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第一章 概述 1
第二章 大事记 7
大事记 7
第三章 地理 41
第一节 地域位置 41
第二节 地貌 41
第三节 地质、地震 42
一 地质 42
二 地震 42
二 太阳幅射 45
第四节 气候 45
一 日照 45
三 气温 46
四 地温 47
五 降水 48
六 霜期 50
七 风力风向 50
八 气候谚语 50
第五节 水文 51
一 河渠 51
二 地下水 54
第六节 土壤 56
第七节 植物动物 57
一 植物 57
二 动物 58
三 土特产 59
第八节 主要灾害性气候 59
第四章 政区 61
第一节 境域 61
第二节 人口 65
第三节 聚落 69
一 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84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 84
第一节 建国前党的活动 84
二 农村基层组织简介 85
第二节 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89
第三节 中共郊区委员会 92
一 机构沿革 92
二 工作部门 92
第四节 党的建设 93
一 组织建设 95
二 整党整风 97
三 宣传教育 99
第五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102
第六节 统战工作 104
第六章 人民代表大会 107
第一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107
第二节 机构设置 109
第三节 工作概要 110
第七章 人民政府 112
第一节 建置 112
第二节 人事更迭 112
第三节 政府机构 115
第八章 人民政协 118
第一节 政协委员会议 118
第二节 机构设置 119
第三节 工作概要 120
第九章 政法 122
第一节 公安 122
一 机构设置 122
二 治安与户籍管理 122
三 内保工作 123
四 刑侦工作 124
第二节 检察 124
一 机构设置 124
二 检察工作 124
二 审判工作 126
第三节 法院 126
一 机构设置 126
第四节 司法行政 129
一 建制沿革 129
二 普法教育 129
三 民事调解 130
四 公证 130
第十章 人民武装 131
第一节 建制沿革 131
第二节 兵役工作 132
第三节 民兵 132
第四节 人民防空 135
第十一章 群众团体 136
第一节 共青团 136
一 组织沿革 136
二 团员代表大会 136
三 组织建设 137
四 工作概况 137
五 少年先锋队工作 138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139
一 组织沿革 139
二 妇女代表大会 139
三 工作概况 140
第十二章 经济综述 144
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况 144
第二节 经济管理 153
一 计划 153
二 统计 154
三 物资 154
四 劳动与知青 155
第十三章 农业 15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57
一 土地改革 158
第二节 体制改革 158
二 互助合作 159
三 人民公社 159
四 联产承包 160
第三节 农业区划 161
一 农业生产布局 161
二 种植区划 163
第四节 农业生产 163
一 耕地及土壤改良 163
二 作物 164
三 耕作 167
四 种子 167
五 施肥 169
六 灌溉 170
七 植保 171
八 新技术推广应用 172
第五节 农业科技 173
一 职称评定 173
二 实验基地 173
三 科技普及 174
第十四章 蔬菜 176
第一节 菜田 176
一 菜田面积 176
二 菜田分布 177
第二节 蔬菜品种 179
第三节 上市情况 182
第四节 生产管理 185
一 机构沿革 185
二 管理制度 185
第五节 科技推广 186
一 耕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186
二 耕作方法 189
三 良种培育 190
四 保护地生产 190
五 病虫防治 192
第六节 基地建设 193
第七节 产销体制 194
第八节 优良品种 195
第十五章 林果 196
第一节 基地建设 196
一 经济林 196
二 苗圃 197
三 农田村网 197
二 果树新技术 198
三 引进新品种 198
一 育苗 198
第二节 科研及技术推广 198
第三节 管理 199
一 稳定林权 199
二 落实林业责任制 199
三 林木保护 200
第四节 盆景花卉 201
第五节 机构设置 201
第十六章 畜牧 202
第一节 家畜、家禽 202
一 家畜 202
二 饲料 205
一 饲养方法 205
第二节 饲养 205
二 家禽 205
第三节 繁殖改良 206
一 繁殖 206
二 改良 207
第四节 疫病防治 208
一 防疫 208
二 治病 209
第十七章 水利 212
第一节 机构 212
第二节 水旱灾害 212
第三节 治水 215
第四节 灌溉 216
第五节 饮用水 219
第六节 农电 220
第七节 水产 221
第十八章 农机 223
第一节 农用动力及耕作机械 223
一 动力机械 223
二 耕作机械 224
三 收脱机械 226
四 植保机械 226
一 机构沿革 227
第二节 农机管理 227
五 运输机械 227
六 加工机械 227
二 管理制度 228
三 技术培训 228
四 农机维修 229
第十九章 工业 交通 230
第一节 工业 230
一 管理机构沿革 230
二 管理与改革 231
三 职工生活 231
四 主要产品品种 232
五 漆包线厂简介 233
第二节 交通 235
一 铁路 235
二 公路 236
三 桥梁 236
四 运输工具 238
五 运输管理 239
第二十章 乡镇企业 24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40
一 区乡镇企业局对乡镇企业的管理服务办法 241
二 乡政府对乡办企业的管理与服务方法 241
第二节 管理 241
三 企业内部管理方法 242
第三节 产品 243
第四节 发展概况 245
第五节 作用与地位 247
第二十一章 乡村建设与环保 24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9
第二节 土地管理 250
第三节 乡村规划 251
第四节 环境保护 252
第五节 建筑队伍 252
第六节 新乡市第五建筑公司简介 253
第二十二章 财政 税收 254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54
第二节 农业税收 255
一 税制 255
二 农业税征收 256
第三节 财政收支 261
一 预算资金 261
二 预算外资金 261
第四节 财政管理 271
一 预算管理 271
二 财务管理 271
第五节 财政监督 272
第一节 文艺发展 274
一 影剧事业 274
第二十三章 文学 艺术 274
二 民间文艺 276
三 文艺作品 278
四 图书馆 279
第二节 文物古迹 279
一 太公庙 279
三 兴国寺 280
四 冯石城遗址 280
二 遽伯玉故居 280
五 岳飞点将台 281
六 七世同居坊 281
七 恩锡九源坊 282
八 临清关遗址 282
九 龙华寺 283
十 天仙庙 283
第二十四章 教育 28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85
第二节 幼儿教育 286
第三节 小学教育 287
一 普通中学教育 288
第四节 中等教育 288
二 中等职业教育 289
第五节 社会教育 290
一 扫盲教育 290
二 技术教育 291
第六节 师资 292
一 教师队伍 292
二 师资培训 293
三 待遇 294
第七节 经费 296
第八节 教学 297
第一节 广播 300
第二十五章 广播 电视 新闻 300
第二节 电视 301
第三节 新闻 通讯 302
第四节 音相管理 302
第二十六章 卫生 303
第一节 机构 303
一 行政机构 303
二 医疗机构 304
第二节 防疫保健 307
一 卫生工作 307
二 防疫工作 308
三 妇幼保健 312
四 肝吸虫病防治 313
第三节 医疗队伍 313
一 中医 313
二 西医 314
三 中西医结合 314
第二十七章 人口控制 315
第一节 人口问题 315
第二节 机构沿革 316
第三节 宣传教育 317
一 节育政策 318
第四节 节制生育 318
二 节育措施 319
三 节育成效 320
第二十八章 体育 323
第一节 群众体育 323
第二节 学校体育 325
第二十九章 科学技术 328
第一节 机构 328
第二节 科技普及 329
一 科技引进与推广 329
二 科普协会 330
第三节 职称评定 331
第三十章 社会 333
第一节 人民生活 333
第二节 社会保障 336
一 优抚 336
二 社会救济 337
第三节 婚姻家庭 338
第四节 民俗 339
一 民情纪实 339
二 岁时节令 339
三 婚仪礼俗 343
四 丧葬礼俗 345
五 喜庆礼俗 347
六 礼仪 347
七 生活习俗 348
八 恶习流弊 349
第五节 民间教会组织 350
一 宗教 350
二 会道门 351
第六节 歌谣传说 351
一 歌谣 351
二 传说 354
第七节 方言 355
第八节 歇后语 356
第九节 意外伤亡 357
第三十一章 人物 358
第一节 人物传记 358
第二节 人物简介 363
第三节 人士名录 368
第四节 烈士名录 370
第一节 平原乡简介 374
一 区划沿革 374
第三十二章 各乡简介 374
二 机构设置及领导人更迭 375
三 经济 376
四 文教卫生 378
五 计划生育 379
第二节 王村乡简介 380
一 区划沿革 380
二 机构设置及领导人更迭 381
三 经济 382
四 文教卫生 384
五 计划生育 384
一 区划沿革 385
第三节 牧野乡简介 385
二 机构设置及领导人更迭 386
三 经济 387
四 文教卫生 389
五 计划生育 389
增记 391
政府工作报告(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三日) 392
政府工作报告(一九八八年四月二十日) 407
政府工作报告(一九八九年五月十八日) 424
认真贯彻党中央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努力实现我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442
在深化改革中,探索发展城郊型经济的途径 459
政府工作报告(一九九一年五月十一日) 472
关于《新乡市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纲要和八五计划(草案)》的报告 487
政府工作报告(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501
以改革促发展,靠科技求振兴 515
任期工作总结 527
1986—1992年大事记略 538
1986年—1992年新乡市郊区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表 568
1986年—1992年郊区主要领导人名录 571
附录 毛主席会见牧羊人 574
新乡市政府文件 576
编后记 577
郊区史志编纂委员会及编纂人员 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