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书生意气 3
一 没有“韶乐”的山冲 3
二 师范生的古文之恋 10
三 青春诗梦 19
四 逐浪于“五四”新潮 29
五 毛 杨爱情之歌 47
六 问一声“谁主沉浮” 57
第二部 马背诗途 73
七 诗人初领兵 73
八 “但看黄花不用伤” 80
九 春风得意马蹄疾 85
十 “心情又是郁闷的” 95
十一 《娄山关》:悲壮的复出 105
十二 让青山作证 112
十三 黄河《雪》词,黄土《祭》文 125
第三部 大旗初举 139
十四 在鲁迅去世的一年里 139
十五 化旧事,立旗手 151
十六 召唤“三千毛瑟精兵” 161
十七 “民族化”情结 176
十八 在边区“文代会”前后 188
第四部 延水风波 201
十九 整风前奏 201
二十 春天的骚动 211
二十一 “座谈会”始末 223
二十二 “想到这一点就高兴” 243
二十三 延安和重庆的文化之桥 256
第五部 重塑文坛 271
二十四 开国放歌 271
二十五 新领袖与旧文事 287
二十六 在《武训传》批判前后 300
二十七 开火:从俞平伯、胡适到冯雪峰 318
二十八 “胡风事件”的变化 335
第六部 百花运动 355
二十九 京城外的漫游新唱 355
三十 热眼向洋 369
三十一 “百花齐放”的由来 381
三十二 营造1957年之春(上) 392
三十三 营造1957年之春(下) 408
第七部 风骚别出 427
三十四 文坛“反右”一角 427
三十五 民歌运动的兴与衰 444
三十六 浪漫年代 456
三十七 借古说今的诗文气象 472
三十八 徘徊之路:1959年至1962年 488
三十九 “打鬼”在冬季 507
四十 序幕:“两个批示”前后 531
第八部 “文化革命” 531
四十一 风雨求“正道” 551
四十二 文坛领导人的陷落 568
四十三 远离北京的两步棋 583
四十四 期待辉煌:从现代戏到样板戏 601
四十五 1975年的特殊一页 613
第九部 晚年心曲 635
四十六 凭阑听雨:1965年至1966年 635
四十七 和“圣人”对话 646
四十八 捡拾千年烟尘 659
四十九 自述文心冷暖 671
五十 诗人的最后亮相 688
主要参考书目 694
后记 696
重版后记 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