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秘密,皆不可告——与沅弟书 1329
不必求记,宜求个明白——与纪泽儿书 1330
与其防之,不如灭之——与沅弟书 1331
有志学书,须窥寻四人门径——与纪泽儿书 1332
改葬考妣,为立墓碑——与澄、沅二弟书 1332
告看注疏、作字换笔之法——与纪泽儿书 1334
身既在官,去来不可轻率自由——与澄、沅、季三弟书 1335
四川之行不果——与澄弟书 1337
端坐有恒,可以为法——与澄弟书 1337
湖南局面不能无小变——与澄弟书 1338
早起、有恒、厚重——与纪泽儿书 1339
讲求礼仪,讲求庆吊——与澄弟书 1340
军务平安,教横笔磔法——与澄、沅二弟书 1341
军心散乱,不足深虑——与澄、沅二弟书 1342
援日戎未果,寄菲仪银数分——与澄、沅、二弟书 1343
贺弟移新宅,告援贼大至——与澄、沅二弟书 1344
军事紧急——与澄、沅二弟书 1345
大局应可安稳——与澄、沅二弟书 1346
大捷寒逆胆,快人心——与澄、沅二弟书 1347
诸军皆须休息——与澄、沅二弟书 1349
痛叔父之逝,商后事——与澄、沅二弟书 1350
军事危急,商修祠堂——与澄、沅二弟书 1351
看《文选》宜略抄典故藻汇——与纪泽儿书 1353
拟进安庆,浙江危急——与澄、沅二弟书 1354
守治家之法,看《文选》从精确、铿锵入手——与纪泽儿书 1355
治家八字诀——与澄弟书 1356
举止宜厚重,行文宜圆适——与纪泽儿书 1357
无甚愧悔,襟怀坦然——与澄弟书 1358
当此乱世,吾辈最易造孽,亦最易积德——与沅弟书 1359
下笔造句,总以珠圆玉润为主——与纪泽儿书 1360
置生死于度外,求临死无悔恨——与澄弟书 1361
嫌疑之际,不可不慎——与澄弟书 1363
以讲求将略为第一义——与季弟书 1364
无官气,有条理——与沅、季二弟书 1365
官不爱民,余所痛恨——与沅、季二弟书 1366
如见人才,随时推荐——与沅、季二弟书 1367
以勤报君,以爱民报亲——与沅、季二弟书 1368
青弟骄矜轻浮之气——与沅弟书 1369
务当返躬猛省——与沅、季二弟书 1370
安庆不宜撤围——与沅弟书 1371
连日大雨,诸军不能速进——与沅弟书 1372
主辱臣死,分所当然——与澄弟书 1373
满招损,谦受益——与沅、季二弟书 1373
当乱世兴造不可过于壮丽——与澄弟书 1375
戒骄奢——与沅、季二弟书 1376
授坚守静待之法——与沅弟书 1377
凡取钱少而失名大者,皆宜慎之——与沅弟书 1378
不可积钱买田,只要努力读书——与纪泽、纪鸿儿书 1379
教后辈子弟勤苦谦逊——与沅、季二弟书 1380
切戒骄奢逸——与澄弟书 1381
清师事大,不可草率——与沅弟书 1382
吾家显宦,不能免于讥议——与沅弟书 1382
余之日记不可比《日知录》——与沅、季二弟书 1383
举止要重,发言要忍——与纪泽、纪鸿儿书 1384
攻破安庆,大局可望转机——与沅、季二弟书 1385
不忍坐视兵勇断饷而败——与澄弟书 1385
贼分三支围祁门——与沅、季二弟书 1386
贼胆稍寒,岭防或可稍安——与澄弟书 1387
办好北岸,待贼自相仇杀之日——与沅弟书 1388
大局已坏,令人心灰——与澄弟书 1389
自古君子好与小人为缘,必受其累——与沅弟书 1390
坝工未成,属意中之事——与沅、季二弟书 1390
天下虽乱,法律不可废——与沅、季二弟书 1392
少停药物,专用饮食调养——与澄弟书 1393
药能治人,亦能害人——与纪泽儿书 1394
人之得名与否,不尽关人事——与沅弟书 1395
去骄去惰,日趋恭谨——与澄弟书 1396
为文雄奇之道——与纪泽儿书 1397
岭防肃清,老营平安——与沅、季二弟书 1398
危机万状,稍稍苏息——与澄弟书 1398
摹柳帖,看《通鉴》——与纪泽儿书 1399
以坚静二字持之——与沅弟书 1400
大局有转机,谈古解与今解不合之因——与纪泽儿书 1401
于杀人之中寓止暴之意——与沅弟书 1403
大局已稳,而厘饷日竭——与沅、季二弟书 1404
持以谨静专一之气——与沅、季二弟书 1405
愿死疆场,不愿死牖下——与澄弟书 1406
贼分五大股,分管各处——与沅弟书 1408
勤谨和平,差免愆尤——与澄、沅、季三弟书 1409
尔等长大后,不可涉历兵间——与纪泽、纪鸿儿书 1410
士气日减,贼氛大长——与沅、季二弟书 1412
南岸粮运,实不安之至——与沅弟书 1413
分弟心思,损弟精神,此兄之大错——与沅、季二弟书 1414
许云岩往弟处救援——与沅弟书 1415
安庆得失,关系天下安危——与澄弟书 1416
多守数日,以待援军——与沅、季二弟书 1417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与沅弟书 1418
但求力破安庆一关——与纪泽儿书 1419
弟之呈稿弄巧反拙——与沅弟书 1420
不可看地势,约期打仗——与沅弟书 1421
商嘱数事——与沅弟书 1422
不宜再作围贼之计——与沅弟书 1424
初扎险地与久经扎定者不同——与沅、季二弟书 1426
此雨乃助王师之时雨——与沅弟书 1426
奉命危难之间,不忍独富——与丹阁叔书 1427
恐深船接济,安庆永无克复之期——与沅弟书 1428
论兵事,宜从大处分清界限——与沅弟书 1430
不必打破省城雇菜工之议——与澄弟书 1431
家中宜节省用之——与澄弟书 1432
坚守不战以御敌——与沅弟书 1433
粮饷未解来,不肯更挑剔——与沅弟书 1434
幅巾归农,颇以为慰——与沅、季二弟书 1435
勿习礼物情薄之气习——与澄弟书 1436
雇园丁种菜,解《说文》中逸字——与纪泽儿书 1436
望溪先生之事,公私均不甚惬——与沅弟书 1438
傲为凶德,惰为衰气,皆败家之道——与澄弟书 1439
山亏于一篑,病忽于新愈,不可不慎——与沅弟书 1440
专守一静字法,可期万稳——与沅弟书 1441
看、读、写、作四字逐日无间,尚可有成——与纪泽儿书 1442
居家之道,唯崇俭可以长久——与纪泽儿书 1443
有一种学问,即有一种分类之法——与纪泽儿书 1444
虚静二养,不足养德,亦足养身体——与沅弟书 1445
弟之字欠势与味——与沅、季二弟书 1446
庐江为得势之地——与沅弟书 1447
专守庐江,不必急进——与沅弟书 1448
作联挽润帅——与沅弟书 1449
极盛之时,每虞蹉跌——与沅弟书 1450
水陆皆宜休息,不可轻进——与沅弟书 1450
遭此乱世,唯勤俭可以持久——与纪泽儿书 1451
设法保全上海——与澄、沅二弟书 1452
学识宜广,操行宜严——与澄、沅二弟书 1453
师之有恒者极为难得——与澄、沅二弟书 1454
弟仍以不归为妥——与季弟书 1456
浙江危急之至——与澄、沅二弟书 1456
任大责重,忧国之至——与纪泽儿书 1457
浙江省城已失,当力保上海——与澄、沅二弟书 1458
拼命报国,侧身修行——与沅弟书 1459
评儿诗笔——与纪泽儿书 1460
刻刻谨慎,存一临深履薄之想——与纪泽儿书 1461
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与纪泽儿书 1462
待李世忠之法,应宽者、应严者各有二——与沅弟书 1463
读书可变化气质——与纪泽、纪鸿儿书 1464
休着锐气,不遽进兵——与沅弟书 1465
《说文》看毕,宜细读《文选》——与纪泽儿书 1466
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谨——与沅、季二弟书 1467
世家子弟,钱、衣不可多——与纪泽儿书 1469
守俭朴之风——与纪鸿儿书 1470
自古帝王将相,皆从自强自立做出——与沅、季二弟书 1471
专管军事,莫管饷事——与沅弟书 1472
作文不患其不明,患其太多——与沅、季二弟书 1474
何谓善将兵——与沅、季二弟书 1474
多读古书,以陶冶性情——与纪泽儿书 1475
责任太重,深为焦虑——与沅、季二弟书 1476
世情浇薄——与沅、季二弟书 1477
莫买田产,莫管公事——与澄弟书 1478
力图自固,死中求生——与沅弟书 1479
善战之将士,不必力争洋枪炮——与沅弟书 1480
授于小学钻研古义之法——与纪泽儿书 1481
练兵如八股——与沅弟书 1482
多用活兵、轻兵,少用呆兵、重兵——与沅弟书 1483
四言诗最难有声响,有光芒——与纪泽儿书 1484
力挽颓习,逐案核减——与沅弟书 1485
实浮于名,劳浮于赏,才浮于事——与沅弟书 1486
哀兵必胜——与沅弟书 1486
花未全开月未圆——与沅弟书 1487
伏虎降龙——与沅弟书 1489
耐劳忍气——与纪泽儿书 1490
私窃有志,以训诂发为文章——与纪泽儿书 1491
抗心希古,大慰余怀——与纪泽儿书 1493
豁达光明,恬淡冲融——与沅弟书 1494
求邓师讲解《五经》以教罗婿——与澄弟书 1495
坚守已得之地,多筹游击之师——与沅弟书 1496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与沅弟书 1497
多用活兵,少求速效——与沅弟书 1498
作文专从简当二字着力——与沅弟书 1498
君子之所不可及,在人之所不见——与沅弟书 1499
科考乃朝廷之功令,士子之职业——与纪鸿儿书 1500
不宜过自菲薄,近于自弃——与沅弟书 1501
眼界不必太高,自谦不必太甚——与沅弟书 1503
重税邻私——与沅弟书 1504
力求节省军费开支——与沅弟书 1505
谴罚有罪,须切当事理,以服人心——与沅弟书 1506
不贪安逸,不图丰豫——与丹阁叔书 1507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与沅弟书 1508
吾家富贵气不可太重——与澄弟书 1510
虑盐法无实效——与沅弟书 1510
教诸女孝顺翁姑,敬事丈夫——与纪鸿儿书 1512
古人用兵,最贵变化莫测——与沅弟书 1513
畏天命、畏人言、畏训诫——与沅弟书 1514
有畏慎而无怫郁,极慰——与沅弟书 1515
人言可畏,须倍增敬慎——与沅弟书 1516
各家规模总嫌过于奢华——与澄弟书 1517
为私家固宜少,即公事义举亦宜少——与澄弟书 1518
勿贪功之速成,但求事之稳适——与沅弟书 1519
教弟具折上奏——与沅弟书 1520
但问积劳,勿问成名享福——与沅弟书 1521
俭以养廉,直而能忍——与澄弟书 1522
须步步收紧,切不可步步放松——与澄弟书 1523
孝弟勤俭,立定志向——与纪瑞侄书 1524
在官在家,常以俭字相勖——与澄弟书 1525
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与澄弟书 1526
盛名难副功难居——与沅弟书 1526
出以广大之胸,进以俭约之诫——与沅弟书 1527
不必攻坚,但求稳慎——与沅弟书 1528
动气不可流为忿激——与沅弟书 1529
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与沅弟书 1529
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与纪鸿儿书 1530
教家中勤俭为主——与澄弟书 1531
尽心力之所能及,不必遽希万难攀跻者——与沅弟书 1532
以勤俭自勉——与澄弟书 1533
送沅弟回乡——与澄弟书 1534
拟解去兵柄,体面下场——与澄弟书 1535
奉命北征山东——与澄、沅二弟书 1535
勤俭谨慎,撑持门户——与纪泽、纪鸿儿书 1536
夜饭不荤,俭养之道——与纪泽儿书 1537
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与澄、沅二弟书 1538
事业已成,寸心可慰——与澄、沅二弟书 1539
告沅弟已拜山西巡抚——与澄、沅二弟书 1540
少年文字,贵气象峥嵘——与纪泽、纪鸿儿书 1541
少壮时即从有恒痛下工夫——与纪泽儿书 1542
商郭宅姻事——与纪泽、纪鸿儿书 1543
另求避静处所,亦殊难得——与纪泽、纪鸿儿书 1545
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与纪泽儿书 1546
以惩忿窒欲为养生要诀——与纪泽、纪鸿儿书 1547
办事不必定讲考据——与纪泽儿书 1548
大凡才大之人,每不甘于岑寂——与澄、沅二弟书 1549
受厚恩,享大名,不能退藏避事——与澄、沅二弟书 1550
劝弟出山——与澄、沅二弟书 1551
临帖读书要持之以恒——与纪鸿儿书 1552
只宜清静调养,不宜妄施攻治——与纪泽、纪鸿儿书 1553
泽儿宜浑,鸿儿宜勤——与纪泽、纪鸿儿书 1555
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与澄、沅二弟书 1555
既为秀才,不可不应科场——与纪泽、纪鸿儿书 1557
拟定必读之书——与纪泽、纪鸿儿书 1558
谈治病之法——与纪泽、纪鸿儿书 1559
养生之法有五事——与澄弟书 1560
可借修县志之机激出数篇——与纪泽、纪鸿儿书 1562
男子讲求耕读,妇女讲求纺绩酒食——与纪泽、纪鸿儿书 1563
处乱世,居重名,以钱少产薄为妙——与澄弟书 1564
既知保养,却宜勤劳——与纪泽、纪鸿儿书 1565
作文须思路宏开——与纪泽、纪鸿儿书 1566
柔可制刚很,诚可化顽梗——与澄弟书 1567
胸襟开扩,弗药可愈——与纪泽、纪鸿儿书 1568
在自修处求强,不可在胜人处求强——与沅弟书 1569
读古诗文,须认貌观种——与纪泽儿书 1570
不复做官,亦不作安逸之想——与纪泽儿书 1571
不可慢近邻——与纪泽儿书 1572
居心行事,不可不劳苦、谨慎——与欧阳夫人书 1573
家中兴旺,全靠出贤子弟——与澄弟书 1574
咬定牙根,徐图自强——与沅弟书 1575
论捻军之长短——与沅弟书 1577
读书乃寒士本业,不可有官家风味——与纪泽儿书 1578
处处泰然,大悔大悟——与沅弟书 1579
谈诗文趣味——与纪泽儿书 1580
志趣高坚,襟怀闲远——与纪泽儿书 1581
生平最怕以势利相接,以机心相贸——与纪泽儿书 1582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与纪泽儿书 1584
用心讲求写作,不可草率——与纪泽儿书 1585
誓效疆场,不吝一死——与纪泽、纪鸿儿书 1585
彭玉麟家书 1590
处心读书——禀母 1590
刻苦自励——禀母 1590
谢母慈训——禀母 1591
治学须穷年累月,三绝韦编——致族弟 1591
尊师勤学——致弟 1592
破釜沉舟,益自刻苦——禀母 1593
一试表中,宁求诸己——禀母 1593
考卷误终身——致弟 1594
学诗有法——致蛟弟 1595
诫顽嬉——谕子 1595
学书之法——致蛟弟 1596
读书当有恒心——谕子 1596
读书工夫,不可荒废——谕子 1597
文忌支蔓——谕子 1598
勿求博杂,当求专一——致弟 1598
学须刻苦——谕子 1599
考据之学不切实用——致弟 1599
隐于穷荒,读破万卷——谕玉孙 1600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谕玉孙 1601
为学之道须克己——谕玉孙 1602
如何读《汉书》——致弟 1602
择士而游——谕玉孙 1603
求学有恒勿自傲——致蛰蛟弟 1603
做诗源于心——谕玉孙 1604
拯民水火——禀叔 1605
周济穷亲,举办小学——禀叔 1605
军声势威,百姓欢心——禀叔 1606
不敢丝毫妄取——禀叔 1607
己廉人贪,反遭怨恨——禀叔 1608
施财济贫——致弟 1608
严束儿子——禀叔 1609
修养身心,周济乡亲——致弟 1610
贫不卖书留教子——致弟 1610
贫贱不足羞,可羞是无志——谕玉孙 1611
习静有所得——禀母 1612
笃实是良心安定之妙法——致弟 1612
养气克敌——禀母 1613
人须为正义作前驱——致弟 1613
治军需涵养——禀叔 1614
进德修业,难能可贵——致弟 1614
人生不可妄求——谕子 1615
修善益己利人——谕子 1616
尽力国事——致弟 1617
治军宜勤劳——致蛰蛟 1617
进德修业,谨言慎行——谕子 1618
治家治军,均须立威信——致弟 1618
人定胜天,亦不可拗天命——禀叔 1619
不亢不卑而成大事——谕子 1620
不宜牢骚愁郁——致弟 1620
清廉慎勤,常思谦退——谕子 1621
平心养气——致弟 1622
行慊于心,不外清慎勤三字——致弟 1622
居功勿自诩——致弟 1623
字态关系人之品德——谕玉孙 1623
诫用苦功——谕玉孙 1624
豁达冲淡养身祛病——致弟 1625
着力于静字工夫——谕玉孙 1625
以诚信待人,免无谓之争——谕钊侄 1626
待人以礼,时时反省——谕钊侄 1627
劳剧伤神,养心以养身——致弟 1627
居高身危,处处谨慎——致弟 1628
居官居家应谨慎——致弟 1629
建祠祭祖——禀叔 1630
冲淡养俭——谕子 1631
痛自改悔,立志向学——谕子 1631
种菜求朴野——谕子 1632
种植豢养有益——谕子 1632
救难济急——致弟 1633
家居慎勿远行——致弟 1633
训明知故犯——谕子 1634
说少年性情好动——致弟 1634
人贵不忘本——致弟 1635
勖勉子侄辈勤敬——致弟 1635
惜名守朴——谕子 1636
兄弟和睦,光大门楣——致弟 1636
办嫁须丰俭得宜——致弟 1637
谨慎于官场——致弟 1638
不扰民,临政勤——禀叔 1638
恐诛戮无辜,慎重讯鞫——禀叔 1639
悍将骄卒,辄难驯驭——致弟 1639
勿引私人,结朋党——致弟 1640
殃民之官直可杀——致弟 1640
严甄而保举——致弟 1641
清议可畏——致弟 1641
治军当法立令行——致弟 1642
约法五章作官箴——致弟 1642
认真发赈——致弟 1643
取夷之长以制夷——致弟 1643
为官须爱民——致弟 1644
委员之时,细加审慎——致弟 1644
不可仗势凌人——禀叔 1645
仕途险恶,一切谨慎——禀叔 1645
骨鲠而受侧目——禀叔 1646
治军克敌有三——致弟 1647
为官须得天顺履人信——致弟 1647
文官亦当求将略——致弟 1648
以礼对父母官——谕子 1648
名位太高,惹人嫉忌——致弟 1649
痛下工夫,死忠国事——致弟 1649
作事居位须实在——致弟 1650
出仕忌意气用事——谕侄 1650
居仕须时时兢惕——谕侄 1651
请缨剿匪——禀叔 1652
破贼不易,安敢懈怠——禀叔 1652
带兵剿匪,万不能脱身——致弟 1653
水师军盛——禀叔 1653
治军之道有三——禀叔 1654
以静制动,反客为主——致弟 1655
攻守有主客之分——致弟 1655
怀才者不甘雌伏——致弟 1656
炮子难御——致弟 1656
用兵之道千变万化——致弟 1657
靖港战败——禀叔 1658
田家镇大捷——禀叔 1658
吉安失陷——致弟 1659
前事之败,后事之师——致弟 1660
移驻吴城,整顿军营——致弟 1661
以静制胜——致弟 1661
军情危急,当靠自己——致弟 1662
卸职归田,与世无争——致弟 1663
杀贼务尽——致弟 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