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框架与内容 2
第二节 本研究的学术意义与创新 13
第三节 研究现状 17
第二章 宋夏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北宋西北战区的地理环境 21
第三章 北宋后勤补给的保护体系——堡寨 30
第一节 对传统观点的质疑 32
一 来自历史事实的疑问 32
二 堡寨地理位置的所谓“要”和“险” 34
三 堡寨的守军规模和军事行动 38
一 萌芽期:从北宋建立到至道二年(996年) 41
第二节 北宋西北堡寨军事功能演化诸阶段 41
二 起步期:至道二年(996年)到庆历初年(1041年) 43
三 过渡期:康定、庆历初至治平末年(1067年) 50
四 定型期:治平末(1067年)至北宋末年 57
第四章 北宋西北堡寨的外部形态与地理位置 65
第一节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数量、规模与地理位置 66
一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数量 66
二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规模 66
三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地理位置 70
第二节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形态 75
第五章 北宋西北战区的兵力部署与演变 82
第一节 北宋西北战区禁军的数量及分布 82
第二节 北宋西北战区厢军的数量及分布 92
第三节 北宋西北战区乡军的数量及分布 93
第四节 北宋西北战区蕃兵的数量及分布 95
第六章 北宋西北边界的屯田 97
第一节 北宋西北屯田的兴起 98
一 灵州之战与北宋西北屯田的出现 98
二 灵州之战后西北屯田的分布与扩展 100
第二节 西北屯田与康定、庆历时期宋夏战争的互动关系 104
一 西北屯田对战争进程以及战场选择的影响 104
二 战争对屯田发展的影响 106
三 庆历以后西北屯田分布及变化规律 110
第三节 宋夏西北屯田发展的地域差异 115
一 宋夏西部边界的拓展与熙河路屯田 116
二 宋夏东部边界屯田发展的滞缓 121
三 屯田扩展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 127
第七章 北宋西北沿边的粮食运输 132
第一节 关中地区对陕西沿边四路的粮食运输 133
一 庆历以前关中地区向沿边诸路的粮食运输 135
二 庆历以后关中地区向沿边诸路的粮食运输 140
三 北宋朝臣拓展陕西粮食供给区及调整运输方案的构想与实践 144
第二节 河东地区对麟府路及鄜延路的粮食运输 149
一 庆历以前河东对麟府及鄜延路的粮食运输 150
二 庆历以后河东粮食运输的变化 152
第三节 泾原、秦凤路对熙河路的粮食运输 159
第四节 粮食运输的方式、代价与效果 164
一 粮食运输的方式 164
二 粮食运输的代价 166
三 粮食运输的效果 168
第八章 入中和籴与西北宋军的后勤补给 170
第一节 西北入中的出现与实施方法 170
一 灵州之战与入中法在西北地区的出现 171
二 西北入中的具体实施办法 173
第二节 解盐的引入与入中价格的新变化 175
一 解盐的引入 175
二 入中价格地域差异的新变化 177
三 入中粮食来源地的变化 179
第三节 北宋初期的和籴 180
第四节 入中与和籴的融合 182
第五节 入中和籴在熙河路的形成与发展 184
一 入中和籴在熙河后勤补给中的地位和作用 185
二 熙河路籴本来源地的变化 186
三 熙河路入中和籴的地域分布 189
四 熙河路的和籴与交子 190
第六节 其他诸路的入中和籴活动 191
一 秦凤路的入中和籴 192
二 鄜延路的入中和籴 193
三 河东路的入中和籴 194
四 环庆、泾原路的入中和籴 195
第九章 北宋对夏作战中的引兵就粮 199
第一节 关于“引兵就粮”的相关说明 201
一 就粮兵与“就粮禁军”的区别 201
二 引兵就粮与更戍、上番制度的区别 202
第二节 庆历以前西北沿边的就粮形势 203
第三节 庆历以后西北各路的就粮形势 209
一 陕西四路的就粮情况 210
二 麟府路的就粮情况 212
三 熙河路的就粮情况 215
第四节 北宋西北就粮制度的完善与就粮的负面影响 218
一 北宋西北就粮制度的完善 218
二 就粮措施的负面影响 222
第十章 宋军入夏作战中的粮食补给 225
第一节 宋夏灵州之战的粮食补给 228
一 战前军政形势与宋军粮食补给 229
二 灵州之战与宋军粮食补给 233
第二节 元丰四年宋夏之战的后勤补给 246
一 战前后勤准备 247
二 战役进程中的粮食补给问题 249
三 攻城战斗的失败 256
第十一章 后勤补给与北宋政府对西北战场的规划 259
第一节 宋军后勤补给与陕西四安抚使路的划分兼论环庆、泾原路治所的迁移 259
一 陕西四路的划分 260
二 关于泾原、环庆都部署略治所迁移的争论 263
第二节 后勤补给与北宋西北战场的圈层结构 270
一 极边 270
二 次边 272
结语 275
附表 北宋西北堡寨统计表 282
参考文献 308
后记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