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部经典解读 黄帝内经读本》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烈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2586393
  • 页数:4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黄帝内经中60篇精选经文的重点、难点、疑点,并讲解了基本理论的运用要点。

上篇 概论 3

第一章 《内经》的成书与沿革 3

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 3

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 5

一、《内经》的流传 5

二、相关命名含义解 7

三、《内经》的主要注家与注本 8

第二章 《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 10

第一节 唯物辩证的生命观 10

一、“精气”是万物及生命的本源 10

二、生命是恒动变化的过程 11

第二节 整体调控观 12

一、人体自身的整体调控 12

二、人与自然的整体调控 13

一、养生学说 16

第三章 《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16

二、阴阳五行学说 18

三、藏象学说 20

四、经络学说 21

五、病因病机学说 22

六、病证学说 24

七、诊法学说 25

八、论治学说 26

九、运气学说 27

第四章 学习 《内经》的方法 29

一、明确目的,抓住重点 29

二、利用工具书,明确音读字义 29

三、前后联系,系统理解《内经》理论 30

四、结合注家,理解原文的理论 30

五、联系后世医家,开拓学术思路 31

六、结合临床,在实践中加深领悟 31

第五章 养生学说 35

下篇 各论 35

一、养生的意义与法则 36

第一节 素问·上古天真论 36

二、肾与人体生长衰老、生殖及五脏六腑的关系 42

三、四种养生家的养生之道及其效果 45

第二节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48

一、四时气象的变化和顺时养生的方法 48

二、从四时养生的角度强调“治未病”的预防保健思想 51

第六章 阴阳五行学说 57

第一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8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能 58

二、取法阴阳说明天地云雨的形成和人体生理病理变化 62

三、以五行归类论四时五脏阴阳整体系统 69

四、取法阴阳阐明病理变化及调治之法 74

五、诊治取法阴阳 80

一、四时八风之邪的一般致病规律 83

第二节 素问·金匮真言论 83

二、人体组织结构的阴阳属性 86

三、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 88

第三节 素问·阴阳离合论 92

第七章 藏象学说 97

第一节 素问·六节藏象论 98

“藏象”的概念、各脏腑的功能及外应时令与阴阳属性 98

第二节 素问·灵兰秘典论 102

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102

第三节 素问·五脏别论 105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分类和生理功能特点 105

第四节 灵枢·天年 107

一、人的生成和神对生命的重要性以及禀赋等因素对寿命的影响 107

二、生命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不能尽终天年的原因 109

胃的重要作用,五味所喜,以及营、卫、宗气与胃的密切关系 112

第五节 灵枢·五味 112

一、“四海”的分布和腧穴 114

第六节 灵枢·海论 114

二、人体四海的病象和治疗原则 116

第七节 灵枢·本输 118

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与五脏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 118

第八节 素问·太阴阳明论 120

一、太阴阳明阴阳不同之理 120

二、脾胃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关系 122

第九节 素问·经脉别论 124

水谷的输布及生化过程 125

第十节 灵枢·脉度 127

七窍的功能源于五脏精气的奉养 127

第十一节 灵枢·大惑论 129

眼睛与五脏在生理上的密切关系 129

一、精气津液血脉六气的概念 130

第十二节 灵枢·决气 130

二、六气不足的病理表现 132

第十三节 灵枢·营卫生会 133

一、营卫的生成运行与会合 133

二、营卫与睡眠的关系 135

三、营卫与三焦的关系 136

附:营卫之气的运行与交会的规律 140

第十四节 灵枢·五癃津液别 141

水谷所化的津液,各走其道所产生的不同功能 141

第十五节 灵枢·邪客 143

宗气、营气、卫气的循行分布和主要生理功能 144

第十六节 灵枢·本神 145

一、神的产生概念及对养生的意义 145

二、情志病证 147

三、五脏所藏不同及其虚实病证 149

第十七节 灵枢·本脏 150

血气、精神、经脉、卫气、意志的重要作用 151

第八章 经络学说 155

第一节 灵枢·经脉 156

一、经络的重要性 156

二、十二正经的循行及其病候 157

三、络脉与经脉的区别及其诊法、刺法 171

四、十五络脉的名称、部位、循行和病证 173

第二节 灵枢·营气 177

第三节 灵枢·九针论 179

十二经气血多少及阴阳表里配合关系 180

第四节 灵枢·背腧 181

五脏背腧、大杼、膈腧的定位 181

第五节 素问·骨空论 182

任、督、冲三脉的循行与病证 182

冲脉的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184

第六节 灵枢·逆顺肥瘦 184

第七节 灵枢·脉度 186

跷脉的循行和功用 186

第八节 灵枢·寒热病 187

跷脉与睡眠的关系 188

第九章 病因病机学说 190

第一节 素问·生气通天论 191

一、人之阴阳与自然界之阴阳内外相通,而为生命之根本 191

二、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93

三、人体内阴气与阳气的相互关系 199

四、阴精的作用及五味所伤 203

第二节 灵枢·五变 205

体质强弱与发病的关系 206

第三节 灵枢·百病始生 209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及诸邪伤人病起于三部的发病规律 209

二、外感疾病的发生和传变规律,积的病因病机和证候 210

三、五脏所伤及治疗原则 217

第四节 灵枢·贼风 218

一、内有故邪,因加而发的病理 219

二、“祝由”疗法的适应证和取效机制 220

第五节 素问·举痛论 222

九气为病 222

第六节 素问·至真要大论 225

病机十九条及其重要性 225

第七节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230

人与四时相应,其病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变化 230

第八节 素问·玉机真脏论 232

一、五脏疾病的传变方式及其预后 232

二、外邪侵犯人体的传变规律及其治疗 235

第十章 病证 241

一、伤寒的病名、病因、预后 242

第一节 素问·热论 242

二、单感病的症状及治疗 243

三、两感病的症状 247

四、病温病暑的区别 248

第二节 素问·评热病论 249

一、阴阳交的病因病机及病证分析 250

二、风厥的病因病机及病证治疗 251

三、劳风的病因病机及病证 253

第三节 灵枢·五禁 254

热病的五种逆证 254

第四节 素问·咳论 255

一、咳嗽的病因病机 255

二、咳嗽的分证 257

三、咳嗽的治则 260

一、寒邪致痛的机制 261

第五节 素问·举痛论 261

二、十四种疼痛的病因病理 262

三、疼痛的诊断 265

第六节 灵枢·论痛 266

不同体质之人的不同耐受能力 266

第七节 素问·风论 268

一、风邪致病的不同病理 268

二、风病的多种病名 271

三、五脏风的症状和诊断要点 272

第八节 素问·痹论 274

一、痹证的病因、发病及分类 275

二、痹证的症状、病因、预后及针刺大法 277

三、营卫之气与痹证的关系 281

第九节 灵枢·周痹 283

众痹与周痹的病因病机和治疗 283

一、论痿证的病机与证候 286

第十节 素问·痿论 286

二、痿证的病因病机 287

三、治痿的原则 290

第十一节 素问·厥论 292

一、寒、热厥的病因、病机 292

二、昏厥的病机 295

三、六经厥和十二经厥 296

第十二节 灵枢·水胀 299

一、水胀、肤胀、鼓胀的症状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299

二、肠覃、石瘕的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和治疗 301

三、肤胀和鼓胀的针刺疗法 302

第十三节 素问·水热穴论 303

水肿病的病机 303

第十四节 素问·汤液醪醴论 305

水肿病的病机、治疗原则和方法 305

第十五节 素问·奇病论 307

一、脾瘅的病机、转化和治疗 308

二、胆瘅的病机和治疗 309

第十六节 灵枢·癫狂 310

一、癫疾的证候及治疗 310

二、癫疾的分类及治疗 312

三、狂病的病因、证候及治疗 314

第十七节 素问·奇病论 316

罹患癫疾的先天原因 316

第十八节 素问·病能论 317

怒狂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 317

第十九节 灵枢·痈疽 319

一、痈疽的病因病机 319

二、痈与疽的鉴别 320

第二十节 灵枢·玉版 322

一、疾病的形成都是逐渐积累发展而成 322

二、预后不好的逆症表现及逆治的危害 324

第十一章 诊法 329

第一节 素问·五脏别论 330

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及诊病的注意事项 330

第二节 素问·脉要精微论 332

一、诊病的原则与方法 332

二、切脉、察色、闻声、观形诊病法 333

三、四时脉法 338

四、尺肤诊法 343

第三节 素问·平人气象论 344

一、调息察脉和辨别平脉、病脉、死脉的基本方法 344

二、脉以胃气为本的意义,四时五脏的平脉、病脉和死脉及虚里的诊法 346

三、寸口脉象与主病,以及和尺肤诊合参的方法 350

四、四时五脏的平脉、病脉、死脉 354

第四节 素问·玉机真脏论 358

一、真脏脉的脉形及其致死的机制 358

二、疾病预后的判别方法 360

一、颜面分部和面部色诊的机制 362

第五节 灵枢·五色 362

二、卒死之证的色诊表现 364

三、颜面五脏六腑肢节分部 365

四、察五色的浮沉泽夭散抟上下 367

第六节 素问·疏五过论 369

一、论医疗中易犯的“五过” 370

二、诊治中应遵循的常规 375

第十二章 治则治法 379

第一节 素问·至真要大论 379

治法逆从和阴虚阳虚之治的理论及其应用 380

第二节 素问·异法方宜论 383

五方的不同情况和相应治疗 383

第三节 素问·标本病传论 386

标本逆从的概念、意义和临床应用 386

治法取法阴阳 391

第四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91

第五节 素问·至真要大论 393

一、方剂君、臣、使的概念 394

二、君臣佐使制方的基本法则 394

第六节 素问·五常政大论 396

用药治病的法度与饮食调养的作用 396

附录 399

附录一 运气学说 399

一、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及计算方法 399

二、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423

小结 427

附录二 《黄帝内经》十三方 428

附录三 《黄帝内经·素问》目录 431

附录四 《黄帝内经·灵枢》目录 433

参考文献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