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绪论 1
第一章 导言 1
第一节 音韵学与语音学 1
第二节 音韵学的功用 2
第二章 音韵学对汉语语音结构的分析和归纳 9
第一节 音韵学对汉语声母的分析 9
第二节 音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分析 17
第三节 音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归纳 22
第二编 中古音 26
第三章 《广韵》 26
第一节 《广韵》以前的韵书 26
附录一 《切韵·序》注 32
第二节 《广韵》的产生 36
第三节 《广韵》的版本 38
第四节 《广韵》的体例 40
附录二 《广韵》韵例 41
第五节 《广韵》的四声配合 42
第六节 根据《广韵》探求中古音的方法 47
第七节 《广韵》的声类和声母 52
第八节 《广韵》的韵类和韵母 62
第四章 《韵镜》 84
第一节 《韵镜》的产生和作用 84
第二节 《韵镜》的体例 86
附录三 《韵镜》图例 87
第三节 《韵镜》对中古声母和韵母的分析 95
第四节 《韵镜》和《广韵》在考察中古音中的互补作用 102
第五章 中古音系 104
第一节 中古音的声母 104
第二节 中古音的韵母 109
第三节 中古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 116
第四节 中古音的声调 119
第六章 《广韵》一系的韵书和韵图 124
第一节 《广韵》以后的几种韵书 124
一、《景德韵略》 124
二、《集韵》 124
三、《礼部韵略》 126
四、《五音集韵》 127
五、《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129
六、《古今韵会举要》 133
第二节 《韵镜》以后的几种韵图 135
一、《七音略》 135
二、《四声等子》 139
三、《切韵指掌图》 142
四、《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145
第三编 近代音——从中古音到北京音的变化 148
第七章 近代音 148
第一节 《中原音韵》 148
第二节 《韵略易通》 150
第三节 近代音的声、韵、调 151
第八章 从中古音到北京音的变化 157
第一节 声母的变化 157
第二节 韵母的变化 164
第三节 声调的变化 170
附论一 根据今音辨识中古音方法说略 173
附论二 古入声字辨识三法 185
附论三 反切概说 194
第四编 上古音 215
第九章 上古音的声母 215
第一节 研究上古声母的材料和方法 215
第二节 研究上古声母的几项重要结论 217
一、古无轻唇音 217
二、古无舌上音 222
三、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 225
四、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 226
五、照二归精说 228
第三节 上古声母系统及拟音 230
第十章 上古音的韵部 235
第一节 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 235
第二节 清代以前研究上古韵部的简况 240
第三节 清人研究上古韵部所取得的成就 243
一、顾炎武的古韵分部 243
二、江永的古韵分部 248
三、段玉裁的古韵分部 254
四、戴震的古韵分部 258
五、孔广森的古韵分部 262
六、王念孙的古韵分部 265
七、江有诰的古韵分部 267
一、章太炎的古韵分部 275
第四节 清代以后对上古韵部的研究 275
二、黄侃的古韵分部 276
三、王力的古韵分部 277
四、罗常培、周祖谟的古韵分部 280
第五节 上古韵部系统及拟音 282
附录四 十三家古韵分部异同表 284
第十一章 上古音的声调 285
第一节 清人对上古声调的研究 285
一、顾炎武的“四声一贯”说 285
二、江永的四声说 287
三、段玉裁的古无去声说 288
四、王念孙、江有诰的四声说 288
第二节 今人对上古声调的研究 289
一、王力的古无去声说 290
二、周祖谟的古四声说 295
第三节 对上古声调的考察 301
附论四 长入说质疑 310
第十二章 阴阳对转与因声求义 327
第一节 阴阳对转 327
一、孔广森的阴阳对转说 327
二、章太炎的阴阳对转说 328
第二节 因声求义 334
一、因声求义的理据 335
二、汉语声同义通例证 338
三、因声求义例举 344
四、因声求义的流弊及其限制 355
主要参考文献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