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指导用书 综合知识 下 第4版 2006年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安徽省人事考试中心组织编写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12028029
  • 页数:3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综合知识一科的相关学习内容。

目录 3

综合知识(正编) 3

下册 3

第五编 法律基础知识 3

★第一章 法理学 3

第一节 法的概念 3

一、法的定义 3

二、法的本质和特征 3

第二节 法的作用与价值 6

一、法的作用 6

二、法的价值 8

第三节 法的起源和发展 9

一、法的起源 9

二、法的发展 10

第四节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12

一、法与经济 12

二、法与政治 13

三、法与道德 14

第五节 法的创制 15

一、法的制定 15

二、法的渊源 16

三、法律体系 17

四、法律规范 19

第六节 法的实施 20

一、法的实施的概念 20

二、法的实施的基本环节 20

三、法的遵守 21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22

第七节 法律关系 22

二、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23

三、法律事实 26

第八节 法律行为与法律监督 26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26

二、法律意识 27

三、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28

四、法律监督 29

第九节 法治的基本理念 30

一、法律至上 30

四、法律不溯及既往 31

五、法律必须具有稳定性 31

三、法律必须具有公开性 31

二、法律必须具有一般性 31

六、法律必须清晰明了 32

七、法律必须具有统一性 32

八、法律普遍得到遵守 32

九、审判独立 32

十、诉讼应当易行 33

★第二章 宪法 34

第一节 宪法的基本原理 34

一、宪法的概念、本质和特征 34

二、我国宪法的渊源形式 34

三、宪法的作用 35

四、宪政与宪法 36

五、宪法的修改和监督宪法的实施 37

一、国家性质 39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制度 39

三、国家结构形式 40

二、政权组织形式 40

四、国家经济制度 41

五、选举制度 42

六、基层民主制度 43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4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44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45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47

第四节 国家机构 47

一、国家机构概述 47

二、我国国家机构的体系及其职权 48

一、行政、行政权与依法行政 51

★第三章 行政法 51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51

二、行政法的概念 53

三、行政法的形式(渊源) 54

四、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55

五、行政法律关系 56

第二节 行政法主体 58

一、行政主体 58

二、行政公务员 60

三、行政相对人 62

第三节 行政行为法 63

一、行政行为概述 63

二、行政规范性行为 65

三、行政给付性行为 67

四、行政制裁性行为 74

五、行政干预性行为 77

六、行政指导性行为 79

第四节 行政救济法 82

一、行政责任 82

二、行政复议 82

三、行政赔偿 84

四、行政法监督 86

★第四章 行政诉讼法 88

第一节 行政诉讼法 88

一、行政诉讼与行政诉讼法 88

二、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和重要作用 89

三、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89

一、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91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 91

二、行政诉讼的管辖 93

第三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和行政诉讼证据 95

一、行政诉讼参加人 95

二、行政诉讼的证据 96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程序 97

一、起诉与受理 97

二、审理与判决 98

三、执行 99

四、涉外行政诉讼 100

第五节 行政诉讼判决、裁定与决定 101

一、行政诉讼判决 101

三、行政诉讼决定 103

二、行政诉讼裁定 103

▲第五章 民法 105

第一节 民法概述 105

一、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05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105

三、民法的适用范围 106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106

一、公民 106

二、法人 109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109

一、民事法律行为 109

二、代理 111

一、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112

第四节 民事权利 112

二、债权 113

三、知识产权 115

四、人身权 117

五、继承权 117

第五节 民事责任 118

一、违约责任 118

二、侵权责任 119

第六节 诉讼时效 119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和效力 119

二、诉讼时效的种类 120

三、诉讼时效的开始、中止、中断和延长 120

二、经济法律关系 121

一、经济法概念 121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 121

▲第六章 经济法 121

第二节 公司法 123

一、企业法概述 123

二、公司法 123

第三节 税法 126

一、税法概述 126

二、税法构成的基本要素 127

三、税收管理体制 128

四、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 129

第四节 金融法 130

一、金融法概述 130

三、外汇管理 131

二、货币管理 131

四、证券管理 132

第五节 市场管理法 134

一、产品质量法 134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 135

三、广告法 136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37

▲第七章 刑法 139

第一节 刑法概述 139

一、刑法的性质和任务 139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139

三、刑法的适用范围 140

第二节 犯罪 141

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141

二、犯罪构成 142

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144

四、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146

五、共同犯罪 147

第三节 刑罚 148

一、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148

二、我国刑罚的种类 148

三、刑罚的具体运用 150

第四节 若干犯罪简述 152

一、间谍罪 152

二、交通肇事罪 152

五、故意杀人罪 153

六、绑架罪 153

四、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153

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153

七、拐卖妇女、儿童罪 154

八、抢劫罪 154

九、盗窃罪 154

十、妨害公务罪 154

十一、贪污罪 155

十二、挪用公款罪 155

十三、受贿罪 155

十四、行贿罪 156

十五、滥用职权罪 156

十六、玩忽职守罪 156

十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157

二、词类 161

一、语法概说 161

第一节 语法 161

▲第一章 语法·修辞·逻辑 161

第六编 语文知识与公文处理 161

三、词组 162

四、单句 163

五、主谓句的几种句式 164

六、倒装句和省略句 165

七、复句 165

八、病句的修改 167

九、标点符号 168

第二节 修辞 170

一、修辞概说 170

二、词语的运用 170

三、句子的运用 171

四、常用辞格 172

第三节 逻辑 175

一、逻辑概说 175

二、概念 175

三、判断 177

四、推理 178

五、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180

六、常见的逻辑错误 180

★第二章 写作基础知识 182

第一节 主题 182

一、主题的含义、表现和作用 182

二、文章对主题的基本要求 183

三、主题的提炼和深化 183

四、审题、审材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184

一、材料的含义和类别 185

第二节 材料 185

二、材料的摄取与积累 186

三、材料的鉴别与选择 187

第三节 结构 188

一、结构与结构线的含义、内容 188

二、结构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类型 189

三、构思和剪裁 190

第四节 表达 190

一、表达的含义与方式 190

二、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 191

三、表达的方法与技巧 191

第五节 文体和语体 197

一、文体和语体的定义、分类及意义 197

二、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 198

三、语言的一般要求和语体风格要求 199

第三章 公文写作 201

★第一节 公文和公文写作概述 201

一、公文及其特点 201

二、公文的类别 202

三、公文的格式 202

四、公文的语言 204

五、公文写作的特点 206

六、公文写作的要求 206

第二节 党政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 207

▲一、命令(令) 207

▲二、决议 209

▲三、决定 211

▲四、指示 213

▲五、条例 214

▲六、规定 215

▲七、意见 217

★八、通知 218

★九、通报 221

★十、公报 222

★十一、公告 224

★十二、通告 225

★十三、议案 227

★十四、报告 228

★十五、请示 231

★十六、批复 233

★十七、函 234

★十八、会议纪要 235

第三节 党政机关非法定公文的写作 238

▲一、办法 238

▲二、实施细则 239

▲三、规则 239

★四、计划 240

★五、总结 242

★六、简报 243

★七、调查报告 244

▲八、领导讲话稿 245

★第四节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病误 246

一、主旨不明确 246

二、层次不清晰 247

三、文种不正确 247

四、格式不规范 248

五、语言不妥当 249

▲第四章 公文处理 251

第一节 公文处理概述 251

一、公文处理的任务 251

二、公文处理的原则 252

三、公文处理的组织 253

四、行文制度 255

第二节 公文的制发 257

一、拟稿与核稿 257

二、签发与复核 260

三、缮印与用印 261

四、登记与装封 262

一、签收与登记 263

第三节 公文的办理 263

二、审核与传阅 264

三、拟办与批办 265

四、承办与催办 266

第四节 公文的保管 267

一、收集 267

二、归卷与暂存 268

三、整理 269

四、归档 271

五、清退与销毁 271

三、人口 275

二、面积 275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人口 275

一、地理位置 275

第一编 安徽省情 275

综合知识(外编) 275

▲第一章 安徽概况 275

第二节 建省历史 276

第三节 行政区划 278

▲第二章 自然环境 280

第一节 地貌特征 280

一、平原 280

二、山地 281

三、丘陵 281

四、台地 281

一、多变的春季 282

二、多雨炎热的夏季 282

第二节 气候特征 282

三、天高气爽的秋季 283

四、干冷的冬季 283

五、灾害性天气 283

第三节 自然资源 284

一、土地资源 284

二、水资源 285

三、矿产资源 285

四、生物资源 286

五、旅游资源 286

▲第三章 建设成就与发展战略 288

第一节 历史回顾 288

一、建国前的发展概况 288

二、1949—1978年发展概况 289

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升级逐步进行 290

一、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90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 290

三、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291

四、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291

五、投资建设成就巨大,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292

六、财政与金融事业发展迅速,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 292

七、对外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293

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总体上基本实现小康 293

九、科技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教育事业不断开拓前进 294

第三节 “861”行动计划简介 294

一、建设八大重点产业基地 295

二、构筑六大基础工程 298

第四节 “十一五”安徽发展战略任务 299

一、科学技术的含义 307

三、科学技术的作用 307

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307

第二编 现代科学技术概述 307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性质和作用 307

▲第一章 科学技术概述 307

四、科学技术是第…生产力 308

第二节 古代、近代的主要科技成就 309

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309

二、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 309

第三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机制 313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内部原因 313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原因 314

第一节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重要成就 316

一、十九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 316

▲第二章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重要成就 316

二、相对论的创立 317

三、量子理论 317

第二节 现代化学的发展和重要成就 318

一、元素周期律的科学阐述及其发展 318

二、化学键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319

三、众多分支学科的产生 320

第三节 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和重要成就 320

一、现代宇宙论的建立和发展 320

二、恒星演化理论的形成 321

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 322

第四节 现代地学的发展和重要成就 322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322

二、从大陆漂移说到板块结构说 323

一、从孟德尔的因子假说到摩尔根的基因理论 324

第五节 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和重要成就 324

二、遗传密码的发现与分子生物学建立 325

三、分子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326

▲第三章 当代高新技术的前沿与发展 327

第一节 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 327

一、微电子技术 327

二、计算机技术 328

第二节 信息通信技术 329

一、信息 329

二、通信技术 329

第三节 激光技术 331

一、激光的产生 331

二、激光的特点 331

一、基因工程 332

三、激光器的结构 332

第四节 生物技术 332

二、细胞工程 333

三、酶工程 333

四、发酵工程 333

五、蛋白质工程 333

第五节 新材料技术 333

一、新材料的特性 334

二、新材料技术的主要成就 334

第六节 航空航天技术 336

一、航天技术及其意义 336

二、世界航天技术发展概况 336

第七节 能源技术 337

三、中国的空间活动 337

一、能源的分类 338

二、新能源及其技术 338

▲第四章 高新技术产业化及高新技术的应用 341

第一节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作用和地位 341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述 341

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作用和地位 342

第二节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途径和模式 343

一、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途径 344

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模式 345

第三节 高新技术的应用 345

一、办公自动化 345

二、电子商务 345

四、纳米技术 346

三、电子政务 346

五、克隆技术 347

六、C3I系统 348

▲第五章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与政策 349

第一节 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349

一、传统工业领域的技术创新 349

二、农业科技方面的重要成果 349

三、数学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重要成就 349

四、生物科技领域的重要成果 350

五、我国地质学家创造性地提出了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350

六、在核技术和航天技术领域,我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350

七、在电子技术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350

一、基础理论科学发展的战略与政策 351

第二节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与政策 351

二、应用科学研究发展的战略与政策 352

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战略与政策 353

四、科学技术基金管理与科学技术成果奖励制度 354

▲第六章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及其有关问题思考 356

第一节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356

一、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 356

二、现代技术发展的特点 357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引起的问题 358

第三节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359

一、人类与自然界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59

二、人类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360

附录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62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374

后记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