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前期〕 1
第一章 河朔诗派 3
甲 河朔诗派的由来 3
乙 河朔诗派的特色 3
丙 几位代表诗人 6
第二章 岭南诗派 19
甲 岭南诗派的风格特色 19
乙 屈大均 21
丙 陈恭尹 29
丁 释函可 40
第三章 顾炎武 52
甲 顾炎武的先进思想对其诗作的影响 53
乙 顾炎武的诗论反映在诗作上的特点 54
丙 顾炎武诗作的艺术特色 60
丁 顾炎武诗对清诗的影响 66
第四章 虞山诗派 71
甲 虞山诗派的兴起 71
乙 钱谦益 72
丙 冯舒与冯班 94
第五章 娄东诗派 108
甲 娄东诗派的兴起 108
乙 吴伟业 109
丙 “梅村体”传人之一——吴兆骞 134
丁 “梅村体”传人之二——陈维崧 150
第六章 秀水诗派 168
甲 秀水诗派的产生 168
乙 朱彝尊 170
丙 秀水诗派的变化 197
第七章 神韵诗派 203
甲 神韵诗派的兴起 203
乙 王士祯 204
丙 神韵派及其影响 233
第八章 清初宗宋派 240
甲 清初宗宋派的产生 240
乙 清初宗宋派诗人 240
丙 查慎行 262
第九章 饴山诗派 284
甲 饴山诗派的产生 284
乙 赵执信 284
丙 流派及其影响 295
〔中期〕 300
第十章 浙派 300
甲 浙派的产生 300
乙 厉鹗生平及其诗论 302
丙 厉鹗的诗 306
丁 对浙派的评价 312
第十一章 格调诗派 323
甲 格调说产生的原因 323
乙 沈德潜提倡格调说的主客观条件 324
丙 沈德潜诗的分析 328
丁 格调派 334
戊 对格调派的批判 335
第十二章 肌理诗派 341
甲 肌理说的“义理”和这一诗论产生的产因 341
乙 从“文理”角度看肌理说的理论价值 344
丙 论翁方纲的诗 346
丁 肌理派诗人及其影响 353
第十三章 性灵诗派 359
甲 性灵派产生的原因 359
乙 袁枚及其诗 361
丙 赵翼及其诗 370
丁 张问陶及其诗 376
戊 性灵派的影响及其历史评价 381
第十四章 桐城诗派 393
甲 桐城诗派的形成 393
乙 桐城诗派的诗论 394
丙 刘大櫆、姚鼐和方东树、梅曾亮的诗 405
丁 流派与影响 424
第十五章 高密诗派 435
甲 高密诗派兴起的原因 435
乙 高密派的诗论 436
丙 李宪噩与李宪乔 438
丁 二李的追随者 442
戊 对高密诗派的评价 446
第十六章 常州诗派 450
甲 常州诗派的产生 450
乙 常州诗派的诗论 453
丙 常州诗派的杰出诗人黄景仁 457
丁 常州诗派及其影响 470
〔后期〕 478
第十七章 龚自珍 478
甲 生平 478
乙 诗论 479
丙 龚诗的悲剧意识 485
丁 龚诗对近代诗的影响 488
第十八章 宋诗运动和同光体 498
甲 产生的原因 498
乙 狭义宋诗派的诗论 501
丙 两位代表诗人 505
丁 结论 525
第十九章 汉魏诗派 531
甲 汉魏派产生的原因 531
乙 王闿运生平简介 533
丙 王闿运的诗论 534
丁 王闿运的诗作 539
戊 结论 548
第二十章 中晚唐诗派 551
甲 产生的原因 551
乙 樊增祥的生平和诗论 552
丙 樊增祥的诗作特色 556
丁 中晚唐派的影响 571
第二一章 诗界革命派 578
甲 诗界革命派的历史意义 578
乙 黄遵宪的诗论与诗作 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