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兴保等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10484044
  • 页数:45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 1

概述 1

第一章 抗原 5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5

第二节 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条件 5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7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11

第五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12

第六节 超抗原和有丝分裂原 13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 16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16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抗原性 20

第三节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及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21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合成的遗传学特点 23

第五节 抗体的制备 25

第六节 免疫球蛋白异常 26

第三章 补体系统 28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28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29

第三节 补体激活的调控 32

第四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33

第五节 补体系统的异常与疾病 35

第一节 免疫器官 36

第四章 免疫系统 36

第二节 免疫细胞 38

第三节 细胞因子 46

第五章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49

第一节 MHC基因结构 49

第二节 HLA的遗传特性 51

第三节 HLA基因产物的结构、分布及功能 53

第四节 HLA的生物学意义 55

第六章 免疫应答 58

第一节 概述 58

第二节 免疫应答的过程 58

第三节 免疫应答的调节 64

第四节 免疫耐受 68

第七章 超敏反应 72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72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77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79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82

第五节 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84

第六节 超敏反应的比较 85

第八章 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87

第一节 自身免疫现象 87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 88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89

第九章 免疫学应用 97

第一节 免疫学检测技术 97

第二节 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 108

第二篇 微生物学 116

概述 116

第十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19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119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121

第三节 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129

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 132

第十一章 细菌的生理 132

第二节 细菌的代谢 133

第三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138

第四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139

第十二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142

第一节 细菌的分布 142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144

第十三章 噬菌体 149

第一节 生物学性状 149

第二节 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 150

第三节 噬菌体的应用 151

第一节 细菌性状变异的实例 152

第十四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152

第二节 细菌变异的物质基础 153

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 154

第四节 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 157

第十五章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159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159

第二节 机体的抗菌免疫 162

第三节 感染的发生、发展与结局 165

第十六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67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 167

第二节 特异性预防和治疗 170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174

第十七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174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175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176

第四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179

第五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180

第六节 亚病毒 181

第十八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83

第一节 病毒感染及致病 183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类型 184

第三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185

第四节 抗病毒免疫 186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诊断 191

第十九章 病毒感染的诊断和 191

防治 191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预防 194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治疗 195

第二十章 真菌学概述 197

第一节 生物学性状 197

第二节 致病性与免疫性 199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201

第四节 防治原则 201

第二十一章 呼吸道传播的微生物 202

第一节 肺炎链球菌 202

第二节 脑膜炎奈瑟菌 203

第三节 结核分枝梭菌 205

第四节 白喉棒状杆菌 211

第五节 其他呼吸道感染的细菌 214

第六节 呼吸道病毒 219

第二十二章 消化道传播的微生物 225

第一节 肠道杆菌 225

第二节 弧菌属 234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 238

第四节 肉毒杆菌 239

第五节 肠道病毒 241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246

第二十三章 皮肤及创伤感染的微生物 246

第二节 链球菌属 250

第三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254

第四节 狂犬病病毒 259

第二十四章 人畜共患的微生物 262

第一节 布鲁菌属 262

第二节 鼠疫耶尔森菌 265

第三节 弯曲菌 267

第四节 炭疽芽胞杆菌 269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 271

第六节 鹦鹉热衣原体 274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276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276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278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283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 285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 285

第六节 己型与庚型肝炎病毒 286

第二十六章 性传播的微生物 287

第一节 淋病奈瑟菌 287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 288

第三节 解脲脲原体 292

第四节 衣原体 292

第五节 逆转录病毒 295

第六节 单纯疱疹病毒 300

第七节 人乳头瘤病毒 304

第二十七章 虫媒传播的微生物 306

第一节 立克次体 306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309

第三节 森林脑炎病毒 311

第四节 出血热病毒 312

第二十八章 条件感染的微生物 315

第一节 条件感染的细菌 315

第二节 白假丝酵母菌 320

第三节 新型隐球菌 322

第二十九章 其他微生物 324

第一节 EB病毒 324

第二节 巨细胞病毒 326

第三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327

附录:细菌L型生物学性状及临床意义 329

第三篇 寄生虫学 331

第三十章 总论 331

第三十一章 医学蠕虫概述 339

第三十二章 线虫 345

第一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345

第二节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350

第三节 其他寄生线虫 355

第一节 华支睾吸虫 366

第三十三章 吸虫 366

第二节 日本裂体吸虫 370

附录:尾蚴性皮炎 376

第三节 其他寄生吸虫 377

第三十四章 绦虫 383

第一节 链状带绦虫 383

第二节 肥胖带绦虫 387

第三节 细粒棘球绦虫 389

第四节 其他绦虫 392

第一节 概述 397

第三十五章 医学原虫 397

第二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399

第三节 疟原虫 403

第四节 其他寄生原虫 414

第三十六章 医学节肢动物 423

第一节 概述 423

第二节 常见节肢动物与疾病 426

第三十七章 寄生虫学实验诊断技术 437

第一节 病原检查技术 437

第二节 免疫检验技术 442

第三节 核酸检测技术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