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汝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34812321
  • 页数:906 页
图书介绍:

卷首 3

概述 3

大事记 11

第二节 沿革 69

第一节 位置 69

第一篇 建置 政区 69

第一章 建置 69

第一节 境域 73

第二章 政区 73

第二节 政区演变 74

一、汝州镇 76

三、寄料乡 77

二、温泉镇 77

四、临汝镇乡 79

五、杨楼乡 80

七、蟒川乡 82

六、庙下乡 82

八、王寨乡 84

九、骑岭乡 85

十、陵头乡 86

十一、小屯乡 88

十二、纸坊乡 89

十三、尚庄乡 91

十四、大峪乡 92

一、地层 97

第一节 地质 97

第二篇 自然地理 97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97

二、地质构造 100

三、地震 101

二、类型分布 102

一、地貌大势 102

四、矿产 102

第二节 地貌 102

二、辐射量 105

一、日照 105

第二章 气候 水文 105

第一节 气候 105

四、降水 106

三、物候 106

六、主要气象灾害 107

五、大风 107

一、水资源 112

第二节 水文 112

二、河流名泉 113

三、砂礓黑土类 115

二、褐土类 115

第三章 土壤 植物 动物 115

第一节 土壤 115

一、棕土类 115

五、水稻土类 116

四、潮土类 116

一、植物 117

第二节 植物 动物 117

二、动物 118

第一节 人口变化 121

第三篇 人口 民族 宗教第一章 人口 121

一、分布密度 125

第二节 分布与构成 125

二、人口构成 126

二、家庭规模 130

一、婚姻状况 130

第三节 婚姻与家庭 130

第四节 移民安置 132

附:汝州市第四次人口普查公报 133

第一节 概况 135

第二章 计划生育 135

一、宣传教育 136

第二节 宣传教育与技术队伍 136

二、技术队伍 137

第四节 机构 138

第三节 人口控制 138

第一节 民族 140

第三章 民族 宗教 140

一、佛教 141

第二节 宗教 141

三、伊斯兰教 142

二、基督教 142

五、道教 143

四、天主教 143

第一节 县(市)委机构 147

第一章 中共地方组织 147

第四篇 政党 147

第二节 党的代表会议 153

一、党组织的建立 抗日活动 155

第三节 重大活动 155

二、解放县城 建立人民政权 156

四、抗美援朝 镇压反革命 158

三、剿匪反霸 土地改革 158

五、民主改革 三反运动 159

六、社会主义改造 160

八、大跃进 人民公社 161

七、整风运动 反“右派”斗争 161

十、“文化大革命” 163

九、“四清”运动 163

十二、开展真理标准讨论 165

十一、落实党的政策 165

十三、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166

一、组织建设 167

第四节 党务工作 167

二、宣传活动 174

三、统一战线 178

四、纪律检察 181

五、老干部工作 18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临汝县党部 183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临汝分团部简介 185

一、选举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89

第一节 选举 189

第五篇 政权 政协 189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189

二、选举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0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与各届人民代表会 191

三、选举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1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196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00

第二章 人民政府 200

第二节 基层政权 210

一、人事 212

第三节 政务工作 212

二、信访 216

三、外事侨务 217

四、地名管理 221

一、第一届政协委员会 229

第一节 历届政协会议 229

第三章 政治协商会议 229

四、第四届政协委员会 230

三、第三届政协委员会 230

二、第二届政协委员会 230

三、提案工作 231

二、列席人大会议 231

五、第五届政协委员会 231

第二节 主要活动 231

一、政治学习 231

七、侨眷工作 232

六、横向联合 232

四、文史资料 232

五、技术咨询 232

第三节 工商业联合会 233

八、尊师敬贤 233

第一节 县政府 234

第四章 民国县政府 参议会 234

附一 1912~1947年县知事、县长一览表 235

附二 日伪临汝县政府机构设置 237

附四 日军侵占临汝的暴行 238

附三 临汝县日本最高司令部机构设置 238

第二节 参议会 239

二、镇压反革命 243

一、剿匪反霸 243

第六篇 政法 243

第一章 公安 243

第一节 镇压反动势力 243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 244

三、取缔反动会道门 244

二、禁烟禁毒 245

一、基层治安组织 245

第三节 治安管理 245

五、户口管理 246

四、自行车管理 246

三、特种行业管理 246

第五节 消防 247

第四节 预审和看守 247

六、交通管理 247

第一节 刑事检察 248

第二章 检察 248

第二节 法纪检察 249

第三节 经济检察 250

第四节 监所检察 251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252

第一节 刑事审判 254

第三章 审判 254

第二节 民事审判 255

第三节 经济审判 256

第一节 法制教育 25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257

第二节 公证 258

第四节 民事调解 260

第三节 律师事务 260

第一节 工人代表会议 263

第一章 总工会 263

第七篇 群众团体 263

第二节 会员与组织 264

二、文体活动 265

一、职工教育 265

第三节 主要活动 265

五、职工之家 266

四、支援农业 266

三、劳动竞赛 266

第五节 民主管理 267

第四节 职工福利 267

二、组织整顿 268

一、团员教育 268

第二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68

第一节 组织建设 268

第二节 团员代表会 269

第三节 主要活动 270

第四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272

第一节 组织建设 273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273

第二节 妇女代表会 274

三、开展银花竞赛 275

二、勤俭持家教育 275

第三节 主要活动 275

一、抗美援朝 275

五、保护妇女儿童 276

四、发展商品生产 276

七、“三八”红旗竞赛与“五好家庭” 277

六、托幼工作 277

第四章 农民协会 278

第一节 民国前的兵事 282

第一章 兵事 282

第八篇 军事 282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兵事 283

第二章 地方武装 287

第三章 驻军 289

第四章 兵役制 291

第二节 义务兵役制 292

第一节 志愿兵役制 292

第四节 退伍安置预备役 293

第三节 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 293

第一节 诞生与发展 294

第五章 民兵 294

一、活动 295

第二节 活动与训练 295

二、训练 296

第六章 军民关系 297

第一章 综合区划 305

第九篇 农业 305

四、虎狼爬岭粮油林区 306

三、丘旱粮烟林区 306

一、平川粮菜棉区 306

二、丘水粮棉桐区 30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307

第二章 种植业 307

五、山区林牧矿区 307

一、粮食种植 312

第二节 作物种植 312

二、经济作物 318

三、其它作物 322

二、粘虫 323

一、小麦吸浆虫 323

第三节 病虫防治 323

一、良种试验 324

第四节 试验与推广 324

三、小麦赤霉病 324

四、小麦条锈病 324

五、红薯根腐病 324

六、水稻白叶枯病 324

三、试验成果 326

二、示范推广 326

附:民国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所 327

第三章 水利 328

第一节 农田水利 331

一、水库 332

二、水渠与灌区 333

三、水井 337

四、提灌喷灌 338

一、防水保土 339

第二节 水土保持 339

二、洼地治理 340

第三节 汝河治理 341

第四章 林业 343

第四节 库塘养鱼 343

一、资源 344

第一节 资源区划 344

二、区划 345

第二节 植树造林 346

一、育苗造林 347

二、林业生产 348

三、果林建设 349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351

四、森林公司 352

三、经销公司 352

第四节 直属单位简介 352

一、林场 352

二、苗圃 352

第五章 农业机械 353

一、拖拉机 354

第一节 动力机械 354

三、脱粒机 355

二、收割机 355

二、柴油机 355

三、电动机 355

第二节 耕作机械 355

一、机引犁耙 355

三、加工机械 356

二、植保机械 356

第三节 运输植保加工机械 356

一、运输机械 356

第六章 畜牧 357

一、原煤 358

一、家畜 358

第一节 畜牧资源 358

第二节 家畜禽繁殖 358

二、家禽 359

第三节 疫病防治 360

五、牛流行性感冒 361

一、炭疽 361

二、A型口蹄疫 361

三、O型口蹄疫 361

四、马传贫 361

第一章 煤炭 366

第十篇 工业 366

第一节 煤田分布及储量 367

第二节 煤炭生产 368

二、焦炭 369

二、安全设施 372

一、管理机构 372

第三节 安全工作 372

六、重大事故 373

五、五大灾害预防 373

三、技术工程 373

四、安全教育 373

二、蜈蛁窝煤矿 374

一、胡沟煤矿 374

第四节 重点煤矿简介 374

六、大峪煤矿 375

五、胜利煤矿 375

三、枣园煤矿 375

四、坡池煤矿 375

三、梨园矿务局 376

二、河南省煤矿第一工程处 376

七、任村煤矿 376

附:驻汝煤矿机构简介 376

一、河南省朝川矿务局 376

四、友谊煤矿 377

第二章 汝瓷 378

第一节 汝瓷生产 379

第二节 汝瓷获奖项目 380

二、天蓝釉试验 381

一、豆绿釉试验 381

第三节 汝瓷研制 381

四、汝官瓷试验 382

三、月白釉试验 382

二、名人题词 383

一、主要瓷厂 383

第四节 主要瓷厂及名人题词 383

附:汝瓷博物馆 384

第三章 电力 385

五、城关站 386

四、蟒川站 386

第一节 变电站建设 386

一、大桥站 386

二、杨庄站 386

三、甄屯站 386

三、寄料发电厂 387

二、火电厂 387

六、寄料站 387

七、小屯站 387

八、庇山站 387

第二节 电力设施 387

一、热电厂 387

第三节 电力应用 389

第一节 机械制造 390

第四章 机械 390

第三节 铸锻制造 394

第二节 零部件生产 394

一、水泥 395

第一节 建材 395

第四节 主要工厂简介 395

一、市机械厂 395

二、市工具厂 395

第五章 建材 轻纺 395

二、水泥制品 396

三、砖瓦 397

第二节 轻纺 398

一、粮油加工 402

第一节 食品 402

第六章 食品 饮料 烟草加工 402

二、食品加工 403

第二节 饮料 404

第一节 化工 405

第七章 化工 制药 405

第三节 烟草加工 405

二、化学试剂 406

一、化学肥料 406

第二节 制药 407

三、涂料 407

第一节 造纸 408

第八章 造纸 印刷 408

第二节 印刷 409

第一章 乡(镇)村企业 413

第十一篇 乡镇企业 413

第二节 股份制合作企业 416

第一节 个体企业 416

第二章 个体和股份制合作企业 416

四、食品罐头厂 417

三、汝州镇西街淀粉厂 417

第三章 重点乡镇企业简介 417

一、汝州镇阀门厂 417

二、汝州镇麻纺厂 417

八、王寨塑料厂 418

七、庙下地毯厂 418

五、温庄种鸡场 418

六、郭营玻璃制品厂 418

十一、杨楼磷肥厂 419

十、纸坊工具厂 419

九、骑岭兴华造纸厂 419

第十二篇 交通 邮电第一章 交通 423

一、公路建设 424

第一节 公路 424

二、公路运输 425

三、桥梁渡口 428

四、公路管理 430

二、客运 货运 431

一、车站 线路 431

第二节 铁路 431

第三节 搬运 433

一、车辆监理 434

第四节 交通管理 434

三、安全教育 435

二、技术人员培训 435

第二章 邮政 电信 436

二、业务 437

一、邮路 437

第一节 邮政 437

一、电话 439

第二节 电信 439

二、电报 440

三、线路设施 441

第二节 规划 445

第一节 市区 445

第十三篇 城建 环保第一章 市区与规划 445

第一节 街道整修 446

第二章 市政建设 446

一、排水 447

第二节 排水供水 447

第三节 市区绿化 448

二、供水 448

第五节 市场建设 449

二、公共建筑 449

第四节 公共设施 449

一、路灯 449

第三节 房产开发 450

第二节 私房改造 450

第三章 房产管理 450

第一节 公房管理 450

第二节 集镇规划 451

第一节 乡村住宅 451

第四节 住宅建设 451

第四章 乡村建设 451

第三节 宅基地清查与审批 452

第二节 乡以下建筑队伍 453

第一节 市建筑公司 453

第五章 建筑队伍 453

第一节 环境状况 454

第六章 环境保护 454

二、实行三同时 455

一、征收排污费 455

第二节 环境治理 455

第四节 环保法宣传 456

第三节 环境监测 456

三、治理投资 456

第三节 清查土地 457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 457

第七章 土地管理 457

第一节 土地法宣传 457

第四节 乡村规划 458

第一节 机构与网点 462

第一章 国营商业 462

第十四篇 商业 462

第三节 财务管理 463

二、销售 463

第二节 城镇社会消费品购销 463

一、购进 463

二、五金交电公司 465

一、百货公司 465

第四节 专业公司 465

七、综合公司 466

六、纺织品公司 466

三、副食品公司 466

四、食品公司 466

五、石油公司 466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467

第一节 生产资料供应 468

第二节 生活资料供应 469

第三节 农副土特产品收购 470

第四节 企业管理 471

二、开展购销 472

一、传递信息 472

第五节 经济联合社 472

第三章 粮油 473

三、扶持两户一体 473

第一节 粮油征购 474

第二节 市镇粮油供应 475

第三节 粮油议购议销 477

一、粮油储藏 478

第四节 加工储运 478

三、粮油加工 479

二、粮油调运 479

第四章 物资经营 480

五、建筑材料 481

四、化轻产品 481

第一节 物资购进 481

一、煤炭 481

二、金属材料 481

三、机电产品 481

三、机电设备 482

二、金属材料 482

六、木材其它 482

第二节 物资供应 482

一、煤炭 482

六、木材其它 483

五、建筑材料 483

四、化轻产品 483

第一节 畜产品 485

第五章 对外贸易 485

七、牛皮 486

六、猪鬃 486

一、绵羊毛 486

二、肠衣 486

三、山羊板皮 486

四、貂皮 486

五、兔毛 486

二、红薯干 487

一、蜂蜜 487

八、黄鼠狼皮 487

九、其它毛皮 487

第二节 土产品 487

一、活牛 488

第三节 肉油食品 488

三、淀粉 488

四、菜籽饼 488

五、槐叶粉 488

六、麦麸 488

七、玉米 488

二、白坯布 489

一、桑丝 489

二、大脂尾寒绵羊 489

三、肉兔 489

四、鲜鸡蛋 489

第四节 纺织品 489

三、劳动手套 490

二、卫生纸 490

第五节 五金矿产品 490

一、多用钳 钢丝钳 花腮钳 490

二、铝矾土 490

第六节 轻工 药草 490

一、汝瓷 490

第一节 烟草购销 491

第六章 烟草经营 491

四、牙刷 491

五、牛至草 491

第二节 卷烟销售 493

第一节 饮食业 494

第七章 饮食服务 494

三、照像 496

二、理发 496

第二节 服务业 496

一、旅社 496

四、浴池 497

第十五篇 财政 税务第一章 财政 501

第一节 预算内收入 502

第二节 预算内支出 504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收支 507

一、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508

第四节 公债 国库券 508

三、国库券 509

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509

第二章 税务 510

一、税收制度 税种 511

第一节 工商税 511

二、税制改革 纳税户 513

三、税源 税收 515

第二节 农业税 517

一、河南省农工银行临汝办事处 523

第一节 金融机构 523

第十六篇 金融 523

第一章 机构 523

八、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汝州市支行 524

七、中国工商银行汝州市支行 524

二、河南省银行临汝办事处 524

三、临汝县银行 524

四、中州人民银行临汝县支行 524

五、中国人民银行汝州市支行 524

六、中国农业银行汝州市支行 524

第一节 古钱币 525

第二章 货币 525

第二节 非金融机构 525

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汝州市支公司 525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所 525

第三节 法币 伪钞 526

第二节 银元 铜元 526

第四节 中州币 人民币 527

一、城乡储蓄 528

第一节 储蓄 528

第三章 储蓄 信贷 528

二、单位储蓄 529

一、农业贷款 531

第二节 信贷 531

二、乡镇企业贷款 532

三、工商业贷款 533

四、基本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贷款 534

第二节 存款 信贷 536

第一节 组织 发展 536

第四章 信用合作 536

第二节 保险 539

第一节 险种 539

第五章 保险 539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年) 543

第一章 计划管理 543

第十七篇 经济管理 543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544

第三节 第二个五年计划和三年调整时期(1958~1965年) 545

第五节 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1976~1980年) 546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5年) 546

第六节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1981~1985年) 547

第一节 劳动就业 用工制度 548

第二章 劳动管理 548

第七节 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前三年(1986~1988年) 548

二、奖惩制度 549

一、劳动调配 549

第二节 劳动调配 奖惩制度 549

第四节 社会保险 550

第三节 安全保护 550

第二节 物价调整 551

第一节 物价体制 551

第三章 物价管理 551

第三节 物价监督 553

第一节 市场管理 554

第四章 工商管理 554

第二节 商证管理 557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558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 558

第五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559

第二节 审计监督 560

第一节 体制制度 560

第五章 审计 560

第一节 统计调查 561

第六章 统计管理 561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 562

第七章 计量管理 562

第二节 统计服务 562

第三节 统计监督 562

第二节 度量衡管理 563

三、衡器 563

一、度器 563

二、量器 563

一、学校 569

第一节 科举制教育 569

第十八篇 教育 科技第一章 教育 569

二、科考 570

二、小学教育 571

一、幼儿教育 571

第二节 基础教育 571

三、中学教育 573

四、学校选萃 576

一、师范教育 579

第三节 专业教育 579

二、技术学校 580

二、函授教育 582

一、扫肓教育 582

第四节 成人教育 582

第五节 教学研究 583

三、电大教育 583

一、队伍 584

第六节 教师 584

一、观摩交流 584

二、教学改革 584

三、编印资料 584

二、培训 585

三、待遇 586

第七节 教育经费 587

一、科普宣传 588

第二节 科学普及 588

第二章 科学技术 588

第一节 机构 588

二、技术培训 589

第三节 科技队伍 590

二、技术咨询 593

一、学术交流 593

第四节 学术交流 技术咨询 593

二、科研成果 594

一、科研项目 594

第五节 科学研究 594

一、管理机构 599

第一节 机构 599

第十九篇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卫生 599

二、医疗机构 600

一、中医 603

第二节 医疗 603

二、西医 604

一、地方病防治 607

第三节 防疫 607

二、传染病防治 609

一、妇女保健 611

第四节 保健 611

三、干部保健 612

二、新法接生 儿童保健 612

四、爱国卫生运动 613

一、技术队伍 614

第五节 科研 614

二、科研成果 615

一、中药生产 618

第一节 药品生产 618

第二章 医药 618

一、中药 621

第二节 药品经营 621

二、西药生产 621

二、西药 622

第三节 药政管理 623

第一节 武术 625

第三章 体育 625

一、农村体育 627

第二节 群众体育 627

三、老年体育 628

二、职工体育 628

第三节 学校体育 629

第四节 人才培训 630

一、自办比赛 632

第五节 体育竞赛 632

三、参加省市(地)比赛 635

二、承办比赛 635

第六节 体育设施 638

一、文化馆 641

第一节 机构 641

第二十篇 文化 641

第一章 文化艺术 641

二、民歌 642

五、戏校 642

二、图书馆 642

三、风穴寺文管所 642

四、汝州剧院 642

第二节 戏剧 643

六、文化站 643

四、影院 645

第三节 电影 645

一、电影放映 645

二、电影宣传 645

三、电影管理 645

一、书法绘画 646

第四节 文艺创作 646

二、文学创作 647

一、音乐 650

第五节 群众文艺 650

三、舞蹈 651

二、曲艺 651

二、代悲白头翁 唐·刘希夷 652

四、节日活动 652

第六节 诗文选萃 652

一、汝坟 652

七、汝州陆中丞席喜张丛事至同赋十韵 唐·孟郊 653

三、离彭婆值雨投临汝 唐·李白 653

四、送贾阁老出汝州 唐·杜甫 653

五、汝城晚眺 唐·李益 653

六、江陵使至汝州 唐·王建 653

十三、赞汝瓷 光未然 654

八、送廖彦谋 唐·刘禹锡 654

九、温泉 宋·范纯仁 654

十、梁县道中 金·元好问 654

十一、次易公阅新汝城韵 明·张维新 654

十二、秋日渡汝 清·仝轨 654

十九、登岘山 张宗政 655

十四、汝窑天蓝釉问世 溥杰 655

十五、风穴寺大慈泉 商展思 655

十六、大慈泉 苏金伞 655

十七、汝帖 张绍文 655

十八、遇少时友 鲁慕迅 655

二十、汝州温泉浴 李洪程 656

二十三、望嵩楼赋 清·宋六经 657

二十一、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 唐·李白 657

二十二、温泉铭小序 清·宋名立 657

一、民间故事 658

第七节 民间文学 658

四、儿歌 666

三、谚语 666

一、机构 667

第一节 广播 667

五、歇后语 667

第二章 新闻 667

三、节目编播 668

二、设备 668

五、无线广播 669

四、线路建设 669

二、录像 670

一、电视转播 670

第二节 电视 670

一、报纸 671

第三节 报刊 671

二、刊物 672

二、发行工作 673

一、管理机构 673

第三章 图书 档案 673

第一节 图书发行 673

十一、魏少游 674

一、机构 675

第二节 档案 675

二、馆藏档案 676

三、档案管理 678

四、档案利用和编研 680

第一节 文化遗址 681

第四章 文物 名胜 681

四、达鲁花赤墓 684

第二节 古代墓葬 684

一、前户大张西周墓群 684

二、张庄汉墓群 684

三、望城岗唐宋墓群 684

一、风穴寺 685

第三节 汝窑遗址 685

第四节 名胜 685

二、温泉 686

一、现存古建筑 687

第五节 古建筑 687

一、汝帖 689

二、市区内已毁古建筑 689

第六节 石刻 689

第七节 出土文物选 690

二、北齐造象碑 690

七、篮纹罐形鼎 691

一、石磨盘 石磨棒 691

二、舌形铲 691

三、尖底瓶 691

四、鹳鱼石斧图陶画缸 691

五、深腹罐 691

六、小口高领罐 691

一、征集资料 692

八、青铜觚 692

九、青铜斝 692

十、青铜爵 692

十一、青铜剑 692

十二、菱花镜 692

第五章 史志编纂 692

第一节 党史征编 692

第二节 方志纂修 693

二、编研成果 693

附一 关于征集临汝县历史文献的通告 696

附二 关于《临汝县志》编纂工作的宣传提纲 697

第二十一篇 人民生活福利事业第一章 人民生活 701

第一节 农民生活 702

第二节 城市居民和职工生活 703

一、农村优待 705

第二章 福利事业 705

第一节 优待抚恤 705

二、国家抚恤 706

二、五保事业 707

第二节 社会福利 707

一、困难救济 707

三、收容安置 708

一、生产救灾 709

第三节 扶贫救灾 709

二、扶贫扶实 711

第四节 烈士陵园 712

三、扶持移民生产 712

一、传统节日 717

第二十二篇 民俗 方言第一章 风俗习惯 717

第一节 节日 717

二、现代节日 719

第二节 文明礼貌 720

一、服饰 721

第三节 生活习俗 721

三、居住 723

二、饮食 723

四、行旅 724

一、婚姻 725

第四节 婚丧习俗 725

二、丧葬 726

六、拜师 727

第五节 传统礼俗 727

一、吃面 727

二、祝寿 727

三、串亲戚 727

四、添仓 727

五、送扇子 727

第六节 称谓用语 728

七、挂匾 728

八、立碑 728

五、小妮媒 729

第七节 民间陋习 729

一、吸毒 729

二、赌博 729

三、缠足 729

四、童养媳 729

第二章 方言 730

六、守节 730

七、纳妾 730

八、鬼婚 730

九、求神拜佛 730

十、看相算卦 730

十一、巫婆 730

一、声母 731

第一节 语音 731

二、韵母 733

三、声调 735

四、变调 轻声 儿化 736

六、变读 738

五、合音字 738

四、农事 739

第二节 词汇 739

一、天文 739

二、地理 739

三、时间 739

八、人品 740

五、植物 740

六、动物 740

七、房舍器物 740

十一、疾病医疗 741

九、亲属称谓 741

十、身体器官 741

十五、日常生活 742

十二、衣着 742

十三、食品 742

十四、红白事 742

十九、动作 743

十六、交往 743

十七、生意 743

十八、文教 743

第三节 语法举要 744

二十、性状 744

二十一、其它 744

第四节 标音举例 745

一、韩安国 749

第二十三篇 人物 749

第一章 传记 749

第一节 古代人物 749

三、刘希夷 750

二、张陵 750

四、孟诜 751

六、吴几复 752

五、王虔休 752

八、马丹阳 753

七、宗端修 753

十、滕昭 754

九、〔释〕继洪 754

十一、张维新 755

十二、任枫 756

一、李瞻 757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757

三、〔释〕妙兴 758

二、姬中和 758

五、马英 759

四、岳克恭 759

六、吕九 760

七、朱绳武 761

八、刘波涛 762

十、李玉林 763

九、朱万明 763

十四、史龙娃 765

十三、何定 765

十二、冯占魁 765

十五、阎占彪 766

十六、赵秉钧 767

十七、姜明玉 768

十八、王太 769

十九、阎日仁 770

二十、戴民权 771

第二章 简介 772

第一节 本籍人物 772

一、曹卓然 772

二、何社 772

三、毛培之 773

四、许牛娃 773

五、高海水 773

六、雷育斋 773

七、范景明 774

九、申平天 775

十、胡克慎 775

八、田九义 775

十二、郭巧 776

十三、王琏 776

十一、尹清泉 776

十四、尚世英 777

十五、张全成 777

十六、魏太星 778

十七、马云涛 778

十八、林蓝 779

十九、黎辛 779

二十、张久益 780

二一、任群 780

二三、郭遂 781

二四、王东焘 781

二二、宋金庚 781

二六、李新生 782

二七、鲁慕迅 782

二五、王寅相 782

二八、翟忠喜 783

二九、张绍文 783

三一、尹清源 784

三二、韩野 784

三十、徐慎 784

三三、尹士兴 785

三四、刘凤 785

三七、周遂记 786

三六、张复兴 786

三八、马福良 786

三五、郝保庆 786

四十、平文正 787

四一、黄万镒 787

三九、李秀红 787

四二、王景元 788

一、张鹏 789

二、杨志新 789

第二节 客籍人物 789

四、霍华章 790

五、马高树 790

三、吴寿堂 790

第三章 名表 791

一、革命烈士英名录 791

六、毛汝采 791

二、省(军)级以上先进人物表 822

三、汝州在国外及港澳著名人士表 826

第二十四篇 乡镇 831

第一章 汝州镇 831

第二章 温泉镇 834

第三章 纸坊乡 837

第四章 蟒川乡 839

第五章 王寨乡 842

第六章 骑岭乡 844

第七章 尚庄乡 846

第八章 陵头乡 849

第九章 杨楼乡 851

第十章 庙下乡 854

第十一章 寄料乡 857

第十二章 临汝镇乡 860

第十三章 大峪乡 862

第十四章 小屯乡 866

汝州方志简介 871

一、《汝州志》(明) 871

附录 871

二、《汝州志》(明) 872

三、《汝州全志》(清) 872

四、《汝州全志》(清) 873

五、《汝州续志》(清) 874

六、《汝州全志》(清) 875

七、《临汝县概况》 877

一、1938年周恩来给临汝县红十字会医院院长王冠珊的信 878

二、河南省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施政纲领 878

重要文件信函选辑 878

四、征收财粮办法 879

五、中共五地委(许昌)给临汝县委书记王云清并县委会诸同志的信 879

三、临汝抗日县政府训令 879

六、临汝人民民主县政府布告(民国三十七年三月) 880

七、临汝人民民主县政府布告(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 881

八、临汝人民民主县政府布告(民国三十八年四月) 882

九、临汝县农民第一届代表大会宣言 883

十、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临汝·济源·禹县改为县级市的通知》 884

重大事件纪实 885

一、捻军在汝州 885

二、刘楼凶杀案 887

三、辛亥革命前后汝州的革命活动 888

四、阎阁岑伏法记 890

五、中美特种技术训练班第三班始末 892

六、唐沟战斗纪实 897

七、一五区暴动 898

八、毛庄暴乱 898

九、陵头5·11事件 899

一、飞骑校尉哈刺鲁公墓碑(节选) 901

二、聚民渠记 901

碑记选 901

三、重修法行寺碑记 902

四、补修妙水寺碑记 902

五、覃怀会馆记 903

六、河南省立临汝中学纪念碑记 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