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正编 3
绪论: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 林甘泉 3
第一节 传统史学的危机与“新史学”的酝酿 3
第二节 近代实证史学的创立及其重要建树 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与西方近代史学理论的传入 9
第四节 史学在战争的艰难环境中茁壮成长 12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及其经验教训 15
第六节 充满生机的新时期历史学 18
第一章 史学理论研究 于沛 26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期的史学理论研究 26
第二节 建国后至“文化大革命”前的史学理论研究 33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后的史学理论研究 38
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研究(上) 47
第一节 夏商史研究 宫长为 马季凡 47
第二节 西周春秋战国史研究 邵蓓 53
第三节 秦汉史研究 彭卫 60
第四节 三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侯旭东 69
第五节 隋唐五代史研究 李斌城 74
第六节 宋史研究 曲鸣丽 83
第七节 辽金史研究 宋德金 90
第八节 西夏史研究 曲鸣丽 107
第九节 元史研究 党宝海 113
第十节 明史研究 万明 121
第十一节 清史(1840年以前)研究 高翔 128
第三章 中国古代史研究(下) 138
第一节 奴隶制与封建制分期的讨论 田人隆 138
第二节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 许敏 146
第三节 农民战争问题的讨论 谢保成 153
第四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的讨论 谢保成 163
第五节 夏商周年代学研究 江林昌 169
第六节 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 王字信 176
第七节 简帛的发现和研究 谢桂华 185
第八节 敦煌文书的发现和研究 杨宝玉 193
第九节 徽州文书的发现和研究 阿风 200
第十节 澳门史研究 万明 209
第十一节 历史地理研究 华林甫 216
第十二节 史学史研究 谢保成 224
第四章 中国近代史研究 232
第一节 鸦片战争研究 张建华 232
第二节 太平天国史研究 夏春涛 238
第三节 洋务运动研究 高岭 245
第四节 中法战争研究 黄振南 250
第五节 甲午战争研究 许华 261
第六节 戊戌变法研究 彭国运 270
第七节 义和团运动研究 陈振江 277
第八节 辛亥革命研究 严昌洪 288
第九节 五四运动研究 朱志敏 294
第十节 中华民国史研究 汪朝光 300
第十一节 近代经济史研究 虞和平 310
第十二节 近代社会史研究 王先明 316
第十三节 近代文化史研究 焦润明 324
第十四节 台湾史研究 陈星 331
第十五节 香港史研究 刘蜀永 340
第五章 世界史研究 345
第一节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 赵文洪 345
第二节 西欧近现代史研究 赵文洪 358
第三节 美国史研究 张友伦 366
第四节 俄国·苏联史研究 段启增 374
第五节 亚洲史研究 马新民 385
副编:专论选编 399
第一章 史学理论 399
新史学(节选) 梁启超 399
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 李大钊 406
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 顾颉刚 410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傅斯年 414
目前史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翦伯赞 420
中外历史的比较研究 周谷城 433
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 黎澍 438
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研究 447
殷周制度论 王国维 447
井田辨 胡适 廖仲恺 456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 郭沫若 468
甲申三百年祭 郭沫若 478
替曹操翻案 郭沫若 492
中国通史简编·绪言(节选) 范文澜 501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 侯外庐 516
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农民战争及其纲领口号的发展 侯外庐 527
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邓拓 539
中国的近代始于何时? 黎澍 551
论明清社会的发展与迟滞 傅衣凌 560
关于《谈史学遗产》 白寿彝 569
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 陈寅恪 577
对中国农民战争史讨论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蔡美彪 590
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绪论 林甘泉 608
第三章 中国近代史研究 623
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 胡绳 623
辛亥革命中的反帝、民主、工业化问题 胡绳 630
辛亥革命与反满问题 刘大年 640
金田起义考 罗尔纲 649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李时岳 654
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陈旭麓 663
戊戌维新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潮 戴逸 672
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分期问题 李新 695
第四章 世界史研究 702
《世界上古史纲》前言 《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 702
论古代的人类精神觉醒 刘家和 721
历史上农耕世界对工业世界的孕育 吴于廑 736
第三世界的历史起源及其走向现代化的趋势 罗荣渠 756
技术发明的转型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触发机制 杨豫 770
大事记 张彤 782
后记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