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1
上篇 1
第一章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
一、什么是哲学 1
二、哲学基本问题 3
三、哲学基本派别及其历史演变 4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7
第二节 世界的物质性 10
一、物质及其根本属性 10
二、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与空间 13
第三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及作用 15
一、意识的起源 15
二、意识的本质 17
三、意识的作用 19
第二章 世界的运动变化及对世界的认识 22
第一节 世界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 22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22
二、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 27
第二节 认识的基础、本质和过程 31
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1
二、认识的本质及其与实践的相互作用 33
三、认识的辩证发展 35
第三节 真理与价值 37
一、真理的客观性及其辩证发展 37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39
三、价值及其与真理的关系 41
第三章 社会历史的本质 44
第一节 社会历史的基本前提与社会基本结构 44
一、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 44
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决定力量 46
三、社会的基本结构 50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55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55
二、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57
三、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61
第三节 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64
一、社会进步的必然性 64
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选择性 66
三、人的全面发展 69
中篇 72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72
第一节 近代中国国情与历史主题 72
一、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72
二、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 75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民主革命的转变 78
第二节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78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与基本纲领 79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85
四、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理论 91
第五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94
第一节 独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94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 94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基本思想 95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及其经验 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101
一、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01
二、社会主义矛盾学说 103
第六章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0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反思 107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07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09
三、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思考 109
第二节 什么是社会主义 111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112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1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17
第三节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25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12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37
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142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47
第七章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52
第一节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152
一、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55
二、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56
三、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59
第二节 怎样建设党 162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62
二、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172
第一节 道德的内涵 177
下篇 177
第八章 道德与人生 177
一、道德的涵义和特点 178
二、道德评价及其作用 180
第二节 弘扬优良道德 184
一、优良道德的基本内涵 184
二、道德修养的途径 189
第三节 大学生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范 193
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 194
二、社会和校园道德的具体规范 195
一、环境的改变与困惑 200
第九章 人生转折的适应与发展 200
第一节 人生转折与困惑 200
二、环境的适应与发展 202
第二节 学会学习 205
一、掌握大学学习的特点与方法 205
二、形成良好的学风与习惯 209
三、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212
第三节 塑造健康的心理 214
一、心理素质与人生发展 214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 215
三、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若干艺术 220
一、人际交往与大学生的发展 222
第四节 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222
二、培育真挚的友谊 224
三、创造完美的爱情 226
第十章 人生意义的追寻与实现 229
第一节 人生价值与意义 229
一、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 229
二、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232
三、创造辉煌的人生 235
第二节 人生的理想与信念 237
一、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238
二、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240
三、实现自身的人生理想 242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44
第三节 做坚定的爱国者 244
二、全球化与爱国主义 246
三、做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250
第四节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53
一、时代特征与基本国情 253
二、为振兴中华而立志成才 257
第十一章 法的基本理论 261
第一节 法与法治 261
一、什么是法、法律 261
二、法的特征 262
三、我国的法律体系、法律制定 263
四、法治的含义 265
第二节 法的作用与价值 268
一、法的作用 268
二、法的价值 270
第三节 法律意识 271
一、法律意识的含义 271
二、需要特别强化的现代法律意识 272
第十二章 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279
第一节 民法概述 279
一、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279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280
一、自然人 281
第二节 民事主体 281
二、法人 284
三、非法人组织 286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287
一、民事法律行为 287
二、无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288
三、代理 289
第四节 财产所有权 291
一、财产所有权的内容 291
二、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 292
一、债的概述 293
第五节 债权 293
二、债的履行、担保和消灭 294
三、合同法 295
第六节 人身权 297
一、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 297
二、人身权的种类 298
第七节 知识产权 299
一、著作权 299
二、专利权 300
三、商标权 301
三、侵权的民事责任 303
二、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303
一、民事责任概述 303
第八节 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 303
四、诉讼时效 304
第九节 婚姻、继承法律制度 305
一、婚姻法概述 305
二、结婚 306
三、离婚 307
四、继承权 308
第十三章 犯罪及其制裁 311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311
一、犯罪构成的要件 312
第二节 犯罪构成 312
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320
第三节 犯罪的停止形态 321
一、犯罪预备 321
二、犯罪未遂 322
三、犯罪中止 323
第四节 共同犯罪 324
第五节 犯罪的制裁 325
一、刑罚的概念和种类 325
二、刑罚的具体运用 329
主要参考文献 337
后记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