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理 第4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欣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4290230X
  • 页数:5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有:经济布局概论;农业布局;能源布局;制造业布局;交通运输业布局;乡镇企业发展和布局调整;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地域差异;行政区、经济区、经济地带;对外开放格局等。

绪论 1

一、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二、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2

三、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第一章 经济布局概论 4

第一节 我国经济发展与布局的展开 4

一、经济发展与布局展开概貌 4

二、大区域布局失衡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 5

三、市场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 5

四、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趋势及问题 6

第二节 影响经济布局的主要因素分析 9

一、“资源约束”对经济发展和布局的影响增大 9

二、知识与智力因素对经济布局的影响力更趋明显 10

三、生产技术与工艺流程的变化 12

四、社会经济因素、政治环境和政策变化 13

五、国家经济安全因素 16

第三节 经济布局合理化:理想与现实 17

一、因地制宜确定(调整)区域发展战略,促进不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及布局的改善 18

二、经济布局(首先是工业布局)应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应注意防止因条件有利而使布局迅速密集化 20

三、经济布局应有利于发挥地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生产专业化和综合发展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产业趋同、结构趋同 21

四、经济布局应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避免出现“两个极端”(即布局过度集中与过度分散)的不合理局面 21

五、经济布局应有利于实现区域性联合与协作,逐渐形成客观合理(而非主观拼凑)的经济协作区网络 22

六、经济布局应与其主要载体——城镇相互协调,即同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以及城镇体系规划相互协调、同步进行 23

七、经济布局应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24

二、农业经济发展及其结构演变 28

一、农业内涵、地位与作用的变化 28

第二章 农业布局 28

第一节 农业经济结构和布局的变化 28

三、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29

四、问题与忧虑 30

第二节比较优势变化,农业区域布局结构调整 31

一、区域特色及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 31

二、农业区域布局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32

第三节 世界主要谷物生产国 32

一、谷物生产国际比较 32

二、稻谷生产及其地理分布 34

三、小麦生产及其地理分布 37

四、玉米和其他杂粮生产及其地理分布 39

五、大豆生产长期萎缩,新的“大豆、玉米轮作计划” 40

一、人均耕地递减,耕地总体质量不高 41

第四节 建设商品粮基地,粮食增长中心北移 41

二、建设商品粮基地 42

三、全国粮食增长中心北移,“南粮北调”悄然结束 43

四、北粮南运与南水北调 45

第五节 经济作物生产与布局 46

一、我国经济作物种植业的发展和布局特征 46

二、棉区布局大调整 47

三、油料作物种植及其地理分布 52

四、糖料作物地理分布,蔗区布局大调整 54

五、烟草、茶叶种植和蚕茧生产及其地理分布的变化 55

六、水果生产及其地理分布 58

第六节 林业定位变化,分区域林业建设与布局 60

一、林业定位重大转变 60

二、世界和我国的森林资源 60

三、我国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及林业布局 61

四、我国林业生产及其布局前瞻 65

五、分区域林业建设与布局 67

第七节 牧业发展规模化、区域化 67

一、牧业经济发展和布局现状 67

二、牧业生产结构变化 69

三、牧业地理分布 70

四、牧业发展前瞻,重点建设的牧业基地 72

第八节 渔业:从沿海走向远洋 73

一、世界第一渔业产量大国 74

二、渔业产业结构变化 74

三、发展渔业的资源条件 75

五、渔业地理分布的变化 78

四、从资源条件变化到发展战略调整 78

六、主要渔港和渔获物产地 81

第三章 能源布局 83

第一节 能源资源与能源结构 83

一、能源资源总量大 83

二、能源结构矛盾突出 84

三、改善能源结构的途径 85

第二节 煤:工业布局由北向西延伸 85

一、保有储量大,分布相对集中 86

二、北煤南运、西煤东运格局长期存在 86

三、主要产煤基地 87

四、体制调整与布局变化 89

五、生产集中度仍较低 90

第三节 石油: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90

二、石油工业发展及地位变化,石油安全与经济安全 91

一、油气资源 91

三、石油工业布局概况 92

四、陆上主力油田 94

五、海上油田 94

六、新的石油工业发展格局 95

第四节 天然气:气源偏西,用户居东 97

一、天然气工业发展滞后 97

二、已发现的天然气富集地 97

三、陆上主力气田 98

四、海底天然气田 100

五、周边气源 101

一、炼油厂布局原则变迁 102

二、主要炼油基地的形成 102

第五节 炼油厂选址新趋向 102

三、新厂择深水岸线而建 103

第六节电力:优化区域结构与电源结构 103

一、二次能源及其布局特征 103

二、由电力“瓶颈”到相对富余 104

三、水火电之比几经起伏 105

四、优化区域结构与电源结构 106

五、火力发电站布局 108

六、水力发电站布局 109

七、核电站选址 114

八、潮汐、潮流、地热、风能发电 117

第七节 西电东送,全国联网 119

一、能源地理分布的局限性 119

二、跨省区电网及其布局 119

三、全国联网、西电东送主要涉及的地理区域与效益 122

四、西电东送主通道 123

五、西电东送与宏观经济布局 124

第四章 制造业布局 125

第一节 我国制造业结构重组 125

一、制造业发展概况 125

二、制造业部门结构、地域结构调整 127

第二节 冶金:产业集中度低需改变 127

一、钢铁业:优化配置国有资产 128

二、有色金属工业布局变迁 133

第三节 机械电子:组建企业集团,调整布局 140

一、机械工业发展及布局变化 140

二、汽车制造业基地 142

三、交通运输机械制造业基地 143

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基地 145

五、其他机械工业生产基地 146

第四节 化工:结构调整对布局有重大影响 147

一、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其布局变化 148

二、主要化工部门生产基地 149

第五节 建材:市场需求推动布局扩展 155

一、建材资源分布 155

二、主要建材部门的生产及其分布 156

第六节 纺织:生产力布局区域性转移 158

一、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其布局的变迁 158

二、棉纺织业及其主要生产基地 161

三、毛纺织业及其生产中心 164

四、麻纺织业及其生产中心 165

五、丝纺织业及其生产中心 165

六、化学纤维纺织业及其生产基地 166

第七节 轻工:布局由点的集中向面的扩散 169

一、我国轻工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 169

二、轻工业布局的演变 169

三、食品工业原料特征及其加工业布局 170

四、烟草加工业布局向西转移 174

五、造纸业对环境的重污染促使其原料结构与生产布局 175

发生变化 175

第五章 交通运输业布局 177

第一节 全国运输网布局改善 177

一、交通运输业内涵 177

二、发展概况 177

三、运网构成及布局变化 177

一、铁路运输的地位有所下降 179

第二节 铁路网:重点向西延伸,完善南北通道 179

二、现有铁路网的基本特点 180

三、近期铁路建设及路网布局改善 181

四、“四纵两横”快速铁路网络 183

五、高速铁路发展与布局 184

第三节 公路网:两纵两横架构,国道主干成网 186

一、公路运输地位呈上升态势 186

二、我国公路网的建设及分布 187

三、高速公路通道 189

第四节 水运网:远洋运输、江海联运发展快 190

一、发展水运的条件 190

二、我国水运业发展概况 191

三、主要水运企业 191

四、主要港口及航线 193

五、水运主通道建设与布局 198

第五节 航空:干、支线航空运输并行增长 199

一、快速运输的优势 199

二、近二十年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起步较晚 199

三、机场布局与土地、空域资源合理利用 200

四、主要航空线 201

五、支线航空 201

六、国际航线 203

第六节 管道:铺设长距离大管径运输线 203

一、管道运输优势无可替代 203

二、战后世界管道运输蓬勃发展 204

三、中国管道运输发展与布局 204

四、新建输油气管线 205

五、西气东输主干线 206

六、其他管线 207

第六章乡镇企业发展和布局调整 208

第一节 乡镇企业发展及其特征 208

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208

二、过度分散型的工业化 209

第二节乡镇企业的结构和地域组合 210

一、发展趋势 210

二、结构分析 210

三、地域组合 212

第三节 乡镇企业布局调整 215

一、布局分散化、乡土化及忽视环保的不良后果 215

二、与布局调整有关的变化 216

三、新建乡镇企业布局原则 216

一、城市的出现与城市发展的阶段 218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进程 218

第七章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地域差异 218

二、当前我国城市化概貌 219

三、统计口径差异大 220

四、城市主导地位确立 221

五、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222

六、缺少堪称典范的城市 222

七、城市化政策研究滞后 223

第二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224

一、城市设置标准长期以来只考虑少数指标 224

二、中外城市设置比较 225

三、设市城市的划分 228

四、大中小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231

一、城市发展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性 238

第三节 城市化地域差异和城市布局调整 238

二、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差异 241

三、我国城市布局的调整,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目标 242

第八章 行政区、经济区、经济地带 245

第一节 行政区与行政区划 245

第二节 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247

一、经济区与经济区划的涵义 247

二、确定经济区划的原则 248

第三节 经济区网络,七大经济区 250

一、经济区网络的涵义及其发展历程 250

二、经济技术协作区的几个层次,七大经济区 252

第四节 三大经济地带 258

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表现 258

三、区域协调发展主要目标 260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拉大 260

第九章 对外开放格局 262

第一节 沿海开放格局 262

一、经济特区与沿海开放城市 262

二、扩大沿海开放地区 263

三、由点到面的开放格局 263

第二节 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格局 263

一、沿江开放城市 263

二、沿边开放城镇 264

三、内陆开放城市 264

第三节 开放地区经济发展及布局 264

一、开放地区经济发展与布局的基本态势 264

二、大区域布局失衡,“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 265

一、各类开发区概况 268

第四节 各类开发区建设和发展 268

二、开发区建设、发展和布局的主要特点 269

三、开发区建设、发展和布局的政策与措施 270

第十章 华东地区经济 272

第一节 受惠于自然 272

第二节 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74

一、具有全国专门化意义的机械电子工业 275

二、全国最大的化工生产区 277

三、重点开发的石油、煤炭和电力工业 278

四、钢铁新产品和精品钢材生产基地 280

五、传统纺织工业对产品结构和布局进行了大调整 281

第三节 商品化、多样化的农业经济 284

第四节以沪宁线为中轴的运输网 285

一、区内差异与经济发展前景 293

第五节区内差异与经济联系 293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协作区 302

第六节 主要城市与经济中心 304

一、城市与城市化 304

二、主要经济中心 305

三、经济特区、新区 315

第七节 开放、开发区及口岸 317

一、对外开放地区概况 317

二、各类开发区 318

三、对外开放口岸 322

第十一章中南地区经济 323

第一节区位因素有利 323

第二节 粮、棉、油、糖、热作综合开发 325

一、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 326

二、甘蔗、棉花和油料的重要生产区域 327

三、全国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328

第三节 能源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328

一、世界最大的水电基地 328

二、轻、重工业相结合 331

第四节 完善南北通道 340

一、陆经水纬 340

二、经向陆路构成我国南北交通主轴 340

三、水运:内河与海运并行发展,水运设施利用不充分 343

四、高速公路基本成网 345

五、航空由薄弱到强化,南部机场布局过密 345

第五节区内差异与经济联系 346

一、区内差异与经济发展前景 347

二、区域经济技术协作、城市经济协作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356

第六节 主要城市与经济中心 359

一、城市与城市化 359

二、主要经济中心 359

三、经济特区 366

第七节 开放、开发区及口岸 371

一、对外开放地区概况 371

二、各类开发区 372

三、对外开放口岸 375

第十二章 华北地区经济 377

第一节 京畿之地 377

一、地处首都周边 377

二、生态屏障受损 378

三、地下资源富饶 379

第二节 全国能源基地 379

一、煤炭资源的开发及布局 380

二、电力工业布局及煤电联营 383

三、其他工业 385

第三节 农牧业经济发展与布局 390

一、粮食、经济作物 390

二、畜牧业 391

第四节 新的陆、空、海交通网络 392

一、交通运输地位显要 392

二、以运能干线为主的铁路网 392

三、以首都为中心的航空运输 395

四、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公路网 397

五、海运量大,海港布局有过密倾向 398

第五节区内差异与经济联系 400

一、区内差异与经济发展前景 400

二、经济区、经济协作区 405

第六节主要城市与经济中心 408

一、城市与城市化 408

二、经济中心与次中心 409

第七节 开放、开发区及口岸 415

一、对外开放地区概况 415

二、各类开发区 416

三、对外开放口岸 421

第十三章东北地区经济 422

第一节 土地、水热和矿物资源的良好结合 422

第二节 老工业基地的衰退与改革 424

一、冶金工业 425

二、机械制造业 426

三、石油工业 427

四、化学工业 428

五、煤炭、电力工业 429

六、其他工业 430

第三节 全国商品粮、豆主产区 432

一、粮、豆生产商品率高 432

二、主要农作物地理分布 432

三、不同的作物类型组合区 433

四、新的“大豆、玉米轮作计划” 434

第四节 铁路主导型交通网络 434

一、铁路五横七纵,入关通道 434

二、北方最便利的水运系统 436

四、国际陆海联运 438

三、公路运输 438

五、民用航空、电力网、 439

管道运输 439

第五节区内差异与经济联系 440

一、东北三省差异,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440

二、经济区、城市经济技术协作联合体 444

第六节 主要城市与经济中心 446

一、城市与城市化 446

二、四大经济中心(大区级) 447

三、其他经济中心 450

第七节 开放、开发区及口岸 452

一、对外开放地区概况 452

二、各类开发区 453

三、对外开放口岸 454

第十四章 西南地区经济 456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主要地域载体 456

一、盆地精华 456

二、资源富集 458

三、已有初步开发 459

第二节 新兴能源、金属、化工基地 460

一、新兴的钢铁和有色金属基地 460

二、能源资源丰富,“西电东送”主要源头 462

三、以磷、硫为特色的化学工业 465

四、在军工基础上发展的机械、电子工业 466

五、建设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467

六、少数轻纺工业的部门优势 467

一、经济作物地位上升,烟草、橡胶产业布局扩展 468

第三节 种植业、养畜业和桑蚕、柑橘产区 468

二、粮食作物布局 469

三、牧业发展和布局特色 470

第四节 构筑出海和外运通道 470

一、西南出海和外运通道概况 470

二、铁路主通道 471

三、进藏铁路布局及选线方案比较 474

四、公路“西南大通道”及国际通道 475

五、航空运输 476

六、内河运输与国际水运和水陆联运 478

第五节区内差异与经济联系 479

一、区内差异,各自经济优势与发展前景 479

二、经济协作区 486

二、主要经济中心 489

第六节 主要城市与经济中心 489

一、城市与城市化 489

第七节 开放、开发区及口岸 495

一、对外开放地区概况 495

二、各类开发区 495

三、对外开放口岸 496

第十五章 西北地区经济 498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 498

一、价值34万亿元的矿物财富 498

二、水是开发利用大西北的关键 499

三、黄河上的“水力富矿” 500

五、经济布局应相对集中 501

第二节 特色农牧业经济 501

四、生态环境恶化,农牧业资源有待保护利用 501

一、优质长绒棉商品基地 502

二、“面包小麦” 502

三、牧业生产条件衰退 503

第三节 原材料和能源工业开发初具规模 504

一、“西气东输”最大源头 504

二、“西煤东运”、“西电东送”重要基地 505

三、以镍、铜、铝、铅、锌为主的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基地 507

四、纺织、化工、机械工业 510

五、五大产业群体及其地理分布 512

第四节 延伸西北通道 513

一、西北大通道概况 513

二、铁路干线 513

三、公路:大区域公路交通枢纽建设 518

四、民航:国家与地方共同进行机场布局规划建设 519

五、管道:新建大口径、长距离运输线 520

第五节区内差异与经济联系 520

一、区内差异,各省区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520

二、西北五省区经济技术协作 529

第六节 主要城市与经济中心 531

一、城市与城市化 531

二、经济中心 531

第七节 开放、开发区及口岸 534

一、对外开放地区概况 534

二、各类开发区 535

三、对外开放口 536

岸 536

第一节 香港经济:国际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 538

第十六章 特别行政区域经济 538

一、恢复行使主权 539

二、香港经济发展结构及其地理基础 539

三、全球名列榜首的自由经济区域 541

四、制造业兴衰与工业再配置构想 541

五、国际贸易与金融中心 542

六、香港同内地的经济联系 544

七、国际交通枢纽 545

八、旅游购物中心 546

九、构建“理想之都”,开拓城市用地新方案 547

十、香港数码港 547

第二节 澳门经济:独具特色的旅游博彩业 549

一、恢复行使主权 550

二、经济发展特征及其演变 550

三、交通运输 551

四、旅游博彩业 552

第三节台湾经济:技术密集产品输出基地 553

一、深受海洋之惠 553

二、台湾经济发展历程 554

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经济结构演变 556

四、未来产业发展目标 557

五、经济布局及其变化 558

六、新竹科学园区崛起 558

七、工业布局向境外延伸 558

八、对外贸易与地域结构 559

九、海峡两岸经济贸易 560

十、交通运输网络 561

十一、城镇体系 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