛛网捕蝇 147

制造对不起 148

领导三原则 149

向债权人索债 149

人物风流语自华 151

第二章 展开领导能力和成功的钥匙:语言技巧 151

语言中需注意几个问题 151

语言实力培训技巧 154

对话中必须克服的不利因素 156

谈话的期望值和实现值 156

谈话的极端形式与技巧 157

领悟技巧 160

一语双关的说话技巧 162

一般语言技巧 162

一箭双雕的说话技巧 164

回环曲折的说话技巧 164

单刀直入的说话技巧 165

出奇制胜的说话技巧 166

棉里藏针的说话技巧 167

假痴不癫的说话技巧 169

出奇不意说话技巧 169

后发制人的说话技巧 170

以类相比的说话技巧 172

制服盛怒者的说话技巧 173

闪避式的回答技巧 174

机巧应变的说话能力 175

妙语解困境 177

劝君多用委婉语 178

充分运用你的幽默 180

诱导对方的艺术 182

巧妙周旋的口才 184

妙语柔言的力量 185

用刚言震慑对方 187

“是的……但是”的妙用 188

开玩笑的学问 189

人人渴望被称赞 190

劝架技巧 192

让人体面下“台阶”的技巧 193

说出“不”字的高招 194

自责——消除隔阂的桥梁 195

示弱——抵销嫉妒的妙药 195

讥讽——一把双刃剑 196

从不道歉的人交不到朋友 197

自嘲在交谈中的妙用 198

对待“揭短”的技巧 200

转移话题的艺术 201

有意说错话的神奇功效 201

罗嗦并非全是坏事 203

巧用暗示代替直言 204

交谈中模糊语言的妙用 205

开场白——创造气氛的手段 207

借口帮你摆脱窘境 207

巧妙拒绝他人 208

釜底抽薪的论辨技巧 209

辨论技巧 209

针锋相对的论辨技巧 210

反唇相讥的论辨技巧 211

声东击西的论辨技巧 212

以攻为守的论辨技巧 212

请君入瓮的论辨技巧 214

顺水推舟的论辨技巧 214

运用归谬法制服对手 215

让对方自己丢进陷阱 216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18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19

偷换概念的奇招 220

借题发挥的奇招 222

欲擒故纵的高招 223

先发制人的招术 224

以退为进的战术运用 225

权威的劝说方式 227

劝说技巧 227

一般的劝说方式 228

建议 235

说服性讲演技巧 238

演说技巧 238

即席演说技巧 243

使演说自然的技巧 246

专业法律语言 250

谈判语言 250

外交语言 250

交际语言 251

文学语言 251

军事语言 251

威胁劝诱语言 252

留有余地的弹性语言 252

谈判口头语言运用技巧之一:针锋相对 253

幽默灰谐语言 253

谈判口头语言运用技巧之二:循循善诱 255

谈判口头语言运用技巧之三:有的放矢 256

谈判口头语言运用技巧之四:探测虚实 257

谈判口头语的运用之五:暗示表达 259

谈判口头语的运用之六:巧语回避 260

体态语 263

手势语 264

目光语 264

体姿语 265

体态语运用之一:自我控制 266

体态语运用之二:识别对手 267

体态语运用之三:仪表得体 268

一、自强计 273

中卷 增加智慧 273

第四篇 中国计谋精华 273

第一章 本计:治国、立身、团体发展的根本大计 273

1.独立自主 274

欲胜人者必先胜,凡事之本必先治身 274

强者的要求,被人洗耳恭听 274

团体的独立自主 275

个人不独立自主便无计可施 275

2.转益多师 276

韩非子的自主权思想 276

反面教材 277

帝王之师 277

4.千锤百炼 278

3.取长补短 278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78

博众之长,补己之短 278

5.自我选择 279

百炼成钢 279

伟人名人的自我选择 280

中国人的自我选择思想 280

毛遂自荐 281

6.破土而出 281

姜太公钓鱼 281

政治联姻 282

二、弱敌计 282

1.擒贼擒王 282

2.釜底抽薪 283

枪打出头鸟 283

秦国的人才内流与美国的人才移民 284

挖墙脚 284

美人图使刘邦脱围 285

绝堤断水 经济封锁 禁忌 285

3.美人计 285

4.隔岸观火 286

《圣经》上的人类第一个美女间谍 286

孙中山用美人计加罪敌首 286

女船王的美丈夫 286

诸葛亮火中取栗 287

赤壁大战 刘备隔岸观火 287

毛泽东评论别人“坐山观虎斗” 287

用间须注意的问题 288

5.间谍计 288

《孙子兵法》:《用间》 288

选用间谍的标准 288

孙子论五种间谍 289

离间计 290

《兵经百字》的《间字》 290

文伐第1计:纵其生骄 291

6.文性征伐 291

姜太公专论《文伐》 291

文伐第7计:轻业虚库 292

文伐第2计:君臣离心 292

文伐第3计:收买内奸 292

文伐第4计:美人淫乐 292

文伐第5计:打击忠臣 292

文伐第6计:人才外流 292

三、守战计 293

文伐第8计:培植异党 293

文伐第9计:扶植傀儡 293

文伐第10计:收买人心 293

文伐第11计:暗助政变 293

文伐第12计:纵容腐败 293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94

1.以民为本 294

2.君甘臣酸 295

得民心者得天下 295

晏子:以民为本 295

一朝天子一朝臣 297

最佳领导集团结构 297

因功设职与察能授官的争论 298

对前朝老臣的战略:官复原职?还是打击排挤? 298

培养人才 299

君臣双向选择:君择臣,臣也择君 299

3.知人善任 299

人才招致 300

人才荐举 300

人才考核 301

人才待遇 302

人才的作用 302

4.约法三章 303

防止奸才 303

人才退休 303

赏功罚过 304

5.吐故纳新 305

有法不必行,于是生动乱 305

反腐廉政 306

奸臣分类 307

6.未雨绸缪 308

新官上任三把火 308

动乱危亡之源在昏君奸臣之腐败 309

政治:居安思危 309

1.调虎离山 310

居治思乱的措施 310

四、攻战计 310

2.老虎追羊 311

不失其所者久 311

姜太公施调虎离山计 311

国际商战:调虎离山打官司 311

3.打草惊蛇 312

企业家需要老虎追羊 312

假途伐虢与蜀侯贪石牛 313

免中埋伏 313

4.欲擒故纵 313

香饵诱鱼 314

纵其身而擒其心 314

5.抛砖引玉 314

6.围魏救赵 315

君王的诱饵:收买人才 315

五、胜敌计 316

以攻为守 316

孙膑围魏救赵 316

中国抗日统一战线 317

远交近攻 317

1.得道多助 317

天时地利不如人和 317

3.关门捉贼 318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 318

2.各个击破 318

断路招贤 319

辽沈战役:关门打狗 319

滚木断路 319

围师必缺,穷寇莫追 320

4.网开一面 320

5.百川归海 321

毛泽东论不要孤注一掷 321

韩非子论留有余地 321

兼收并蓄,兼容并包 322

称王称霸做盟主之计 322

李自成:骄兵必败 323

刘伯温:我胜彼负,不可骄惰 323

6.既胜若否 323

老子:戒骄论 324

孔子:三思而后行 325

缓兵两用 325

六、败战计 325

1.缓兵之计 325

墨子:两害相权取其轻 326

2.舍车保帅 326

熊掌难熟 326

谈判缓兵 326

放弃一时之淫乐,避勉永久之悲哀 327

毛泽东过河:舍车保军 327

拿破仑过河:舍卒保车 327

4.空城计 328

张学良:揽责救友 328

3.李代桃僵 328

周谕打黄盖,苦肉计名生 329

5.苦肉计 329

日本人用空城计 329

八路军用空城计 329

政治宣传上的空城计 329

6.走为上计 330

英国福特公司的苦肉计 330

邱吉尔使用苦肉计 330

脱险诸法 332

一、战机计 334

第二章 奇计:各种奇谋妙计 334

诸葛亮趁火劫城 335

勾践趁灾复仇 335

1.趁火打劫 335

亚默尔:喝一口水 336

孟子:救民于水火 336

希特勒浑水摸鱼 336

2.饥肠一饭 336

3.以逸待劳 337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337

许愿知时机,当在饥渴时 337

4.顺手牵羊 338

毛泽东论以逸待劳 338

李世民疲兵败敌 338

5.先礼后兵 339

魏赵之战,楚国顺手牵羊 339

齐庄公顺手牵羊奸臣妻 339

赵匡胤对李煜 340

退避三舍 340

黔驴技穷 341

后发制人 341

重庆谈判 341

6.先发制人 342

先教后诛 342

世界战争中的突然袭击 343

政变:先发制人 343

先声夺人 343

二、虚实计 344

生意和专利,捷足先登 344

2.声东击西 345

引渡管仲和百里奚 345

1.瞒天过海 345

毛泽东声黔走滇 346

朱德声湘击赣 346

韩信声下渡上 346

拿破仑示攻爱尔兰 346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347

3.暗渡陈仓 347

希特勒声英击苏 347

篝火孤鸣,赤帝斩蛇 348

诸葛亮草船借箭 348

马占山明守桥头,暗劫敌营 348

4.无中生有 348

实而虚之:孙膑减灶 349

5.虚实相乱 349

实而实之:华容道起火 350

虚而虚之:赵云虚营退曹 350

虚则实之:虞诩增灶 350

首脑的替身 351

6.偷梁换柱 351

明火执杖 351

1.破釜沉舟 352

三、心战计 352

诡辨术中偷换概念 352

孤注一掷 353

韩信背水一战 353

项羽破釜沉舟 353

孙坚装病杀一儆百 354

韩复榘被诛 354

2.杀鸡敬猴 354

孙武杀王姬 354

苏秦激张仪入秦 355

拿破仑激将 355

3.添油加醋 355

诸葛亮三气周谕 356

四面楚歌 356

4.夺气攻心 356

空军干扰,烦燥德军 357

简雍妙谏刘备 358

晏子指桑骂槐谏齐王 358

5.指桑骂槐 358

小恩小惠收买人心 359

旧恩退兵 359

6.反客为主 359

2.借腹怀胎 360

用离间计借刀杀人 360

四、借战计 360

1.借刀杀人 360

林肯答难题 361

3.借题发挥 361

吕不韦借腹怀胎移花接木 361

新首脑在前任的襁?中发育 361

法国白兰地借冕播誉 361

拉大旗作虎皮 362

韩非子论借助权势 362

4.狐假虎威 362

人才考核:反馈试探法 363

5.投石试水 363

最早使用的狐假虎威计 363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363

五、再战计 364

借波拿巴之尸还拿破仑之魂 364

英国将军投石试敌 364

6.借尸还魂 364

刘秀的韬晦之计 365

1.韬晦之计 365

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366

2.假痴不癫 366

司马懿装病夺权 366

高筑洞、广积粮、缓称王 366

罗斯福装傻 367

装死倒下:齐桓公、李广、曹操 367

韩信忍胯下之辱 368

勾践卧薪尝胆 368

拿破仑大勇若怯 368

3.卧薪尝胆 368

4.狡兔三窟 369

马基雅维利从监狱走向农庄 369

建设巩固根据地 370

另起炉灶 370

冯谖为孟尝君营造三窟 370

以人为镜的古代帝王 371

5.凤凰涅槃 371

梁启超论成败:天下之事无所谓成,无所谓败 372

6.大器免成 372

1.将计就计 373

六、计中计 373

梁启超:敢为天下先 373

2.家野兼听 374

请君入瓮 374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374

中国古代帝王之师 375

西方思想库 375

3.上屋抽梯 376

家野交流与代谢 376

能士匿谋 376

4.殊途同归 377

罗斯福:世外桃源的飞机 377

基辛格保密 377

车到山前自有路 378

商鞅:治世不一道 378

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378

不守一术,时异变法 379

见机生计 379

计谋组合,立体计谋 380

一箭双雕,一石三鸟 380

5.计中有计 380

6.大家共赢 381

国际谈判:双方都赢 382

李氏当为天子 383

1.加罪计 383

第三章 未计:奸计 383

一、加罪计 383

苏东坡陷“乌台诗案” 384

2.文字狱 384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385

3.吹毛求疵 385

4.捕风捉影 386

见人之一非而忘其百善 386

总统竞选与丑闻 387

名牌产品的信任危机 387

三人成虎 387

杀人嫁祸 388

诱仇攻已而嫁罪于仇 388

5.嫁祸于人 388

赵匡胤加罪兴师 389

6.以他为过 389

伪奸情照 389

李斯为何不敢申诉 390

1.屈打成招 390

二、拷审计 390

3.杀人灭口 391

先抓后杀 391

2.落井下石 391

蒋介石杀人灭口 392

韩复榘送人成仙 392

林则徐被诬 392

政治上杀人灭口 392

5.挟知而问 393

历朝历代,用钱买官 393

4.买鬼推磨 393

6.倒言反事 394

扮猪试虎 394

你自由了 395

唐太宗弃此小术 395

假称有白马 395

1.阳奉阴违 396

三、阴阳计 396

2.笑里藏刀 397

“禁烟”发大财 397

3.假公济私 398

笑面虎孙传芳 398

暗箭伤人 398

4.招摇撞骗 399

借运动铲除异己 399

历代“官倒”,“借官行私” 399

5.谄谀拍马 400

冒充大人物 400

输牌赢官 401

竖刁、易牙、开方 401

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402

6.婊子牌坊 402

吴佩孚做寿 403

悬牛首卖马肉 403

1.培植党羽 404

欧阳修的《朋党论》 404

四、朋党计 404

李世民招降纳叛杀主留马 405

袁世凯结党称帝 405

小丑角当师长 406

2.官官相护 406

蒋介石办黄埔军校建立嫡系 406

党锢之祸 407

唐朝朋党之争 407

4.隔墙有耳 408

官僚链 408

3.鸡犬升天 408

吕太后党羽 408

雍正使在臣互监 409

朱元璋的检校和锦衣卫 409

勾践遗剑杀文种 410

5.兔死狗烹 410

梦露与总统的恋情被窃听 410

6.盗亦有道 411

诛杀韩信 411

五、移权计 412

中国最大的黑社会——洪门、青帮 412

不能不得人心,不能太得人心 413

杨广矫饰有术 413

1.争宠袭位 413

曹丕的眼泪胜过曹植的歌颂0 413

3.挟武逼宫 414

胤稹改诏当雍正皇帝 414

2.偷龙转凤 414

狸猫换太子 414

玄武门之变 415

春秋弑君36 415

拿破仑雾月政变 416

5.黄雀在后 417

黄袍加身郭威称帝 417

4.黄袍加身 417

恩格斯论激者进稳者得 418

三国争雄,司马氏摘桃子 418

移权链:从秦始皇到刘邦 418

民意测验占先术 419

曹琨贿选总统 419

6.买票贿选 419

意大利·马基雅维里《君主论》 420

1.故作圣贤 420

六、权术计 420

王莽东施效颦为天子代疾 421

唐太宗吞蝗虫 421

塑造贤明形象 421

汉文帝杀弟移罪 422

2.替罪羊计 422

吴起吮疽 422

设置对立面,君主当裁判,左右开弓 423

3.派系平衡 423

长沙大火 423

赵匡胤改禁军互相牵制 424

派系权势不平衡,刘安文帝丧生 424

武则天平衡李氏与武氏派系 424

迁徒豪富和六国贵族 425

刘邦封赏韩信夺其军权 425

4.削权弱势 425

防患重臣、权臣之术 425

明升暗降,削去实权 426

频繁调动军事将领 426

5.宽猛相济 427

汉武帝将丞相一分为三 427

唐玄宗不用明升暗降计,而召安史之乱 427

恩威并施 428

宽法止盗 428

宽猛相济 428

希特勒杀祭隆美尔 429

蒋介石判赦张良 429

龚逐平乱 429

6.割发代首 430

除盗专家 430

刘备摔阿斗 431

尧舜禹汤因灾罪己 431

秦穆公领罪免败将 431

宋徽宗、宋高宗罪己而不改 432

诸葛亮自请贬官三级 432

赦小过而惩大罪 435

姜太公杀华士 435

第五篇 中国古代领导智慧:案例与评析 435

第一章 最高境界的智慧 435

一、以小见大 435

孔子善用人 436

罚不避亲,政令所行 436

韩晃、钱镠用人一技之长 437

胡少保防奸与招贤 437

宋太祖以愚屈智 437

丙吉、郭进饶人得报 438

燕昭王招贤纳士 438

魏元忠以盗禁盗 439

秦桧智慧超人 439

相如、寇恂先国家而后私仇 440

张耳忍小耻而成大业 440

范仲淹用人不遗谪贬 440

吕夷简颇识大体 441

鲁宗道义不欺君 441

曹彬、窦仪不以公物贿人 441

卫青、程信贵不弄权 442

右弼、张承业为国守财 442

李泌谏肃宗立储 443

教谕皇子二、三事 443

二、深谋远虑 443

杯酒释兵权 444

注重百姓的呼声 444

明臣不惑主 445

外宁必有内忧 445

深谋远虑 446

处罚小人不宜急 446

拒受特权 446

程琳不合税目 447

不论一身论天下 447

假哭免祸 447

执政之论 448

有远见的地方官 448

人无远虑,必有近患 449

薛季昶、徐谊谏除隐患 450

官多兵少之患 450

选后任以延己政 450

曹参无为而治 451

三、通达简练 451

不要为虚名做事 451

不与小人计较高低 451

恪守前人的好制度 452

化有事为无事 453

办事妥当 453

不露声色息争端 454

朱博为官不怕难 454

胸怀坦荡 455

惩治恶僧有方 455

以静制动 455

聪明的和事佬 456

近谗绝其谋,远谗消其忌 457

智劝 457

四、文韬武略 457

顾全大局 459

迁戎之策 459

外交艺术 459

不拒而止 460

斗宦以智 460

失约喻殷 461

见微知著 观始知终 461

第二章 明达的智慧 461

一、见微知著 461

善于识人 462

预言兴衰 462

刚愎自用的下场 463

东郭牙:肢体语言专家 463

善观人者,必于其微 464

智可知微,仁可托财 464

国家将败,必用奸人 465

以小节识人 465

早识蔡京之恶 465

二、料事如神 466

体察下情 466

防患于未然 466

死姚崇算计活张说 467

不出所料 467

计取两国 468

凌弱者必附强,折强者必扶弱 468

善料敌者料将不料兵 469

以赌博知人 470

曹操料事如神 471

失德于民者必先 471

为政要宽小过而总大纲 471

刘璋刚愎自用 472

谄谀之人不可交 473

有才还须识时务 473

观其言知其行 474

选官要称职 474

惩治小人不宜过分 474

杜患于微 475

三、剖伪析疑 475

在谣言面前 476

理财以养民为先 477

四、经邦治国 477

细致入微的调查 478

虚心访问办实事 479

上下公平政自行 480

长于治民 480

中兴南宋的十条大计 481

范仲淹带兵之法 481

一举三得 481

满腹皆兵,浑身是胆 483

第三章 胆量与智慧 483

两位为政严明的地方官 484

有识有断 486

制止动乱 486

良臣一计救国危 487

以柔克刚 488

吕端大事不糊涂 490

度势行事 491

天下皆醉我独醒 491

第四章 策略与智慧 491

一、曲折前进 491

委曲求全为国事 492

顺中求逆 492

趋附心理的用处 493

管仲一言聚天下谷 493

二、诡计多端 493

隐秘的心机 494

以利害相劝 494

苏秦施计用张仪 495

有备而示之无备 495

示其无用而还之 496

大信不信 496

三、权术之变 496

权变之策 497

集木造船 497

隐伤不露稳军心 499

将计就计胜敌手 499

第五章 敏捷与智慧 499

献计平息君臣之怨 500

刘备惊雷欺曹操 500

善于利用自己的短处 501

纵横之祖 502

一、口舌生花 502

第六章 语言的智慧 502

鲁仲连义不帝秦 504

巧言除猜忌 505

不卑不亢的外交谈判 506

二、言敌万军 507

对答如流占上风 507

一言简刑 508

滑稽之祖 508

奇特的见解 509

太平之年无牛黄可取 509

点到即止 509

排除疑议荐贤才 509

疲敌之术 510

一、不战而胜 510

第七章 用兵的智慧 510

丹阳太守诸葛恪 511

使敌国衰败的策略 511

岳飞的用兵之道 512

威严与爱兵之道 513

拒绝增兵 513

围魏救赵 514

二、克敌制胜 514

用兵的缓急之道 515

利用敌人决策的失误 515

知彼知己定战策 516

示弱以诱敌 517

三、兵不厌诈 517

恩结下属得军心 517

兵饥而示敌以饱 518

诈言斩获敌帅以乱敌 519

用罪犯和美女诱敌 519

依赖天险不知守 520

训练常备军的方法 520

四、前车之鉴 520

老马识途,蚂蚁为师 521

误失战机 521

向秦王献称王称霸之策 522

分兵合兵之策 522

兴义兵取胜之道 523

统一天下之策 523

第一章 创业与开拓 527

第六篇 世界知名企业家的管理智慧 527

第二章 素质与决策 537

第三章 管理 544

第四章 选拔与使用人才 553

第五章 公共关系 560

大胆果断 571

第一章 卓越领导素质 571

下卷 走向卓越 571

第七篇 卓越领导才能 571

克服困难 处变不惊 573

明察秋毫 575

深谋远虑 577

“爱”的技巧 580

威在上立 582

伺机而动 585

不为所动 587

毫不气馁 589

从头再来 591

锐意创新 594

积腋成裘 596

当机立断 598

大胆攻击 602

多快好省 605

强者势态 608

擅长演说 611

勇于冒险 613

笑看人生 615

图其致远 618

以史为鉴 620

总揽全局 623

第二章 卓越领导艺术 623

大巧若拙 625

适时激励 627

施加压力 630

礼贤下士 632

先礼后兵 635

报告制度 638

虚心求教 641

刺痛对方 644

勇挑责任 647

驾驭人心 649

灵活变通 652

领导要领 655

第三章 卓越领导法则 655

言行一致 657

运筹帷幄 660

责无旁贷 663

轻重缓急 665

当断则断 667

信赏必罚 670

当心随从 672

优先法则 675

政策法则 678

定时定量 681

日本德川家康穷研《贞观政要》 688

当代需要《贞观政要》 688

第八篇 《贞观政要》的领导艺术 688

第一章 导论 688

未考虑“守成”的现代人 689

防范“阿谀逢迎”之徒 690

权力者的陷井 690

以“民”为“主”的时代 691

唐王李渊继承帝位 693

第二章 隋末至唐初历史:李氏唐朝创业简史 693

建成与元吉的阴谋 694

秦王李世民大义灭亲 695

玄武门之变 696

明君与昏君的区别 697

未闻身理而国乱者 697

第三章 《贞观政要》的领导艺术精粹 697

一、君道政体 697

1.治国之道 697

“治国三策”与“十思疏” 698

草创与守成熟难 698

反对“一言堂” 701

木心不正,则脉理皆斜 701

居安要能思危 701

2.政治体制 701

千端万绪,须合变通 702

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 702

以百姓之心为心 702

小事不谏,大事将不可为 703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703

君臣相疑,治国大祸 703

三年功成,犹谓其晚 704

治国犹如栽树 705

帝何力于我哉? 705

从谏如流,孜孜求士 706

骄矜必败 706

人主严明,臣下畏法 706

房玄龄: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707

3.用贤治国 707

二、任贤纳谏 707

魏征:刚直不阿,无所屈挠 708

杜如晦:参谋帷幄,剖断如流 708

王珪: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710

李靖:三千轻骑,深入虏庭 711

虞世南:容貌懦弱,志性抗烈 712

李绩: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713

马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 714

君暗臣谀,危亡不远 715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715

4.诚心求谏 715

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715

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716

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 716

人臣欲谏,辄慎死亡 717

谏言逆耳,不可忤逆 717

使后之视今犹如今之视古 717

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 718

5.虚心纳谏 718

一人听断,安能尽善 718

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718

阿房成,秦人散 719

须以欲从人,不可以人从欲 720

百姓闻之,必怨吾君 720

不激切,则不能起人主之心 721

论今引古,远献直言 721

当面责问,非奖进言者 722

进药石之言,以药石相报 722

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722

忧其所忧,乐其所乐 723

附:直言正谏 723

久相与处,自然染习 723

竭泽取鱼,明年无鱼 724

益小利,损德义 724

不可以小谋大 725

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 726

虽不封禅,庸何伤乎 727

君臣之道 728

岂可因水未横流,便欲自毁堤防 728

未见其长,惟见其短 729

私爱与大法 729

人皆苦不自觉 730

桀纣之君,乃忘其身 731

须相匡谏,不避诛戮 731

三、以史为鉴 731

6.历史借鉴 731

同治乱,共安危 731

君臣一体,国家安康 732

不敢忘布衣时 732

颠而不扶,岂能无乱 735

人苦不能自见 735

都督刺史,理乱所系 736

牛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736

7.选拔官吏 736

知人之难,自古为难 737

如何可获人才 737

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 737

选众授能,非才莫举 738

必先试以临人 738

正臣与邪臣之分 739

知心者智,自知者明 739

国家大事,惟赏与罚 741

8.封侯得失 741

李玮拜尚书如何 741

爱之者,乃适所以伤之也 742

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746

克己励精,容纳谏诤 746

四、教育太子 746

11.教育太子 746

祸福无门,吉凶由己 747

韩王元嘉:修身洁己 748

虞世南请以身代臣死 748

五、修养道德 748

15.孝悌友爱 748

房玄龄事继母 748

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 749

天下为公,无私于物 749

霍王元轨:古之曾闵 749

16.公平待人 749

无编无党,王道荡荡 750

忍小愤,存大信 750

以识取人 751

忠言逆耳而利于行 751

闻人善、闻人恶,以为必然 752

内举不避亲 752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757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757

17.诚实守信 757

皆魏征之力也 758

见可欲,其心必乱 759

18.朴素节俭 759

人无信不立 759

六、从善去恶 759

为戴胄建庙 760

岑文本不言产业 760

汉文帝不起露台 76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60

己之虽有,其状若无 761

常谦常惧,日慎一日 761

为温彦博造正寝 761

魏征宅内无正堂 761

19.保持谦逊 761

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 762

21.谨慎嗜好 762

大辩若讷,至道无文 763

帝王亏失,日月之蚀 763

22.谨慎说话 763

君举必书,言存左史 763

防微杜渐,堵绝谗言 764

23.杜绝谗言 764

近习之间,又宜深慎 765

亡随弊俗,不可复行 765

史官之设,君举必书 766

太宗斩告魏征谋反者 766

非为勋旧,以有才行 766

无识之人,务行谗毁 766

节俭于身,恩加于人 767

25.骄奢之国 767

24.悔改错误 767

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767

益国利人,官爵立至 769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769

26.贪鄙丧身 769

用人以德行学识为本 770

太宗置“弘文馆” 770

苟贪财物,害及身命 770

陈万福贪麸 770

七、儒学礼乐 770

27.尊崇儒学 770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771

30.以农为本 77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771

八、爱惜百姓 771

取之有异,守之不同 772

34.亡国教训 772

32.不轻言赦 772

诸葛亮理蜀,十年不赦 772

法令惟须简约 772

突厥必亡 773

启民可汗背恩忘义 773

不怜百姓惜仓库 773

好战人凋,忘战人殆 774

求虚名而损百姓,不为也 774

馋人自食其肉 774

九、征伐安边 774

35.征伐得失 774

君有违失,臣须极言 775

大东小东,杼轴其空 775

十、慎始慎终 775

37.游乐误国 775

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776

40、慎始慎终 776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 776

常无懈怠,各保其终 777

有始有卒,天下永赖 777

每思危亡,以自戒惧 777

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 778

常自制,以保克终之美 781

战胜易,守胜难 781

房玄龄善筹谋,杜如晦勇决断 782

太宗重用谏议大夫——魏征与王珪 782

第四章 《贞观政要》领导艺术在现代的应用 782

兼听:广泛搜集情报的重要 782

明君兼听,暗君偏信 783

从创业体制转入守成体制 784

十思九德:领导人应有的涵养 784

分层负责,委任授权 785

功劳者可酬庸,不宜任要职 785

上下雷同的危险性 786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86

相惜颜面,祸必临身 787

十思和九德的真义 788

用善去恶 789

舍弃全能感 789

知人善任,适材适所 789

接纳部属的建议 790

先知拿单对大卫王的谏言 790

不能执迷于“全能感” 791

托孤寄命的意义——信赖 791

帝力于我何有哉 792

如何分别直言之正邪? 793

百官不论政 793

鉴别人才的基准 793

制定合理的员额 794

“六正、六邪”人物的评鉴方法 794

人才录用与考试的功过 796

勤求在野人才 796

从团体生活中选拔人才 797

舍弃虚荣心 798

魏征观人的基准 798

勤俭朴素的文化传统 799

舍弃虚荣心 799

维护政权的良策 800

贞观之治——保克终之美 801

促请太宗反省的十项谏言 802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803

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 804

部属应铭记的信念 804

贪小利必失大财 805

严厉处分贪官污吏 806

防止官员收贿之恶习 806

不能徇私而害公 807

勿被迷信所惑 808

自制:领导者绝对禁忌事项 808

“义”与“志”——部属忠勤的信念 808

勿让家属干预公事 809

勿以情面决定人事 810

起用缘亲故旧之缺失 811

培养继承人,颇费苦心 812

继承人的资质 812

封建制与郡县制熟优 813

始封之君与继体之后 813

以尧舜之父犹有朱均之子 814

魏王与晋王争位 815

晋王“仁孝”,被立为皇储 816

国家防卫论——讨伐与怀柔政策 817

人生与事业经营的箴规 817

德行:领导者的条件 817

出师高丽 818

遵知足之诫 819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819

女帝则天武后继位掌执 820

各尽乃诚 821

品格德行,立身所贵 821

同“四人帮”交锋 825

第九篇 邓小平的领导艺术 825

整顿 827

继往开来 830

权力更替中的以退为进 831

关键问题上的选择 833

机不再失 835

看准了死死扭住不放 836

一锤定音 837

改革有原则,不能乱来 838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840

反左防右,左右开弓 841

“两手抓”的艺术 842

经济改革大胆闯关,政治改革慎之又慎 843

处理改革的步子的艺术 844

关键时刻把握航向 845

高明的治疗左倾顽症的艺术 848

不争论的智慧 849

百年大计,靠一个领导集体 850

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851

发展才是硬道理 852

当分则分,当合则合 853

先后有序,不求同步 854

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 855

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在打交道过程中趋利避害 857

打屁股必须打到具体人身上才行 858

和平革命 860

凡是适宜于下面办的事情,都由下面决定和执行 861

拆庙送神 862

新旧交替的艺术 863

权力转移的艺术 865

必要的台阶加上轻便的梯子 866

哪怕他是一把手,说了也不算 867

从组织和制度上解决问题 868

以退为进 870

退的艺术 872

退中的智慧 873

无为而治 874

高超的语言艺术 875

选择访美行期的艺术 879

第十篇 领导者的智慧与人格:中国历史上的八代表秦始皇 887

附录 领导成败得失启示 887

汉高祖刘邦 898

汉武帝刘彻 910

曹操 914

诸葛亮 928

唐太宗李世民 940

魏征 950

康熙 959

第十一篇 领导者的成功与失败:本世纪中外六大典型蒋介石 967

阎锡山 987

李宗仁 993

冯玉祥 1002

丘吉尔 1005

艾森豪威尔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