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氢和稀有气体 1
12.1 氢 1
12.1.1 氢的存在和物理性质 1
12.1.2 氢的性质和氢化物 2
12.1.3 氢的制备 7
12.1.4 氢的用途 9
12.2 稀有气体 10
12.2.1 稀有气体发现简史 10
12.2.2 稀有气体的状态、性质、制备和应用 11
12.2.3 稀有气体化合物 11
科技人物:稀有气体发现者——拉姆齐 13
习题 16
第13章 硼族元素 17
13.1 硼 17
13.1.1 单质 17
13.1.2 硼烷 19
13.1.3 含硼氧化物 21
13.1.4 硼、硅的类似性 23
13.2 铝 24
13.2.1 单质 24
13.2.2 化合物 25
13.3 镓、铟、铊 26
13.3.1 单质 26
13.3.2 氧化物 26
13.3.3 +3价离子的氧化性 28
科技动态:铝 28
习题 29
第14章 碳族元素 31
14.1 碳单质及其化合物 33
14.1.1 碳元素的单质 33
14.1.2 碳的含氧化合物 38
14.2 硅单质及其化合物 41
14.2.1 单质硅 41
14.2.2 硅的含氧化合物 42
14.2.3 硅的氢化物 45
14.2.4 硅的卤化物 46
14.3 锗、锡、铅 46
14.3.1 锗、锡、铅的单质 46
14.3.2 锗、锡、铅的化合物 48
科技动态:碳纳米管电容——让电池俯首称臣 51
习题 52
第15章 氮族元素 55
15.1 氮族元素的通性 55
15.2 氮及其单质 56
15.2.1 氮分子结构 56
15.2.2 单质氮的制备 57
15.2.3 单质氮的化学性质 57
15.3 氮的氢化物 57
15.3.1 氨 57
15.3.2 联氨 61
15.3.3 羟胺 61
15.3.4 叠氮酸 62
15.4 氮的含氧化合物 63
15.4.1 氮的氧化物 63
15.4.2 亚硝酸及其盐 64
15.4.3 硝酸及其盐 65
15.5 磷及其单质 67
15.6 磷的氢化物 68
15.7 磷的含氧化合物 68
15.8 磷的含氧酸及其盐 69
15.8.1 次磷酸 69
15.8.2 亚磷酸 70
15.8.3 正磷酸 70
15.8.4 焦磷酸及其盐 72
15.9 磷的卤化物 72
15.10 砷、锑、铋 73
15.10.1 砷、锑、铋的单质 73
15.10.2 砷、锑、铋的氢化物 74
15.10.3 砷、锑、铋的氧化物 75
15.10.4 砷、锑、铋的含氧酸 76
15.10.5 砷、锑、铋的三卤化物和硫化物 77
科技动态:砷 78
习题 79
第16章 氧族元素 81
16.1 氧族元素的通性 81
16.1.1 氧族的存在 81
16.1.2 氧族元素的基本性质 81
16.1.3 氧族元素的电势图 83
16.2 氧及其化合物 83
16.2.1 氧气 83
16.2.2 氧化物 84
16.2.3 臭氧 85
16.2.4 过氧化氢 87
16.3 硫及其化合物 90
16.3.1 硫的同素异形体 90
16.3.2 硫化物和多硫化物 90
16.3.3 硫的含氧化合物 92
16.3.4 硫的其他化合物 99
16.4 硒和碲 100
科技动态:用纳米技术研制新型硫锂电池 101
习题 101
第17章 卤素 104
17.1 卤素的通性 104
17.1.1 卤素的存在 104
17.1.2 卤素原子的性质 105
17.1.3 卤素的电势图 105
17.2 卤素单质 106
17.2.1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106
17.2.2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06
17.2.3 卤素的制备 108
17.3 氟、氯、溴、碘的化合物 109
17.3.1 卤化氢和氢卤酸 109
17.3.2 卤化物 112
17.3.3 卤素的含氧化物 114
科技人物:莫瓦桑 119
习题 119
第18章 非金属元素的通性 121
18.1 非金属元素的结构和性质 122
18.1.1 非金属单质的结构 122
18.1.2 非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24
18.1.3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126
18.1.4 非金属元素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与电负性 128
18.1.5 非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成键特性 130
18.2 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 130
18.2.1 氢化物的熔点和沸点 131
18.2.2 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132
18.2.3 氢化物的还原性 132
18.2.4 氢化物的酸碱性 134
18.3 非金属含氧酸 136
18.3.1 非金属含氧酸的酸性 136
18.3.2 含氧酸及其酸根的结构 140
18.4 非金属含氧酸盐的性质 142
18.4.1 溶解性 142
18.4.2 水解性 145
18.4.3 热稳定性 147
18.4.4 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还原性 149
18.5 非金属单质的一般制备方法 152
习题 155
第19章 金属通论 157
19.1 概述 157
19.2 金属的提炼 160
19.2.1 金属还原过程的热力学 160
19.2.2 工业上冶炼金属一般方法 162
19.2.3 金属的精炼 164
19.3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65
19.3.1 金属的物理性质 165
19.3.2 金属的化学性质 167
19.4 合金 169
19.4.1 低共熔混合物 169
19.4.2 金属固溶体 170
19.4.3 金属化合物 170
科技动态:超导材料 170
习题 171
第20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173
20.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 173
20.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 175
20.2.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75
20.2.2 制备方法 177
20.3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化合物 178
20.3.1 氧化物 178
20.3.2 氢氧化物 181
20.3.3 盐类 182
习题 186
第21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 188
21.1 铜副族元素 188
21.1.1 铜副族元素简介 188
21.1.2 铜副族元素的单质 189
21.1.3 M(Ⅰ)、(Ⅱ)的化合物 191
21.1.4 M(Ⅲ)的化合物 196
21.1.5 水溶液中铜族元素的离子及其反应 196
21.1.6 ⅠB族元素与ⅠA族元素性质对比 198
21.2 锌副族元素 198
21.2.1 锌副族元素简介 198
21.2.2 锌副族元素的单质 199
21.2.3 M(Ⅰ)、(Ⅱ)的化合物 201
21.2.4 Hg(Ⅰ)和Hg(Ⅱ)的相互转化 204
21.2.5 ⅡB族元素与ⅡA族元素性质对比 204
科技动态:含镉、汞废水处理 205
习题 206
第22章 铬副族和锰副族 208
22.1 铬副族 208
22.1.1 铬副族元素概述 208
22.1.2 铬的重要化合物 212
22.1.3 钼和钨的重要化合物 221
22.2 锰副族 224
22.2.1 锰副族元素概述 224
22.2.2 锰(Ⅶ)的化合物 228
22.2.3 锰(Ⅳ)的化合物 230
22.2.4 锰(Ⅱ)的化合物 231
科技动态:多酸化合物简介 233
习题 237
第23章 钛副族和钒副族 240
23.1 钛副族 240
23.1.1 钛的单质 240
23.1.2 二氧化钛 242
23.1.3 钛酸 242
23.1.4 三氯化钛 243
23.1.5 四氯化钛 243
23.1.6 钛(Ⅳ)的配位化合物 243
23.1.7 钛单质和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244
23.1.8 锆与铪 244
23.2 钒副族 245
23.2.1 钒的单质 245
23.2.2 五氧化二钒 246
23.2.3 钒酸盐和多钒酸盐 246
23.2.4 铌与钽 247
科技动态:钒、钛的应用 248
习题 249
第24章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 250
24.1 铁系元素 250
24.1.1 铁系元素基本性质 250
24.1.2 Fe-H2O体系电势-pH图 251
24.1.3 铁系元素单质 253
24.2 铁系元素重要化合物 254
24.2.1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54
24.2.2 重要盐类 255
24.3 铁系元素的配位化合物 258
24.3.1 常见无机配位化合物 258
24.3.2 部分有机配位化合物 262
24.3.3 铁、钴、镍的低氧化态配位化合物 264
24.4 铂系元素 265
24.4.1 铂系元素概述 265
24.4.2 铂系元素重要化合物 267
科技动态:“三明治”化合物——二茂铁 269
习题 273
第25章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275
25.1 镧系元素 275
25.1.1 镧系元素的通性 275
25.1.2 镧系金属单质 280
25.1.3 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282
25.1.4 稀土元素 286
25.2 锕系元素 289
25.2.1 锕系元素的通性 289
25.2.2 钍和铀及其化合物 291
科技动态:我国稀土新材料的研发 294
习题 295
参考文献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