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回采巷道围岩控制及锚杆支护的基本理论 14
第一节 回采巷道围岩控制原理 14
第二节 锚杆支护的基本理论 17
第三章 回采巷道围岩结构特征及其力学模型的建立 24
第一节 回采巷道围岩赋存特征 24
第二节 回采巷道围岩边界条件的确定 26
第三节 回采巷道围岩结构特征 28
第四节 回采巷道围岩力学模型的建立 36
第四章 回采巷道矿压特征 47
第一节 煤体—煤体回采巷道矿压特征 47
第二节 煤体—煤柱巷道矿压特征 64
第三节 煤体—采空区(小煤柱)巷道矿压特征 66
第四节 回采巷道围岩大变形特征分析 71
第五节 层状顶板的变形特征 76
第六节 小结 83
第五章 回采巷道围岩控制原理 85
第一节 支护与围岩共同承载机理分析 85
第二节 回采巷道围岩阶段性稳定特征 90
第三节 回采巷道支护原则 91
第四节 普通支护条件下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特征 93
第五节 普通锚杆支护条件下回采巷道稳定性特征 95
第六节 小结 100
第一节 锚杆的作用力 102
第六章 锚杆作用的力学机制 102
第二节 锚杆的作用力对锚固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112
第三节 锚固方式的优化选择 116
第四节 小结 117
第七章 锚固体的结构效应 119
第一节 分析模型的建立 119
第二节 应力分析 120
第三节 变形分析 133
第四节 小结 139
第八章 回采巷道锚固结构支护稳定性物理模拟综合研究 141
第一节 研究方法 141
第二节 无支护巷道围岩的稳定性特征 145
第三节 普通锚固结构的稳定性 151
第四节 框形整体锚固结构的稳定性 158
第五节 拱形整体锚固结构的稳定性 166
第六节 小结 174
第九章 锚固结构与围岩耦合作用分析 176
第一节 锚固结构的变形特性 176
第二节 锚固结构的稳定性特征 180
第三节 锚固结构中锚杆的作用机理 183
第四节 锚固结构与围岩的相互作用特征 185
第五节 锚固结构支护的适用性 187
第六节 锚固结构支护的设计原则 188
第七节 小结 195
第十章 主要结论 197
主要参考文献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