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传播 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新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毕一鸣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4347086
  • 页数:3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深入研究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新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播音中的语言艺术;下篇介绍主持中的语言艺术。具体内容包括:广播电视语言概说,广播电视语言的口头形式,广播电视播音的语境和语体,广播朗读艺术, 广播谈话艺术,传播学理论与主持人节目,主持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等。

目录 1

序 1

上篇 播音中的语言艺术 3

第一章 广播电视语言概说 3

第一节 广播电视语言的研究范畴 3

一、社会语言与媒介语言 3

二、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 4

三、有稿播音与无稿播音 5

一、新闻性告知 6

第二节 广播电视语言的语用功能 6

二、社会性对话 8

三、公益性服务 10

四、艺术性感染 11

第二章 广播电视语言的口头形式——播音语言 15

第一节 播音语言是社会语言 15

一、社会语言要求规范化 16

二、影响语言规范化的社会因素 17

第二节 播音语言是媒介语言 20

一、播音的生理媒介 20

二、播音的物理媒介 28

三、播音的心理媒介 42

第三节 播音语言是艺术语言 57

一、播音语言的艺术特征 57

二、播音语言的艺术风格 61

三、播音语言的艺术欣赏与批评 66

第三章 广播电视语境和播音语体 71

第一节 广播电视语境 72

一、广播电视语境的构成要素 73

二、广播电视语言环境的特点 81

第二节 广播电视语境制约下的功能语体 89

一、广播电视播音中的语体分类 90

二、媒介环境对播音语体的影响 92

三、广播电视语境对播音语体的制约作用 94

第四章 广播朗读 97

第一节 广播朗读的语境特点 97

一、诉诸听觉 97

二、口语转述 98

三、心理情境 98

二、词语感受律 99

第二节 广播朗读的一般规律 99

一、思维反应律 99

三、对比推进律 100

四、情声和谐律 101

五、呼吸自如律 101

六、自我调检律 102

第三节 广播朗读的基本方法 103

一、重音 103

二、停连 108

三、语气 113

四、节奏 115

第四节 广播朗读的语体分类 117

一、新闻作品朗读 117

二、文艺作品朗读 119

三、服务性专稿朗读 122

第五章 广播阐说 124

第一节 广播电视阐说的语境特点 124

一、时间效率高 124

三、情境因素多 125

二、空间跨度大 125

第二节 广播电视阐说的语体特点 126

一、出口成章,阐发新意 126

二、利用情境,据实讲解 126

三、言近旨远,语随境迁 126

第三节 广播电视阐说的语体分类 127

一、口头报道 127

二、现场解说 137

三、口头评论 146

四、说新闻 153

第六章 广播谈话 158

第一节 广播谈话的语境特点 158

一、言来语去 158

二、情境宽松 158

三、意趣相投 159

第二节 广播谈话的语体特点 159

一、通俗口语 159

二、形象生动 159

一、访谈 160

第三节 广播谈话的语体分类 160

三、适于交流 160

二、交谈 167

三、侃谈 178

下篇 主持中的传播艺术 183

第七章 传播学理论与主持人节目 183

第一节 传播学意义上的媒介人物——“Anchorman” 183

一、他们与受传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不是上下级的关系。或者说,意见领袖并非就是地位显赫的大人物,更多的是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受大家信赖和推崇的“自己人” 188

二、意见领袖并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均匀地分布在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是人们心目中公认的,富有社会经验的,可以提供有价值意见的人物。他们与被影响者保持着横向传播关系 189

三、根据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可以分为单领域或多领域的两类 191

四、意见领袖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联系,他们对大众媒介的接触率要比一般人高,拥有充足的信息来源 193

第二节 传播学意义上的节目形态——双向交流 195

一、大众传播与人际交流相融合的节目形态 197

二、大众传播与群体互动相融合的节目形态 205

三、大众传播、群体互动与人际交流相融合的节目形态 209

第八章 主持是传必求通的艺术 213

第一节 主持人传播的目的、方法与手段 213

一、共享是目的 214

二、交流是方法 216

三、求通是手段 218

第二节 主持人“求通”的途径 220

一、社会角色意识转换与形成 221

二、“主持人、嘉宾、来宾、受众”形成互动关系 224

三、主持人在不同节目中的角色定位 228

第九章 主持是整合节目的艺术 231

第一节 整合节目的传播学原理 231

第二节 节目形态的整合 235

一、播音间主持 235

二、演播厅主持 237

三、现场主持 240

第三节 节目流程的整合 241

一、节目的起头 242

二、节目的衔接 244

三、节目的结尾 246

第四节 节目讯息的整合 248

一、广播节目要素调控 248

二、电视节目要素调控 249

第十章 主持是舆论引导的艺术 251

第一节 社会舆论场与主持人节目 251

一、主持人节目是引发社会共振的舆论场 252

二、节目主持人是舆论领袖 254

三、引领公众意见导向既定的社会目标 255

第二节 主持人引导舆论的若干传播学原理 256

一、夜话节目与“说服效果”理论 257

二、杂志型节目与“议程设置”理论 258

三、谈话节目与“沉默的螺旋”理论 259

四、娱乐类节目与“培养”理论 260

五、对象性节目与“知沟”理论 261

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263

第三节 政策导向的把握 263

一、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263

三、有利于社会稳定 264

四、有利于经济发展 265

五、有利于精神文明 266

第四节 文化品位的把握 266

一、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67

二、鼓励“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267

三、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 268

四、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269

第五节 法制观念的把握 270

一、维权与侵权 270

二、名誉权与隐私权 272

三、传闻与诽谤 273

四、保密与泄密 273

第十一章 主持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275

第一节 历史 275

一、播音伴随广播而诞生 275

二、节目孕育了主持人 277

三、时代风云造就的著名人物 279

四、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骄傲 285

第二节 现状 286

一、国外主持人的现状 287

二、我国主持人的现状 293

第三节 未来 300

一、“地球村”的图景 301

二、天涯若比邻 301

三、“电子大家庭”的Host 304

后记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