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无线通信基础 6
1.1 无线电波 6
1.1.1 无线电波段的划分 6
1.1.2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8
1.2 调制与解调 12
1.2.1 幅度调制 14
1.2.2 角度调制 15
1.3 数字通信 16
1.3.1 基本概念 16
1.3.2 语音编码(信源编码) 21
1.3.3 数字调制技术 21
1.3.4 信道编码与差错控制技术 25
1.3.5 扩频通信技术 26
1.4 数据通信与网络 29
1.4.2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30
1.4.1 数据通信的特殊性 30
1.4.3 数据通信的信息交换方式 31
1.4.4 数据通信的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34
1.4.5 帧中继与ATM 38
习题与思考题 39
第2章 现代短波通信 40
2.1 概述 40
2.2.1 短波的传播方式 41
2.2 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41
2.2.2 最高可用频率(MUF) 43
2.2.3 多径传播问题 44
2.2.4 衰落 45
2.2.5 多普勒频移 46
2.3 单边带(SSB)短波通信 47
2.3.1 单边带通信原理 47
2.3.2 单边带调制的特点及其技术问题 49
2.3.3 短波单边带信号的产生 51
2.3.4 单边带发射机和接收机 54
2.4.1 传输高速数据信号的调制技术 56
2.4 短波数据通信技术 56
2.4.2 时频组合调制 57
2.4.3 分集接收技术 58
2.4.4 差错控制技术 60
2.5 短波自适应选频技术 60
2.5.1 自适应选频的基本原理 61
2.5.2 实时信道估值(RTCE)技术 62
2.5.4 自适应控制技术 70
2.5.3 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 70
2.6 短波扩频与跳频通信 71
2.6.1 短波直接扩频通信系统 71
2.6.2 短波跳频扩频通信技术 71
2.7 短波通信网 73
2.7.1 短波自适应通信网 73
2.7.2 短波跳频通信网 79
2.8.1 短波通信技术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82
2.8 短波软件无线电技术 82
2.8.2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 83
2.8.3 短波软件无线电原理与结构 84
2.8.4 短波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86
习题与思考题 89
第3章 微波通信 90
3.1 概述 90
3.2 微波通信的特点 91
3.3 微波的视距传播特性 92
3.3.1 天线高度与传播距离 92
3.3.2 微波的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93
3.3.3 地面效应和大气效应 94
3.4 微波中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方式 96
3.4.1 系统组成 96
3.4.2 中继方式 97
3.5 PDH微波中继通信系统 100
3.5.1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PCM/TDM复用方式 101
3.5.2 PDH的复接原理 105
3.6 SDH微波中继通信系统 111
3.6.1 SDH的速率等级与帧结构 111
3.6.2 SDH的复用原理和映射方法 117
3.6.3 SDH微波通信的技术特点 121
3.6.4 SDH微波通信的关键技术 121
习题与思考题 125
第4章 数字移动通信 126
4.1 概述 126
4.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126
4.1.2 移动通信的特点 127
4.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电波传播 129
4.2 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 132
4.2.1 蜂窝形小区制区域覆盖原理 132
4.2.2 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组网技术 137
4.3.1 多址方式 141
4.3 移动通信的主要关键技术 141
4.3.2 系统容量 144
4.3.3 功率控制 145
4.3.4 切换技术 147
4.4 GSM系统 149
4.4.1 系统结构 150
4.4.2 网络结构 151
4.4.3 信号帧结构与信道分类 152
4.4.4 区域定义、用户编号与识别 153
4.4.5 GSM网的移动通信管理与控制 155
4.4.6 GSM的信号处理技术 161
4.5 通向3G的里程碑——GPRS 163
4.5.1 GPRS的主要特点和应用 163
4.5.2 GPRS网络的实现 164
4.5.3 GPRS的移动性管理和会话管理 166
4.6 CDMA系统 169
4.6.1 CDMA移动通信工作原理 170
4.6.2 CDMA蜂窝移动通信的优点 171
4.6.3 N-CDMA(IS-95)系统 172
4.6.4 N-CDMA系统的主要特色技术 174
4.7 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177
4.7.1 全球性的3G无线传输标准 177
4.7.2 三种代表性3G系统制式的主要特点 178
4.7.3 后3G和4G移动通信的展望 180
习题与思考题 181
第5章 卫星通信 182
5.1 概述 182
5.2 卫星通信系统 182
5.2.1 卫星与卫星轨道 182
5.2.2 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184
5.2.3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工作方式 185
5.2.4 卫星通信的特点 188
5.3.1 评价卫星通信质量的参数和基本技术指标 189
5.3 卫星通信链路与设备 189
5.3.2 主要星载设备和地球站设备 192
5.4 卫星通信体制与多址技术 196
5.4.1 卫星通信体制 196
5.4.2 多址连接技术 197
5.4.3 多址分配技术 205
5.4.4 ALOHA方式 207
5.5 INTELSAT及其通信技术 209
5.5.1 国际通信卫星系统发展概况 210
5.5.2 中数据速率载波系统(IDR) 211
5.5.3 国际卫星通信组织的商用业务(IBS) 213
5.5.4 TDMA(时分多址)技术 214
5.5.5 VISTA技术 216
5.6 VSAT卫星网络系统与技术 217
5.6.1 VSAT系统概述 218
5.6.2 VSAT的网络结构与组网方式 221
5.6.3 VSAT网络的多址技术 226
5.6.4 VSAT网络协议 228
5.7 卫星移动通信技术 234
5.7.1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特点和主要技术 234
5.7.2 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235
5.7.3 中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238
习题与思考题 242
第6章 数字广播电视 243
6.1 数字音频广播 243
6.1.1 数字音频广播(DAB)系统 243
6.1.2 DAB的传输模式和工作频段 245
6.1.3 DAB的数据广播业务 245
6.1.4 DAB的主要关键技术 246
6.1.5 数字AM广播 248
6.2 数字电视 256
6.2.1 世界主要数字电视标准 257
6.2.2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复杂性 258
6.2.3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干扰和失真 259
6.2.4 DVB传输系统与关键技术 261
6.2.5 DVB-T地面广播电视传输系统 265
6.3 卫星数字广播 271
6.3.1 卫星广播的发展 271
6.3.2 卫星广播系统 273
6.3.3 卫星数字电视广播 275
6.3.4 卫星数据广播 279
6.3.5 卫星数字声音广播 280
习题与思考题 282
第7章 无线局域网 283
7.1 概述 283
7.1.1 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历史 283
7.1.2 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特点 285
7.1.3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289
7.2 室内电波传播模型 290
7.3.1 IEEE 802.11标准概述 291
7.3 IEEE 802.11标准 291
7.3.2 IEEE 802.11标准的拓扑结构 292
7.3.3 媒体访问控制层 294
7.3.4 物理层 296
7.4 IEEE 802.11b标准 299
7.4.1 概况 299
7.4.2 多速率支持 299
7.5 IEEE 802.11a标准 300
7.5.1 概况 300
7.5.2 IEEE 802.11a标准的PLCP子层 302
7.6 IEEE 802.11g标准 303
7.7 IEEE 802.11系列标准比较 304
7.8 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的互通 305
7.8.1 WLAN与GPRS互通方案 305
7.8.2 WLAN与WCDMA互通方案 307
7.9.1 IEEE 802.16标准 309
7.9 无线宽带接入的IEEE 802.16标准 309
7.9.2 与IEEE 802.11标准的比较 310
7.9.3 IEEE 802.16标准的技术展望 311
习题与思考题 313
第8章 Ad Hoc网络 314
8.1 基本概念 314
8.1.1 移动AdHoc网络的产生背景与历史 314
8.1.2 移动Ad Hoc网络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314
8.1.3 移动Ad Hoc网络的特点 315
8.2 链路自适应技术 316
8.2.1 自适应编码调制 316
8.2.2 功率控制 316
8.2.3 混合ARQ(HARQ) 317
8.2.4 自适应资源分配 319
8.3 Ad Hoc无线网络协议 321
8.3.1 MAC协议 321
8.3.2 单播路由协议 324
8.3.3 组播路由协议 328
8.3.4 传输层协议 331
8.4 Ad Hoc网络安全 335
8.4.1 安全威胁 336
8.4.2 入侵检测(IDS) 336
8.5 蓝牙Ad Hoc网络 339
8.5.1 蓝牙概述 340
8.5.2 蓝牙协议 342
8.5.3 蓝牙Ad Hoc网络 344
8.6.2 家庭区域网络 347
8.6.1 移动办公 347
8.6 Ad Hoc网络应用的发展前景 347
8.6.3 无线传感器网络 348
8.6.4 紧急和灾难场合 349
8.6.5 无线个人网 349
8.6.6 军事应用 351
8.6.7 小结 352
习题与思考题 352
9.1.1 光通信的历史 354
第9章 无线激光通信 354
9.1 概述 354
9.1.2 激光 356
9.1.3 激光通信 357
9.1.4 微波与无线激光通信的比较 360
9.1.5 无线激光通信的优势 362
9.1.6 无线激光通信的应用 363
9.1.7 无线激光通信进展 364
9.2 无线激光通信的基本原理 372
9.2.1 从贝尔的光电话看无线激光通信的基本构件 372
9.2.2 无线大气激光通信系统的主要构件原理 373
9.2.3 无线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架 381
9.2.4 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382
9.3 无线大气激光通信光信道的损耗特性 384
9.3.1 无线大气激光通信信道的衰减 384
9.3.2 光发射、接收端机的效率 385
9.3.3 几何损耗 387
9.3.4 大气信道衰减 389
9.4 瞄准、捕获和跟踪(ATP) 391
9.4.1 ATP子系统结构组成 391
9.4.2 ATP子系统控制流程 392
9.4.3 ATP子系统相关技术 394
9.5 无线激光通信系统设计实例 395
9.5.1 总体功能和结构 395
9.5.2 参数确定 396
9.5.3 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考虑 397
9.6 室内无线激光通信 398
9.6.1 红外光的特点 398
9.6.2 红外链路的设计 400
9.6.3 影响红外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 401
9.6.4 红外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 402
9.6.5 红外线数据协会(IrDA) 403
习题与思考题 404
10.1 正交频分多路调制(OFDM)技术 406
第10章 无线通信新技术 406
10.1.1 简介 407
10.1.2 正交频分复用原理 409
10.1.3 OFDM的同步、调制与解调 410
10.2 多天线与空时处理技术 410
10.2.1 简介 410
10.2.2 MIMO信道模型 413
10.2.3 MIMO系统容量 415
10.2.4 MIMO系统中的空时编码 417
10.3 超宽带(UWB)技术 419
10.3.1 简介 419
10.3.2 UWB无线物理层协议 421
10.3.3 UWB应用前景 423
10.3.4 WLAN/WPAN标准 424
习题与思考题 426
主要参考文献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