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东汉社会面貌 1
第一编 13
第一章 少年行止 13
一 亳州寻踪 13
二 “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17
三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2
第二章 仕途初试 30
一 “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30
二 议郎任上 32
三 一个敢作敢为的济南相 36
四 以曲求伸的策略 39
第三章 讨伐董卓 43
一 “何必纷纷召外将乎” 43
二 首举义兵 47
三 汴水失利 51
四 “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55
一 收编青州军 62
第四章 争夺兗州 62
二 东征陶谦 69
三 回击吕布 75
四 平定兖州 82
第二编 87
第五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 87
一 遣使长安 87
二 洛阳朝见 91
三 迎献帝都许 96
四 “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续之” 103
第六章 “修耕植以蓄军资” 113
一 “自遭荒乱,率乏粮谷” 113
二 许下屯田 117
三 “克定天下”之业 123
第七章 南征张绣 132
一 淯水之难 132
二 奇兵破敌 138
三 “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143
一 离间之计 148
第八章 荡平徐淮 148
二 进围下邳 154
三 擒杀吕布 158
四 败亡袁术 168
五 击走刘备 172
第九章 官渡之战 180
一 强敌压境 180
二 调兵遣将 186
三 首战告捷 194
四 两军对峙 200
五 乌巢烧粮 207
六 全线出击 212
七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217
第十章 克平四州 225
一 攻占黎阳 225
二 挥师北还 231
三 捣平邺城 235
四 收定河北 244
五 西征高干 247
六 还定东土 253
第十一章 远征乌桓 258
一 不除此患,将为后忧 258
二 潜师出塞 263
三 “东临碣石有遗篇” 267
第十二章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276
一 抑制兼并 276
二 整齐风俗 285
三 以法治军 291
第十三章 兵败赤壁 302
一 “破浮华交会之徒” 302
二 袭占荆州 312
三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319
四 火烧乌林 326
五 退保襄樊 331
第十四章 坚守淮南 342
一 巩固淮南防线 342
第三编 342
二 激战濡须口 347
三 一次劳而无功的行动 350
四 “贼至乃发” 354
第十五章 平定关陇 359
一 师出有名 359
二 巧渡河渭 363
三 渭南大捷 367
四 陇上破马超 372
五 捣平“国中之国” 378
第十六章 争夺汉中 382
一 一块必争之地 382
二 进取汉中 387
三 “既得陇,复望蜀邪” 393
四 定军山失利 398
五 “鸡肋” 404
一 水淹七军 410
第十七章 激战襄樊 410
二 遣使联吴 413
三 大败关羽 417
第四编 424
第十八章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24
一 “吾任天下之智力” 424
二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433
三 “何以省东曹” 441
四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448
第十九章 邺下文人集团 456
一 “彬彬之盛,大备于时” 456
二 邺下之游 461
三 文学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467
第二十章 立嗣 474
一 “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474
二 一场或明或暗的激烈争斗 478
三 “密访群司” 483
四 《立太子令》 487
一 通向帝王之路 491
第二十一章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491
二 与刘氏王室势力的较量 498
三 荀彧、崔琰之死 502
四 力平武装叛乱 508
五 “吾为周文王矣” 511
第二十二章 大星殒落 522
一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22
二 《遗令》 530
三 病逝洛阳 535
第五编 539
第二十三章 曹操的世界观 539
一 政治思想 539
二 军事思想 554
三 哲学思想 570
第二十四章 曹操的性格作风 584
一 坦诚与权诈 584
二 宽厚与忌刻 595
三 “佻易无威重” 609
四 崇尚节俭 613
五 喜好女色 620
第二十五章 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628
一 一代诗史 628
二 文章祖师 641
三 兼该众艺 651
第二十六章 曹操的家庭 667
一 曹操的妻妾 667
二 曹操诸子 673
三 曹操的女儿和女婿 686
第二十七章 身后褒贬 692
一 千秋功罪,任人评说 692
二 “至少是一个英雄” 715
三 不朽的业绩 724
附录一 生平大事年表 743
二 主要地名简释 756
三 主要职官简释 769
四 主要参考文献 774
后记 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