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农场农业技术手册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农垦部生产局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6119·727
  • 页数:874 页
图书介绍:

太阳辐射 1

一、太阳辐射强度 1

第一部分 农业气象 1

二、太阳辐射光谱 3

四、紫外线能够透过的物体 4

三、不同物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 4

七、光照时间与植物发育的关系 5

六、日照时间 5

五、各种被覆物的热透过率 5

三、土壤的热量交换 7

二、土温的年变化 7

土温 7

一、土温的日变化 7

四、土壤温度与植物发芽的关系 8

二、积温 9

一、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9

气温 9

二、绝对湿度及其变化 11

一、水汽压与饱和差 11

三、农作物按其对温度的要求分类 11

空气湿度 11

四、空气湿度与农业生产 12

三、相对湿度及其变化 12

一、云的种类及其特征 13

云、降水和风 13

三、降水量换算 15

二、雨、雪强度分类 15

四、风力等级 16

二、干旱 17

一、暴雨与水涝 17

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预报 17

三、霜冻 22

四、低温冷害 27

五、台风与大风 28

六、冰雹 29

二、观测场内仪器的设置 30

一、场址的选择 30

气象观测场的建立 30

四、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 31

三、观测时间与项目 31

二、空气湿度 34

一、空气温度 34

基本气象要素的统计方法和内容 34

四、风向、风速 35

三、降水量 35

一、二十四节气 36

季节 36

四、候平均气温分级 37

三、气候上的季节划分 37

二、天文上的季节划分 37

一、时间用语与符号 38

天气知识 38

三、气压场 39

二、常用天气术语与符号 39

四、气压系统 40

六、锋 43

五、气团 43

一、我国的土壤分类制 45

我国的土壤 45

第二部分 土壤 45

二、我国的土类及其亚类划分 46

一、土壤普查的准备工作 58

土壤普查 58

二、土壤普查的野外工作 59

三、土样的理化分析 65

四、编写土壤普查报告,绘制土壤普查成果图 66

五、土壤普查成果的应用 68

一、土壤的质地分类 69

土壤的物理性和耕性 69

二、土壤的比重 70

三、土壤的容重和孔隙度 71

四、土壤的耕性 72

二、土壤的水分常数 74

一、土壤水分的形态分类 74

土壤水分 74

三、有效水量、土壤含水量的重量与容积换算 76

六、田间土壤墒情种类和生产性状 77

五、不同土壤的水分状况分级 77

四、植物所需的适量水分 77

七、土壤水和土壤的结持性及适耕性 78

一、土壤的化学组成 79

土壤的化学性质 79

四、土壤盐基饱和度 80

三、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80

二、土壤的吸收性能 80

五、土壤养分含量分级 81

六、土壤反应 82

七、盐土和碱土的分类标准和主要作物耐盐能力 85

九、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88

八、盐碱土指示植物 88

一、土壤有机质的组成物质 96

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 96

三、腐殖质的成分及其特性 97

二、有机质的碳氮比 97

四、土壤微生物主要类别 98

五、土壤微生物与生活条件的关系 99

六、不同微生物的分解产物 100

一、主要营养元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101

营养元素对作物的主要作用 101

第三部分 肥料 101

二、主要作物缺乏三要素的症状 103

一、各种有机肥料的养分含量 104

有机肥料 104

三、作物籽实的三要素含量 104

三、秸秆还田 107

二、堆肥 107

四、沼气发酵肥料 108

五、腐殖酸类肥料 109

六、农家肥料的管理 110

一、主要绿肥的养分含量 111

绿肥 111

二、主要绿肥的生长特性、栽培要点及利用 112

一、氮肥 122

化学肥料 122

二、磷肥 125

四、复合肥料 126

三、钾肥 126

五、各种肥料可否混合施用查对表 127

六、化肥性状及其简易鉴别方法 128

一、微量元素肥料 130

微量元素肥料与细菌肥料 130

七、根外追施化肥 130

二、细菌肥料 131

一、农田基本建设的内容 132

农田基本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132

第四部分 农田基本建设 132

二、对农田基本建设标准和规划的要求 133

一、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效益 134

山区、丘陵地区治水规划 134

二、大力发展小型水利工程 135

北方平原及黄土高原的治水规划 136

一、北方平原地区的治理 137

二、黄土高原及平川地区的治理 138

三、建立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 138

一、南方圩垸地区的治理 140

南方圩垸区及滨海地区的治水规划 140

二、南方滨海地区的治理 145

二、汇水面积的估算 149

一、库址选择 149

小型水库 149

四、筑坝要求 150

三、库容 150

五、溢洪道和放水涵管 153

一、地下水的种类 154

开发地下水源 154

二、寻找地下水的简易方法 156

三、地下水资源评价 157

四、机井规划 159

平整土地 164

二、平整后的管理措施 165

一、施工中注意事项 165

一、骨干渠系的布置 166

灌溉排水系统规划 166

二、田间灌排渠系布置 172

三、渠道设计的各种参数和施工、使用、防护要点 175

四、渠道防渗 179

五、渠系建筑物 180

六、渠道简易量水技术 182

七、喷灌与滴灌 185

水土保持 188

一、坡、塬及沙地治理措施 189

二、沟道治理措施 195

三、造林种草 196

一、高产土壤的培育 198

土壤改良 198

二、低产田(土)的改良 199

一、植树造林规划 206

林、路规划 206

二、道路规划 209

农用水泵的类型、性能和选择 210

一、B型离心泵 211

二、Sh型离心泵 213

三、ZLB型立式轴流泵 217

四、丰产牌混流泵 220

五、机井泵和土井泵 221

六、深井泵 222

七、NQ型农用潜水电泵 223

一、推土机 224

农田基本建设机械 224

三、平地机 225

二、铲运机 225

四、开沟机 226

二、良种繁殖场 227

一、原种场 227

第五部分 种子 227

国营农场种子生产专业化体系 227

一、良种繁育的技术要求 228

良种繁育和品种提纯复壮 228

三、种子加工厂 228

四、种子检验室 228

二、自花授粉作物品种提纯复壮技术 230

三、玉米品种的提纯复壮技术 232

四、棉花原种生产与提纯复壮技术 233

五、甜菜种子繁育技术 234

一、杂交玉米 236

杂种优势的利用 236

二、常用玉米自交系 246

三、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及其配套利用 254

四、杂交高粱 259

五、杂交水稻 263

六、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的选育 268

一、良种的区域性 270

品种区域化与引种 270

[附]化学杀雄剂和自交不亲和系的利用 270

二、良种规划 271

三、引种试种 272

四、小麦、水稻、大豆适于高产栽培品种的生态特征 273

一、系统选育 274

新品种选育 274

二、杂交育种 275

三、人工诱变育种 283

[附]多倍体与单倍体育种 285

一、种子加工程序及其内容 286

种子加工 286

二、种子加工机械简介 288

一、田间检验 290

种子检验 290

二、室内检验 292

[附]种子生活力快速测定法(四唑法) 308

四、主要农作物种子分级标准 314

三、评定与签证 314

[附]种子实验室常用仪器 318

一、种子贮存原理及其任务 319

种子贮存 319

二、种子仓库 320

三、种子保管 321

一、轮作的意义 324

轮作的意义和种类 324

第六部分 轮作和间作、套种 324

一、关于连茬和换茬 326

轮作制度中的茬口安排 326

二、轮作制度的概念和种类 326

二、关于前、后作的关系 327

一、要有利于农、林、牧三结合 330

轮作设计的技术原则 330

二、作物种类的选择和种植比例的确定 331

轮作地段的安排和区划 333

四、为技术措施的实施创造条件 333

三、关于生长季节的利用 333

二、轮作地段的区划 334

一、注意轮作区的均衡性 334

轮作的实施 336

二、间作、套种的原则与要求 337

一、间作、套种的概念和意义 337

间作、套种 337

一、稻作地区 339

几种主要作物的轮作换茬和间作、套种形式举例 339

二、旱粮地区 340

三、棉作地区 342

一、移栽水稻 343

几种主要作物生育期需要的外界条件及栽培技术要点 343

第七部分 农作物栽培 343

二、直播水稻 351

三、冬小麦 352

四、春小麦 356

五、玉米 360

六、高粱 363

七、棉花 365

八、大豆 369

九、甜菜 373

一、各种作物的蒸腾系数 376

农作物灌溉 376

二、几种作物各生育阶段需水情况 377

四、灌溉制度 378

三、灌溉与灌溉方式 378

五、灌溉计划 382

六、地面灌水方法 384

七、喷灌 386

一、作物形态营养诊断 388

作物营养诊断 388

二、作物化学营养诊断 390

三、提出综合指标 394

二、叶面积的测定 396

一、干物重的测定 396

几项作物生理指标测定 396

三、光合生产率的测定 397

四、经济系数 398

一、主要农作物种子发芽的温度和水分 399

作物栽培常用参考资料 399

二、主要农作物种子干粒重 400

三、种子千粒重、百粒重和每斤种子粒数换算表 401

四、种子处理 402

五、主要农作物一般保苗密度及播种量 405

六、主要农作物一般播种深度 407

一、耕地的任务及农业技术要求 408

耕地 408

第八部分 农业机械作业组织 408

二、耕地作业的组织 409

三、耕地质量的检查 422

[附]关于少耕法、免耕法及土壤耕作制度的改革 423

一、整地的任务及农业技术要求 424

播种前整地 424

二、整地作业的组织 425

三、播前整地质量的检查 431

二、 水田整地作业的组织 432

一、水田整地的农业技术要求 432

水田整地(耕、耙) 432

三、水田整地的质量检查 436

二、播种作业的组织 437

一、播种的任务及农业技术要求 437

播种 437

一、机械插秧的农业技术要求 447

机械插秧 447

三、播种质量的检查 447

二、机械插秧作业的组织 448

一、出苗前后松土灭草 452

田间管理 452

三、插秧质量的检查 452

二、行间中耕 455

三、田间喷雾与喷粉 462

一、灌溉的任务及农业技术要求 469

喷灌和滴灌 469

二、喷灌作业的组织 470

三、喷灌作业的质量检查 482

四、滴灌 484

二、收获作业的组织 486

一、收获的农业技术要求 486

收获 486

二、脱谷作业的组织 495

一、脱谷的农业技术要求 495

三、收获质量的检查 495

脱谷 495

一、晒场作业的农业技术要求 497

晒场作业 497

三、脱谷作业的质量检查 497

二、晒场工作组织 498

一、拖拉机的安全操作 501

机械安全作业 501

三、晒场作业的质量检查 501

二、田间作业中的安全操作 503

一、常见病害检索表 505

主要农作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 505

第九部分 植物保护 505

二、常见害虫检索表 516

一、稻瘟病 526

农作物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526

二、稻纹枯病 527

三、小麦锈病 528

五、小麦根腐病 529

四、麦类赤霉病 529

六、小麦散黑穗病 530

七、小麦白粉病 531

八、小麦病毒病 532

十、玉米黑粉病 533

九、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 533

十一、玉米丝黑穗病 534

十三、棉花茎枯病 535

十二、棉花立枯病 535

十四、大豆孢囊线虫病 536

十六、甜菜褐斑病 537

十五、大豆立枯病 537

十七、甜菜白粉病 538

二、二化螟 539

一、三化螟 539

农作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539

三、稻苞虫 540

五、稻飞虱 541

四、稻纵卷叶螟 541

七、稻潜叶蝇 542

六、黑尾叶蝉 542

八、粘虫 543

十、小麦吸浆虫 545

九、麦蚜 545

十一、玉米螟 546

十三、高粱蚜 547

十二、玉米枯心夜蛾 547

十五、大豆蚜虫 548

十四、大豆食心虫 548

十六、大豆潜根蝇 549

十七、蝼蛄、蛴螬和金针虫 550

十八、小地老虎 551

十九、白边地老虎 552

二十一、棉红蜘蛛 553

二十、棉蚜 553

二十三、棉花盲蝽象 554

二十二、棉蓟马 554

二十五、棉铃虫 555

二十四、棉花红铃虫 555

二十六、棉叶蝉 556

二十七、甜菜象? 557

一、稻瘟病 558

几种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558

二十八、跳? 558

二、二化螟 560

三、小麦锈病 561

四、粘虫 563

五、小地老虎 566

六、棉铃虫 567

七、玉米螟 568

八、大豆食心虫 571

九、麦蚜 572

农田常见杂草 574

二、防治方法 580

一、害鼠的主要种类、分布及为害 580

农业害鼠 580

一、杀虫剂 582

主要化学农药的防治对象和施用方法 582

二、杀菌剂 594

四、除草剂 605

三、熏蒸剂 605

五、其他农药 619

一、农药配制、使用注意事项 623

化学农药的配制、使用和保管 623

三、农药稀释倍数的计算 626

二、常用农药混合使用表 626

四、各种农药易产生药害的作物 629

六、剧毒农药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631

五、农药贮存保管注意事项 631

七、一般农药中毒症状及解救办法 634

八、常用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性比较表 636

一、生物防治的应用 638

生物防治 638

二、以虫治虫 640

三、以菌治虫 644

四、以菌治病 645

一、国营农场防止传入和农场间防止传播的主要检疫对象 647

植物检疫 647

二、几种重点检疫对象发生规律及防治 650

一、温度 657

蔬菜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657

第十部分蔬菜栽培 657

三、日照 658

二、湿 658

五、土壤养分 659

四、空气 659

一、蔬菜栽培区划 661

我国蔬菜栽培区划及几个地区蔬菜生产农事季节 661

二、几个地区蔬菜生产农事季节 662

二、选种 671

一、引种试种 671

蔬菜的引种、选种和良种繁育 671

三、良种繁育 674

一、育苗 678

露地栽培 678

三、田间管理 681

二、定植 681

一、阳畦(冷床) 682

保护地栽培 682

三、几种结构简单的温室型式 684

二、温床 684

四、塑料大棚 686

五、保护地栽培管理要点 693

解决淡季蔬菜生产的主要措施 697

二、蔬菜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方法 698

一、蔬菜化学除草剂的应用方法 698

蔬菜化学除草剂及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方法 698

一、蔬菜贮藏方法 700

蔬菜贮藏 700

二、各种蔬菜的冰点和贮藏的适宜温、湿度 703

一、虫害 704

蔬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704

二、病害 706

我国果树区划 710

第十一部分 果树栽培 710

一、树种选择的要点 712

树种选择 712

二、主要果树对自然条件的要求 713

一、苹果 714

主要果树优良品种 714

二、梨 715

三、桃 717

四、葡萄 718

六、樱桃 720

五、杏 720

九、枣 721

八、李 721

七、柿 721

十二、柑桔 722

十一、板栗 722

十、核桃 722

三、种子处理 724

二、苗圃的选择与整地 724

育苗 724

一、育苗程序 724

四、播种和栽苗 726

五、砧木的选择 727

六、嫁接 728

七、苗圃管理 730

九、矮化砧苹果苗的繁殖 731

八、苗木出圃 731

二、果园规划 739

一、果园地点的确定 739

果园的建立 739

三、果树栽植 740

一、土壤管理 745

栽培管理 745

三、灌溉与排水 746

二、施肥 746

五、整形与修剪 747

四、冬季防冻措施 747

二、贮藏方法 749

一、采收 749

采收和贮藏 749

一、虫害 751

果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751

二、病害 760

第十二部分 林业 770

林木种子的经营 770

一、采种 770

二、主要树木采种期及采收、调制方法 772

三、树木种子贮藏方法及鉴定 775

育苗 778

一、苗圃地的选择和整地施肥 778

二、苗木繁殖 779

三、苗木抚育 783

造林 784

一、林种的规划和树种的选择 784

二、整地 784

三、造林季节 785

四、造林密度 785

五、造林方法 787

六、幼林抚育 787

防护林 789

一、农田防护林的营造 789

二、其他防护林的营造 793

三、防护林和用材林主要应用树种 795

几种特用经济林栽培方法 800

一、茶树 800

二、油茶 803

三、油桐 804

四、乌桕 804

五、桑 805

林木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806

一、虫害 806

二、病害 813

大田生产调查 816

一、生产调查的方法 816

第十三部分 农业科学实验 816

二、调查资料的分析和总结 818

一、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 819

二、制定田间试验计划 819

田间试验方法 819

三、田间试验区的设置和规划 820

四、田间试验的管理和记载 824

五、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825

六、正交试验法 837

[附]常用正交试验表 840

七、田间试验的总结 841

几种主要作物的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和记载方法 842

一、水稻 842

二、小麦 846

三、玉米 851

四、高粱 853

五、棉花 854

六、大豆 856

附录 859

(一)容积计算 859

(二)各种作物种子一般容重 860

(三)中外度量衡换算表 860

(四)马力与瓩的换算 864

(五)国产农机具代号简释 865

(六)波美比重与普通比重对照表 868

(七)各种温度计的对比和换算 869

(八)标本制作法 869

(九)农场小型试验室常用仪器、材料及试剂 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