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背景 1
1.2通信系统 2
1.3物理层 3
1.4数据链路层 4
1.5本书概要 6
第2章 传播与噪声 8
2.1引言 8
2.2自由空间传播 9
2.3地面传播:物理模型 14
2.4地面传播:统计模型 22
2.5室内传播 25
2.6移动无线电的局域传播影响 26
2.7信道分类 36
2.8噪声与干扰 47
2.9链路计算 56
2.10课题实例1:Okumura-Hata实验模型 62
2.11课题实例2:无线局域网 65
2.12课题实例3:脉冲无线电和超宽带技术 68
2.13小结与讨论 72
附加习题 73
第3章 调制和频分多址 78
3.1引言 78
3.2调制 79
3.3线性调制技术 81
3.4脉冲成形 87
3.5线性调制信号和带通系统的复数表示 92
3.6数字已调信号的信号空间表示 95
3.7非线性调制技术 98
3.8频分多址 107
3.9备受关注的两个实际问题 108
3.10无线通信中各种调制策略的比较 111
3.11信道估计和跟踪 114
3.12接收机性能:误比特率 119
3.13课题实例1:正交频分复用 121
3.14课题实例2:无绳通信 126
3.15小结和讨论 128
附加习题 128
第4章 编码与时分多址 134
4.1引言 134
4.2取样 136
4.3为什么取样之后要进行编码 137
4.4香农信息论 138
4.5语音编码 141
4.6差错控制编码 144
4.7卷积码 146
4.8卷积码的最大似然译码 150
4.9维特比算法 151
4.10交织 154
4.11卷积码的噪声性能 159
4.12turbo码 161
4.13无线通信的信道编码策略的比较 167
4.14RF调制 170
4.15信道估计和均衡中的基带处理 171
4.16时分多址 175
4.17课题实例1:GSM 178
4.18课题实例2:联合均衡和译码 180
4.19课题实例3:随机接入技术 183
4.20小结和讨论 188
附加习题 189
第5章 扩频和码分多址 194
5.1引言 194
5.2直接序列调制 195
5.3扩频码 199
5.4CDMA在无线通信中的优点 210
5.5码同步 219
5.6信道估计 221
5.7功率控制:远-近问题 222
5.8FEC编码和CDMA 224
5.9多用户检测 226
5.10蜂窝环境下的CDMA 228
5.11跳频扩频 231
5.12课题实例1:IS-95 235
5.13课题实例2:GPSS 242
5.14课题实例3:蓝牙系统 243
5.15课题实例4:WCDMA 245
5.16课题实例5:Wi-Fi 249
5.17小结和讨论 251
附加习题 252
第6章 分集、容量和空分多址 256
6.1引言 256
6.2“接收空间分集”技术 257
6.3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 270
6.4接收机已知信道时的MIMO信道容量 274
6.5信道矩阵的奇异值分解 281
6.6MIMO无线通信中的空-时码 284
6.7差分空-时分组码 299
6.8空分多址和智能天线 306
6.9课题实例1:BLAST结构 314
6.10课题实例2:分集、空-时分组码和V-BLAST 323
6.11课题实例3:锁眼信道 329
6.12小结与讨论 331
附加习题 332
第7章 无线体系构架 340
7.1引言 340
7.2各种多址技术的比较 340
7.3OSI参考模型 343
7.4OSI模型和无线通信 345
7.5MAC子层信号传输和协议 346
7.6功率控制 348
7.7切换 351
7.8网络层 352
7.9课题实例1:无线电话网络标准 355
7.10课题实例2:无线数据网标准 356
7.11课题实例3:IEEE802.11MAC 358
7.12小结和讨论 359
习题 359
附录A 傅里叶理论 362
附录B 贝塞尔函数 372
附录C 随机变量与随机过程 374
附录D 匹配滤波器 384
附录E 误差函数 389
附录F MAP算法 392
附录G MIMO链路的容量 393
附录H 特征分解 402
附录I 自适应阵列天线 404
词汇表 410
参考文献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