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破则不立:在破坏与建设之间徘徊——摧毁一个旧战国,建立一个新帝国 1
王者之地,秦人自古能自强 1
横扫六合,王者气度震天下 5
顺应潮流,实现伟大之抱负 7
断其一指,对强敌各个击破 11
制造敌人,目的是强大自己 14
连横策略,拆散利害之联盟 17
见缝插针,天下没有无缝蛋 19
成败与否,有时全系一念间 22
江山一统,没规矩不成方圆 24
第二章 专权而独尊:在权力与欲望之间挣扎——对敌人用权谋,对自我节私欲 28
大权独揽,操生杀予夺大权 28
君权臣权,有实力方是强者 32
苦其心智,天降大任于斯人 35
软硬兼施,打蛇就要抓七寸 37
针锋相对,做帝王就要强势 40
采信良策,改革驶入快车道 43
控制大臣,运筹帷幄心机深 46
攻心为上,敲山震虎威自生 50
老谋深算,进时早备退时招 52
第三章 近谋而远虑:在现实与未来之间绸缪——远谋图发展,近谋树君威 56
人无远虑,必然不可免近忧 56
高爵重禄,打造文武新班底 59
苦思脱祸,伴君有时如伴虎 62
谋略过人,临危不惧智慧多 66
父子暴虐,引燃反抗导火线 70
兴利除害,国家安定在民心 72
偏听偏信,天下难有直谏人 74
人才虽好,不过是帝王工具 78
放弃原则,出卖良心遭报应 79
用非其人,成在人败也在人 84
第四章 民心不可侮:在仁政与暴政之间迷失——总结正面经验,吸收反面教训 86
臣强君弱,恶奴反而欺其主 86
博采百家,为君要听众家言 88
成就大业,伯乐要寻千里马 90
舆论为先,谋其政必美其名 92
且做忍耐,一发冲天不可收 96
焚书坑儒,破其群以散其党 98
英雄气短,溺爱子女丧江山 103
第五章 王法大于天:在律法与道德之间偏执——奖赏统一功臣,处罚篡权恶吏 107
以法治国,用人岂能凭爱憎 107
莫走极端,鼎盛王朝转成空 109
滥施极权,天下苦秦者久矣 113
惩恶扬善,刑罚岂能随意用 115
刚柔相济,红脸白脸都要唱 119
把握尺度,杀一儆百律自明 122
第六章 居安而思危:在安稳与危机之间沉浮——安中求平稳,危中求生存 125
忍辱负重,君王要有责任感 125
将计就计,顺水推舟得正果 128
政治投机,无本万利走捷径 132
伪造遗诏,王朝命运悬一线 136
据理力争,谁的命运谁做主 140
好大喜功,国运由盛转而衰 144
第七章 近贤而远佞:在任贤与用恶之间偏倚——得贤得天下,得恶失天下 147
不用儒生,怎识经天纬地才 147
西邻五子,得贤者则得天下 149
同气相投,士为知己者而死 152
成就大事,用才就得要大胆 156
包藏祸心,小人支配大命运 162
鱼与熊掌,能否两者兼得之 165
以暴制暴,壮士一去不复还 168
第八章 推陈而出新:在革新与守旧之间踌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73
克敌制胜,王者需折节纳人 173
该变就变,开弓没有回头箭 175
忠言逆耳,言谏制度不可少 177
阴险多疑,得志也会轻视人 180
同门相轻,相煎者何必太急 184
人民是水,水能载舟能覆舟 187
福祸相倚,错把劣势当优势 189
第九章 优胜而劣汰:在夺取与遗弃之间背离——顺潮流者昌,逆大势者亡 193
远交近攻,人面铁腕灭六国 193
焚书坑儒,愚民政策究可哀 195
不在其位,越俎代庖要不得 198
刚愎自用,到头来无人可用 201
以臣驭臣,得意失意转念间 204
脚踏实地,王者需倡务实风 207
第十章 薄古而厚今:在厚此与薄彼之间摇摆——求新者厚今薄古,守旧者厚古薄今 210
前无古人,推陈出新创伟业 210
强国之法,厚今薄古求新政 213
否极泰来,残暴政权不长久 217
对牛弹琴,什么山唱什么歌 221
亦正亦反,令人喜来令人忧 223
人无完人,缺陷是真实布景 227
人生短暂,何必苦苦求不朽 230
第十一章 冷酷而无情:在冷血与热情之间沉沦——冷腕帝王志如铁,热血君主欲如海 234
威震诸侯,冷若铁石志如钢 234
拒做傀儡,伸手就要争权力 237
贪婪淫逸,总以亿万奉一人 240
兴师动众,不过填一人嗜欲 243
妄信神仙,访求仙药太荒唐 246
生不逢时,慈悲反被邪恶欺 250
穷奢极欲,好大喜功害死人 254
观人识己,难移天生虎狼心 255
强极则辱,历史教训警世人 258
第十二章 独断而率行:在感情与理智之间穿越——应民情者胜,逆天理者败 262
亡秦者胡,安全之外有隐忧 262
用心良苦,仲父反成野心家 267
麻木不仁,做茧者总是自缚 271
哭倒长城,天若有情天亦老 276
暴政酷刑,百姓权利无人问 278
一念之差,留下隐患无禳祛 280
父以子贵,儿是君来父是臣 282
好恶随意,江山岂是汝儿戏 284
附录一:全书看点展示 286
附录二:秦始皇文字像 287
附录三:秦始皇大事年表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