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引言第一节 现场的证词(一) 1
冰心李道静溪公南星王余杞 袁犀第二节 现场的证词(二) 3
周作人 毛泽东沈兼士徐祖正刘书琴孔德学校顾随杨永芳郭绍虞蒋梦麟北京大学王龙杨嵩岩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认识中国沦陷区文学的历史过程 9
中国日本占领区文学完全否定期新时期的转机 纳入文学史依然漠视沦陷区文学的原因第二节 殖民语境与民族文学的可能性 16
文化身份沦陷区言说环境皇民化康德文化在华北的台湾和东北作家北京的文化魅力第三节 抗战时期华北文学的多维参照 26
侵略和反侵略战争制约下的文学格局前苏联德法等国文学的分化日本文学的一统化和中国文学的多样性第四节 抗战时期的华北文学整体观 32
主流城市文学出版物作家的自然群落和社会群落主要文学样式乡土文学及其意义第二章 日本对沦陷区文艺的政治干预第一节 殖民文化统治和奴化宣传措施 47
军国主义日本与纳粹德国比较日本的“大陆思想战”国策伪政权的宣传运动和“中心思想”第二节 日本当局方面与华北沦陷区文坛 53
日本华北驻屯军龟谷利一日本兴亚院华北联络部志智嘉日本文学报国会林房雄《华文大阪每日》第三节 宣扬皇国文化的大东亚文学 65
“大东亚共荣圈”大东亚文学者大会《大东亚文学》文本分析第四节 华北沦陷区汉奸文学文本分析 79
基本特征奖金征文 短期专题征文特定体裁长期征文第三章 华北沦陷区的文学文献第一节 相对超脱的校园出版物 84
燕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学院辅仁大学汇文中学北京大学文学院天津工商学院第二节 报纸及其文艺副刊 90
晨报 新民报武德报 民众报实报新北京报其它报纸 庸报第三节 官办刊物中的独立文学空间 97
武德报社庞大的期刊群华北作家协会的刊物 新民印书馆的刊物新民会刊物中国东亚联盟协会会刊华北善邻会会刊其他第四节 民办刊物的形制与文学姿态 126
兼顾文学的画报和画刊纯文艺杂志综合通俗刊物学术文史期刊第五节 文艺书籍的出版发行 139
新民印书馆华北文化书局(武德报社)民营出版机构自费出书报刊社的书籍出版 艺术与生活社的丛书第四章 华北文坛的文学运动与思潮第一节 文艺社团及活动 145
青年作家协会 华北文艺协会华北作家协会沦陷区统一文学团体的筹组第二节 中日同人文艺社团 157
文园社艺文社在京日侨文学中薗英助与抗日戏剧家陆柏年第三节 文艺口号的更迭演变 166
“建设新文艺” “文艺复兴” “和平文学”“增产文学” “国民文学”第四节 文学艺术问题论争 177
色情文学论战关于乡土文学木刻问题论战小说的内容与形式问题讨论第五章 周作人:高级伪吏与自由文人第一节 戏剧性的附逆过程和汉奸行径 193
文坛名宿留平引发全国性的关注堕入与殖民者合作的深渊思想根源和突发事件为汉奸罪开脱理由难以成立第二节 挑战日本文学报国会与破门事件 203
在日本向周作人发难所列主要罪状找寻内奸断绝与沈启无的师生关系日本作家片冈铁兵的道歉周作人取胜的原因第三节 被误读的沦陷期散文旗帜 213
散文大家的永久魅力入世时文与出世散文八部散文集两类散文简析第四节 阿谀日本的日本“再认识” 217
战前的“日本店” 沦陷期重新开张赞美日本文化通过日本文学论证”大东亚主义”的合理性第五节 抵制“思想战”的中国文学思想叙事 220
坚持中国思想没有问题意在驳斥官方的“中国思想”论说反拨意义有限的原因为既存殖民体制张目第六章 官方文场与资深作家第一节 华北作家协会干事长柳龙光 228
影影绰绰的经历文艺创作文学组织活动政治身份试析第二节 赵荫棠:跻身主流文坛的语言学家 235
与鲁迅的交往沦陷期的小说创作徒劳呼唤提高文人收入回忆散文的价值第三节 沈启无:“亲日”文人的起落漂泊 242
国学学者依赖日本人的文学活动文学革命旗手梦的破灭新诗创作第四节 陈绵:西洋博士的戏剧人生 247
中国旅行剧团时期大导演改编话剧从被宪兵拘留到进入官方文坛落寞的晚年第五节 其他作家 252
钱稻孙杨丙辰毕树棠俞平伯萧菱王石子第七章 居京台湾作家与民族文化认同第一节 张深切:弘扬中华文化的活动家 259
台湾新文学作家到北京实践文化救国《中国文艺》战争观与和平观不屈服的反日志士第二节 张我军:从日语专家再度转归文学 264
台湾新文学奠基者日语专家参加大东亚文学者大会之辨白话文创作的意义译介日本文学自然主义和白桦派第三节 钟理和:记录下身份认同困境与困惑 277
为爱出走自刊小说集70年代旧作重提北京人的劣根性批判与民族认同危机文化原乡第四节 洪炎秋:在北京为台湾鸣不平 281
北大农学院留平财产保管委员杂文中的故乡殖民地台湾的两难困境抵制语言殖民的读史诵经第八章 东北作家群与回归新文学第一节 袁犀:反抗与隐忍张力下的文学探寻 284
沦陷期留平最好的小说家表里不一造成的灵与肉的磨难美丑善恶的现实主义再现异常心态的多元探索第二节 梅娘:鼎贵家庭背景与平民女权视角 300
展示女人的不幸和人世间的不平水族系列小说精巧的短篇小说日本文学翻译与张爱玲和苏青比较第三节 黄军:飘泊者笔下的兵灾与田园 316
行走路上的文学追求乡土小说不落俗套的“风花雪月”徘徊在革命边上的人生宿命第四节 萧艾:旧京社会众生相的画师 325
出手不凡的京俗风景线 市井小说的艺术特点两性悲喜剧中的个人与社会第五节 山丁:来自白山黑水的浑厚乡风 328
在北满汲取左翼营养东北乡土文学的提倡者和实践者逃到北京进入主流文坛第六节 其他作家 332
王则王介人共鸣戈壁百灵辛嘉 鲜文第九章 华北沦陷区文坛新进作家第一节 高深:绝望境遇中的反讽与抗争 340
沦陷期生活史的缩影日军入城式文本分析国旗问题 反封建故事 诗歌中的民族情结死亡阴影中的挂虑与情怀第二节 雷妍:冲破生存重压的女性文学梦寻 349
传统乡村记忆为女人的命运申诉形形色色的情爱悲喜剧孩童视角观照下的非人世界 黎明前的呐喊第三节 马骊:大胆直面战乱中的农民厄运 358
从军人到作家 华北沦陷期农村的全景图乡村生死路 《太平愿》第四节 关永吉:寓反抗于乡土的无畏呐喊者 363
反抗活动家近代农村变迁图构建影射现实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在杂文中驳斥殖民文化统治第五节 其他作家 371
沙里张金寿何一鸿穆穆萧菱曹原杨鲍田秀峰李木第十章 道路各异的校园作家第一节 毕基初:抵抗侵略与祭奠青春 381
《盔甲山》:意味深长的“绿林故事”《山城》:“革命”加“恋爱”散文:悲哀时代的个人情感雕像新诗:从爱情到战斗胜利之后:现实主义的深化第二节 吴兴华:贯通中西的诗艺探索 394
发现吴兴华的历史生平时代诗歌创作及其意义诗歌翻译与莎学贡献第三节 张秀亚:纯情孤高与公教情结 410
强烈的民族情感对于爱的迷茫和感悟皈依耶稣后的宗教小说 凄美长诗的形式探索第四节 林榕:散文家兼首席批评家 416
起步于北方左翼文学运动校园文艺中坚在平淡中阐发人生况味的散文恪守新文学传统的当下批评第五节 查显琳:从戎不投笔的“色情”作家 421
望门才子诗歌:情感沸腾的结晶小说:悠游札记“色情”文本分析第六节 其他作家 428
李韵如和朱炳荪赵宗濂谢人堡秦佩珩汪玉岑纪莹婉君白金顾视 李滋第十一章 新作迭出的新文学名家第一节 闻国新:秉承京派与屈就现状 442
乡镇与城市贫民的辛酸故事京郊民俗与农村青年的城市化之路丧失民族立场的应时之作第二节 王朱:执著关注下层风尘女 449
被损害与被侮辱的妇女形象 社会反响和论争与公孙嬿比较陡然淡出沦陷文坛第三节 程心枌:鼓吹和实践幽默 455
在两性关系上找寻幽默题材 小说的社会意义讽刺得以形成的手法与萧艾比较第四节 江寄萍:勤奋写作的随笔大家 459
清淡流畅的散文知识小品感时伤生的杂文早逝后的强烈反响反响强烈的原因第十二章 继续执笔的作家学人第一节 武侠小说作家 463
通俗小说白羽赵焕亭还珠楼主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 萧仲纳第二节 通俗小说作家 470
耿小的陈慎言刘云若 左笑鸿杨六郎李薰风第三节 青年教师作家 479
南星麦静 李曼茵朱英诞林培志寒流第四节 文化人和“古城文学家” 487
郭绍虞常风 顾随 王森然 冰心李霁野凌叔华胡絜青朱肇洛郑骞 商鸿逵结语 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