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延强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7320502
  • 页数:4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

目录 1

序言 1

第一专题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几个语境问题 1

一、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

1.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语境 3

2.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 4

3.经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价值取向 7

二、传统文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11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 12

2.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汇下得以丰富和前进 15

3.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传统文化的建设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18

三、“现代性”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1

1.现代性的基本含义 22

2.现代性的特征分析 24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性的关系 27

第二专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3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33

1.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体系 34

2.哲学的阶级性 37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39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0

5.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4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生命力 45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45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特征 48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 51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运用和发展的脉络 5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民族化 55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的体现 57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哲学文化遗产 58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60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0

2.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 62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意义 63

第三专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及其现实意义 67

一、人类对哲学物质观的艰辛探索 68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形成和发展 70

1.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批判 71

2.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建构的逻辑起点和基石 72

3.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形成和发展 73

4.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蕴涵了唯物论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 76

5.意识和人工智能 77

6.正确解决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是对新物质观的深层把握 80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科学证明和哲学证明 82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对科学(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83

2.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哲学证明 83

3.对形形色色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及旧唯物主义的批评是论证世界物质统一性的重要方面 84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87

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对中国哲学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高度概括 87

2.实事求是与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88

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性 91

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思想 93

1.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斗争历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重要方面 93

2.真正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需先确立无神论的信念 94

3.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斗争在当代继续的社会因素 96

4.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弘扬唯物主义与坚持无神论 98

第四专题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现代价值 101

一、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02

1.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由主体、中介和客体构成的动态系统 102

2.实践是通过目的、手段和结果的反馈调控而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活动过程 104

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本质的准确理解 108

4.实践特征决定它在人类活动中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 111

二、实践范畴的哲学意义 114

1.科学实践观的创立,引起了世界观的变革 114

2.科学实践观的创立,引起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117

3.科学实践观的创立,实现了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120

1.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观点是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相一致的 121

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121

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124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伟大基石 127

4.“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集中体现 130

第五专题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几个问题 133

一、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分歧的实质 134

1.形而上学的表现形式 134

2.辩证法的历史形态 136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及根本分歧 139

二、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42

1.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形成 142

2.毛泽东对辩证法构想的积极弘扬 146

3.邓小平对辩证法构想的应用发展 148

4.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151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规律 154

1.对立统一规律居于核心地位,它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154

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155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所有事物的发展道路及其前进途径 156

四、辩证法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158

1.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158

2.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160

3.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社会历史统 163

第六专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几个问题 16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论中引起的变革 168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 169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 172

1.认识系统结构中的主体和客体 173

二、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173

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系统 175

3.主体能动性和受动性 178

三、认识过程和非理性因素 181

1.人的能动反映过程中的选择和建构机制及其重要作用 181

2.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 185

四、真理和价值 189

1.真理的客观具体性 189

2.真理发展的辩证性 192

3.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的区别和联系 195

4.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及其根据 198

第七专题 唯物史观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 202

一、唯物史观的发现及其理论地位 203

1.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 203

2.唯物史观的发展 207

3.唯物史观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210

4.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和人类解放的规律,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211

二、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理论 213

1.唯物史观的构成 214

2.当代西方几种主要的社会发展观 216

3.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与西方社会发展观的本质区别 219

4.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理论意义 222

三、坚持科学的社会发展观 225

1.当代社会发展观的冲突与整合 226

2.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30

第八专题 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动力的几个问题 237

1.人类社会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异同 238

一、社会规律的特点 238

2.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240

3.社会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242

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动力 246

1.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246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47

3.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49

4.恩格斯的“合力论”思想 254

三、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改革 257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58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261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64

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264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66

3.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 268

第九专题 社会意识、精神生产和文化建设 272

一、社会意识与精神生产 273

1.社会意识 273

2.精神生产 274

3.社会意识与精神生产的相对独立性 275

二、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79

1.文化建设 279

2.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80

3.先进文化建设与增强综合国力 283

三、我国现代化文化建设 284

1.当代现实文化的多元化 285

2.充分发挥主流文化的主导和规范作用 287

3.增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实现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有机整合 289

4.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 292

四、精神生产和文化建设的战略方针 297

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297

2.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298

3.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 299

4.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99

5.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总体战略方针 300

第十专题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303

一、价值观 304

1.部分现代西方价值观学说 305

2.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 308

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 309

1.价值的基础 311

二、价值 311

2.价值的本质 314

3.价值的类型 315

三、价值观念 317

1.价值观与价值观念的内在联系 317

2.价值观念的作用 318

3.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320

4.价值观念与价值评价 322

四、价值观教育 324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 324

2.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价值观建设的必要性 327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价值观建设的基本途径 328

4.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330

一、人的本质 334

第十一专题 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 334

1.人的本质观的历史发展 335

2.人性 337

3.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 339

4.人的本质在其现实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42

二、个人与社会 344

1.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 344

2.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346

3.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347

4.建立新型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范式 349

5.人的价值的本质在于创造价值 350

三、人的解放 352

1.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解放,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352

2.人类从社会关系中获得解放,成为社会历史的主人 353

3.人类从思维观念中获得解放,成为自身的主人 354

4.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社会形态 356

四、人的自由与人的全面发展 357

1.西方哲学史上几种主要的自由观 358

2.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主要内容 359

3.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361

4.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 362

5.新时期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 364

第十二专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几个哲学问题 369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前提 370

1.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决定了本质过程的永恒性与阶段性 371

2.马克思主义是永恒性与阶段性的复合 374

3.马克思主义的永真性源于其阶段性真理的绝对性与正确性 37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内涵 382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永真价值描述 383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成果 387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和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 389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结晶 391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 393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394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 396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依据 398

四、求真务实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 401

1.求真务实就是在实践中求规律、务实效 401

2.求真务实就是做最广大人民群众真实利益的代表 403

3.求真务实就是为实现人的全面解放而努力奋斗 406

参考书目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