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上篇 解剖篇 3
第一章 绪论 3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 3
二、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3
三、解剖学姿势、常用方位术语和切面术语 3
第二章 细胞和基本组织 6
第一节 细胞 6
二、细胞质 7
一、细胞膜 7
三、细胞核 9
第二节 基本组织 9
一、上皮组织 9
二、结缔组织 12
三、肌组织 14
四、神经组织 16
第三章 运动系统 23
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 23
一、骨的形态、构造和理化特性 23
二、骨连结 25
三、躯干骨及其连结 27
四、上肢骨及其连结 34
五、下肢骨及其连结 40
六、颅骨及其连结 48
第二节 肌肉 54
一、肌肉的形态、构造、起止点和辅助装置 54
二、躯干肌 56
三、头颈肌 60
四、上肢肌 60
五、下肢肌 65
第四章 消化系统 71
第一节 消化管 72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和腹部分区 72
二、口腔 73
三、咽 77
四、食管 77
五、胃 78
六、小肠 80
七、大肠 83
一、肝 85
第二节 消化腺 85
二、胰 88
第三节 腹膜 89
第五章 呼吸系统 90
第一节 肺外呼吸道 90
一、鼻 90
二、咽 92
三、喉 92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 93
一、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 94
第二节 肺 94
二、肺的基本组织结构 95
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 98
一、胸膜 98
二、纵隔 98
第六章 泌尿系统 99
第一节 肾 99
一、肾的形态、大体结构、位置和被膜 99
二、肾的基本组织结构 100
三、尿道 105
二、膀胱 105
一、输尿管 105
第二节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105
第七章 生殖系统 106
第一节 男性生殖器 106
一、内生殖器 106
二、外生殖器 109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 111
一、内生殖器 111
二、外生殖器 114
附:乳房 115
第八章 循环系统 116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117
一、心 117
二、血管 123
第二节 淋巴系统 135
一、淋巴系统的组成 135
二、淋巴系统的主要功能 139
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 141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基本概念 141
第二节 内分泌器官 142
一、甲状腺 142
二、甲状旁腺 143
三、垂体 144
四、松果体 144
五、胸腺 144
六、肾上腺 145
第十章 感觉器 147
第一节 视器 147
一、眼球 147
二、眼副器 150
一、外耳 152
第二节 前庭蜗器 152
二、中耳 154
三、内耳 155
第三节 皮肤 157
一、皮肤的结构 157
二、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159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161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分类、反射和反射弧、常用术语 161
一、神经系统的分类 161
二、反射和反射弧 161
三、常用术语 162
第二节 脊髓和脊神经 163
一、脊髓 163
二、脊神经 167
第三节 脑和脑神经 172
一、脑 172
二、脑神经 188
第四节 传导路 199
一、感觉传导路 200
二、运动传导路 204
第五节 自主神经系统 207
一、内脏运动神经 209
二、内脏感觉神经 213
第六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和脑脊液、脑的血管 214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214
二、脑室和脑脊液 217
三、脑的血管 220
附:脑屏障 224
下篇 生理篇 227
第一章 绪论 227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227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228
二、生理学研究的方法 228
四、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29
五、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30
六、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 231
原理 231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234
第一节 细胞跨膜物质转运和信号转导功能 234
一、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235
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238
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42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42
二、兴奋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246
第三节 肌肉的收缩功能 250
一、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250
二、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与收缩原理 252
三、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255
第三章 血液 257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57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257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258
一、红细胞 259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259
二、白细胞 261
三、血小板 263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264
一、血管的止血作用 264
二、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 264
三、血液凝固 264
四、抗凝系统 266
五、纤维蛋白溶解 267
二、红细胞血型 268
一、血型 268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268
三、输血 269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71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271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271
二、心脏泵血——射血与充盈过程 272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275
四、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 276
五、心力储备 278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279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279
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281
第三节 心肌的生理特性 285
一、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285
二、心肌细胞的机械特性——收缩性 290
第四节 心音和体表心电图 291
一、心音 291
二、体表心电图 292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94
第五节 血管生理 294
二、血管系统中的血流动力学 295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296
四、微循环 300
五、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302
六、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305
第六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306
一、神经调节 307
二、体液调节 311
三、心血管的自身调节 313
一、冠脉循环 314
第七节 心、肺和脑的血液循环 314
二、肺循环 315
三、脑循环 316
第五章 呼吸 318
第一节 肺通气 318
一、呼吸道的结构特征和机能 318
二、肺泡的结构和机能 319
三、肺通气动力 320
四、肺通气阻力 322
五、肺容积和肺容量 323
六、肺通气量 325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326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326
二、肺泡气体交换和组织气体交换 327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29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 329
二、氧的运输 329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332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333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334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335
第一节 概述 339
一、消化的方式 339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339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339
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341
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341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342
一、唾液及其作用 342
二、咀嚼和吞咽 342
一、胃液及其作用 343
第三节 胃内消化 343
二、胃运动 345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347
一、小肠内的消化液 347
二、小肠运动 349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351
一、大肠液及其作用 351
二、大肠运动和排便反射 351
一、吸收的部位 352
第六节 吸收 352
三、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352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353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356
第一节 能量代谢 356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356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357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357
四、基础代谢 358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359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359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360
三、体温调节 363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 365
第一节 肾脏结构与血流特点 365
一、肾脏的功能结构 365
二、肾脏的血液循环 367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368
一、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368
二、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369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370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方式和特点 371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371
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372
第四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376
功能 376
一、H+的分泌 376
二、NH3的分泌 376
三、K+的分泌 376
二、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与维持 377
一、肾髓质高渗梯度现象 377
第五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377
四、其他物质的排泄 377
三、尿液浓缩和稀释机制 379
四、影响尿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380
第六节 尿生成的调节 380
一、肾内自身调节 381
二、体液性调节 381
第七节 排尿活动 385
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及作用 385
二、排尿反射 385
一、激素的分类 387
第一节 概述 387
第九章 内分泌 387
二、激素作用的机制 388
三、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391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391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 391
二、腺垂体激素 393
三、神经垂体激素 398
第三节 甲状腺 400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400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403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404
第四节 甲状旁腺与甲状腺C细胞 405
一、甲状旁腺激素 406
二、降钙素 407
三、1,25-(OH)2-D3 408
第五节 肾上腺 409
一、肾上腺皮质 409
二、肾上腺髓质 411
第六节 胰岛 413
一、胰岛素 413
二、胰高血糖素 416
第十章 神经系统 417
第一节 神经元和突触 417
一、神经元与神经纤维 417
二、突触传递 419
第二节 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425
一、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425
二、反射中枢内兴奋传递的特征 425
三、中枢抑制 426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428
一、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429
二、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430
三、痛觉 431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33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33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434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35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36
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37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438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 438
二、自主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功能 440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 442
一、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 442
二、觉醒和睡眠 443
三、学习与记忆 444
四、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一侧优势 446
第十一章 视觉、听觉与前庭感觉 448
第一节 视觉 448
一、眼的基本结构 448
二、视像形成与眼的调节 449
三、瞳孔和瞳孔对光反射 451
四、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452
五、视力与视野 453
六、暗适应和明适应 454
第二节 听觉 455
一、外耳的功能 455
二、中耳的功能 455
三、内耳(耳蜗)的功能 456
第三节 前庭感觉 457
一、前庭器官的结构特点 457
二、前庭器官的功能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