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天与人 1
1.天人之际 3
2.天人合一 13
3.人定胜天 24
第二课 古与今 31
1.食足知礼,先富后教 33
2.损益因革,变古易常 36
3.势非圣意,理在民心 39
4.重史传统 41
第三课 阴与阳 47
1.阴阳论 49
2.人体的阴阳 50
3.追求平衡 51
4.阴阳论与对立统一论的异同 55
第四课 生与克 57
1.最初的五行 59
2.五行相胜 59
3.五行模式 61
4.五行相生 62
5.五行与医学 63
6.对今天的启示 64
7.中医与西医 66
第五课 是与非 73
1.墨家的三表说 75
2.庄子的是非观 76
3.韩非的参验论 78
4.《淮南鸿烈》是非无定论 79
5.王充的效验论 81
第六课 真与假 83
1.真理问题 85
2.实践检验问题 87
3.实事求是 91
4.真话难讲 93
5.实事难办 96
6.贤才难得 100
第七课 知与行 103
1.知行先后之争 105
2.知行难易之争 106
3.知行轻重之争 108
4.欲速则不达 109
5.小利不能贪 110
6.起点要低 111
7.怀大义,识大体 112
8.志当存高远 114
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5
第八课 善与恶 117
1.孔子论人性与仁德 119
2.孟子的性善论与仁政 121
3.荀子的性恶论与隆礼重法 124
4.董仲舒的人性未善论与德主刑辅 126
5.人性论的融合与批判 130
6.性三品说 132
7.性二元论 133
第九课 义与利 137
1.义利的本义 139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0
3.功贤于耕织 142
4.义者宜也 144
第十课 德与才 149
1.为政以德 151
2.德才兼备 161
第十一课 和与同 177
1.“和”与“同” 179
2.人际关系 180
3.国际关系 182
4.人与自然 184
5.和谐与竞争 187
6.审议“优胜劣汰” 189
第十二课 治与乱 193
1.治国之道,唯力不足 195
2.乱世无义,争于气力 196
3.齐顷公转危为安 197
4.秦亡教训,历史总结 198
5.正义必胜与“胜者为王” 201
第十三课 民本与任贤 205
1.以民为本 207
2.任贤之力 214
第十四课 礼与法 223
1.礼与礼治 225
2.法与法治 227
3.法与礼的关系 231
第十五课 小康与大同 235
1.礼义为纪的小康社会 238
2.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 239
3.聚和堂试验 240
4.康有为的《大同书》 241
后记 天地正气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