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城市水业的认识误区与政府角色 1
一、中国水业市场化的背景 1
二、中国的水业市场化推进缺乏系统性的战略规划 2
三、市场化不意味着政府将从水业投资主体中退出 4
四、水业市场化不等同于私有化和国际化 6
五、水业市场化进程中政府角色认识的错位 6
六、城市政府普遍忽略了水业市场化下的监管 8
七、如何建立科学的市场监管体系 10
城市水业的产权问题和产业化 12
一、关于产权、产业化和市场化 12
二、产权改革标志水业市场化进入实质阶段 13
三、水业产业结构不能适应市场化需要 15
四、如何完成城市水业的产业整合 16
五、产权多元化将有效增加投资 18
六、产权多元化解决企业主体缺位问题 19
七、资产结构的不合理制约了产权改革 20
城市水业投融资机制与资本战略 23
一、城市水业进入资本拉动时代 23
二、投资不足成为城市水业发展的主要制约 24
三、政府主体在水业投融资中的困境 26
四、地方政府的商业融资出路何在 29
五、企业投资主体的市场机遇 30
六、水业市场的资本需求具有周期性 31
七、现代水业企业的资本战略 33
一、BOT及其适用性 35
城市水业的BOT及其法律问题 35
二、城市水业面临BOT的选择难题 37
三、准BOT成为主要矛盾的焦点 40
四、政府角色是BOT项目的问题核心 42
五、关于特许协议双方的对等性 44
六、BOT项目是不是固定回报 45
流域的水业管理与体制创新 48
一、引言 48
二、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 49
三、淮河流域治理的责任主体严重缺位 50
四、流域间协调机制是确保治污成效的必要条件 51
五、务实、统一的流域规划是治污的基础 52
六、将地方政府作为被监督管理的重要对象 53
七、政府投资仍然是流域治理的重要支撑 55
八、设施建设运营的市场化是扩大资金来源和实现效率的根本 56
九、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是流域综合管理的必要补充 57
城市水价的定价目标、构成和原则 59
一、水价是城市水管理的核心环节 59
二、水价构成伴随城市的发展逐渐丰富 60
三、水价定价目标是政府、消费者和企业三方利益的均衡 61
四、水价从属性上分为资源水价、环境水价和工程水价 62
五、资源水价的合理形式是水资源税 63
六、环境水价是政府的事业性收费 63
七、科学水价形成机制的前提是工程水价的完 65
整分离 65
八、工程水价的定价基础是全成本核算 66
九、全成本核算不仅适用于工程水价 67
十、远距离调水是城市解决水资源问题排在最后的措施 68
城市水业的特许经营模式与监管 70
一、水业市场化改革的两大动机 70
二、水业市场化改革逐步进入第三阶段 71
三、模式的确定是进一步完善水业市场化改革的关键 73
四、特许经营可以分为竞争性和专营式两大类 75
五、竞争性特许经营需要通过竞争获得经营权 76
六、专营模式必须强化过程监管 78
七、中国水业目前是多种模式并存 79
八、竞争性特许经营模式是目前的主导模式 80
九、中国水业的特许经营体系需要多种模式的结合 81
十、组合模式之下的体制支撑 82
一、税赋问题在水业市场化改革中不可回避 84
城市水业市场化与税收减免 84
二、城市水业税收优惠让公众和政府受益 85
三、税收优惠是改革过渡期的国际通行做法 87
四、我国水业现行税收政策亟需规范 88
五、不规范的税费体系阻碍了市场化改革进程 89
六、税赋政策的引导使多方受益 91
七、流转税和所得税是水业税收优惠的重点 93
水业特许经营的案例分析与操作实务 95
一、对资金和效率的不同取舍 95
二、市场化投资体系中的政府投资责任 97
三、城市水业的定性和管网投资控股的限制 99
四、水业资产转让与经营权转让的关系 101
五、水业资产的溢价处置 102
六、水业资产的处置方式与收益保障 104
七、水厂局部市场化与水系统整体市场化的取舍 106
污泥处理、处置的认识误区与控制对策 108
背景 108
一、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背景与问题 109
二、污泥处理、处置的国际经验 110
三、污泥处理、处置术语 111
四、污泥处理、处置的责任主体 112
五、污泥监管严重缺位 113
六、相关标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114
七、污泥技术路线的若干误区 116
八、技术政策基本空白 118
一、现行水业标准体系不能满足市场体制的要求 120
水业标准体系面临结构性升级 120
二、水业标准体系的组成内容应分解为技术法规和标准 122
三、支撑中国水业标准体系的基础研究薄弱 123
四、地方政府应通过地方标准担负其相应的责任 125
五、水业标准体系在管理与实施上的不适应 126
六、明确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有机关联 128
七、标准体系需要与法律体系以及行业组织的发展相协调 130
城市水系统的系统规划与设计 132
一、城市水系统的不合理规划不容忽视 132
二、基础性工作匮乏,规划的科学依据不足 134
三、“造水”、“冲水”运动需要理性控制 135
四、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源于排水体制的不合理 137
五、城市水系统应当向综合性集成和系统多样化发展 139
后记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