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中医内科疾病 1
绪论 1
一、中医内科疾病的范围 1
二、中医内科疾病的发病学要点 1
三、中医内科疾病的症状学要点 4
四、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学要点 8
各论 14
第一节 感冒 14
第二节 咳嗽 17
第三节 哮病 20
第四节 喘证 23
第五节 失眠 28
第六节 心悸 31
第七节 胸痹心痛 35
第八节 头痛 39
第九节 眩晕 43
第十节 中风 46
第十一节 痫证 52
第十二节 癫病 55
第十三节 狂病 58
第十四节 胃脘痛 60
第十五节 泄泻 63
第十六节 痢疾 66
第十七节 便秘 69
第十八节 黄疸 72
第十九节 水肿 76
第二十节 淋证 79
第二十一节 消渴 82
第二十二节 汗证 85
第二章 中医外科疾病 89
绪论 89
一、中医外科疾病的范围 89
二、中医外科疾病的特点 89
三、中医外科疾病的发病学要点 90
四、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要点 96
五、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要点 107
第一节 疮疡 112
各论 112
第二节 乳房疾病 124
第三节 瘿 130
第四节 瘤 133
第五节 岩 135
第六节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141
第七节 肛门直肠疾病 162
第八节 泌尿、男性前阴病 168
第三章 中医妇科疾病 175
绪论 175
一、中医妇科疾病的范围 175
二、中医对妇女生理的认识 175
三、中医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180
四、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要点 185
五、中医妇科疾病的治法概要 188
各论 193
第一节 月经病 193
第二节 带下病 226
第三节 妊娠病 230
第四节 产后病 239
第五节 盆腔炎 252
第六节 不孕症 259
第四章 中医儿科疾病 266
绪论 266
一、中医儿科疾病的范围 266
二、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266
三、中医儿科疾病的发病学要点 268
四、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学要点 269
五、中医儿科疾病的用药要点 272
各论 274
第一节 感冒 274
第二节 咳嗽 277
第三节 哮喘 281
第四节 麻疹 284
第五节 水痘 289
第六节 痄腮 291
第七节 顿咳 294
第八节 泄泻 297
第九节 呕吐 302
第十节 厌食 305
第十一节 疳证 307
第十二节 惊风 312
第十三节 遗尿 318
第十四节 夜啼 321
第十五节 紫癜 323
第十六节 蛔虫病、蛲虫病 327
第五章 中医五官科疾病 331
绪论 331
第一节 中医眼科疾病的发病学和治疗学要点 331
一、中医眼科疾病的发病学要点 331
二、中医眼科疾病的治疗学要点 333
第二节 中医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发病学和治疗学要点 336
一、中医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发病学要点 336
二、中医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治疗学要点 337
各论 343
第一节 沙眼 343
第二节 天行赤眼 345
第三节 流泪症 347
第四节 绿风内障 349
第五节 青风内障 351
第六节 圆翳内障 353
第七节 近视 355
第八节 乳蛾 357
第九节 鼻渊 361
第十节 脓耳 364
第十一节 梅核气 368
方剂索引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