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魅力 思想探索的快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维营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0806119X
  • 页数:3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凭借多年哲学素养,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围绕哲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展开论述。

目录 1

引言:哲学美在思想 1

一、哲学的魅力:哲学也是美的 1

二、叙事结构:博大的境界美 2

三、穷根究底:深沉的思辨美 5

四、理论真实:高雅的抽象美 7

五、哲学美的终极:超越的人性美 10

第一章 哲学的解放——给哲学犯错误的机会 13

第一节 哲学的本性 13

一、哲学与时代 14

二、改革开放年代的观念变革 17

三、哲学研究的类型及其评价标准 25

第二节 思想的原则 33

一、“思想”与“原则” 33

二、思想的内在原则和外在原则 35

三、思想原则的特性 38

四、正确坚持思想原则 39

第三节 犯错误是哲学的权利 42

一、哲学能不犯错误吗 42

二、宽容哲学的错误 44

第二章 哲学的“爱智”——关于哲学的哲学探索 48

第一节 哲学的境界 48

一、人文精神:哲学境界的核心 50

二、哲学与生活世界 53

三、哲学的逻辑 55

四、哲学的无用与大用 57

第二节 哲学的语言 60

一、哲学话语的历史流变 60

二、语义分析何以成为哲学方法 69

三、哲学的解释 79

第三节 哲学的问题 84

一、哲学的问题系统 84

二、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85

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90

第三章 哲学的根基——本体论探索 94

第一节 本体论的含义与历史 94

一、本体与本体论 94

二、本体论演化的历史考察 97

三、本体论的现代意义 107

第二节 意识问题在本体论中的地位 109

一、意识的内容 109

二、意识的三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112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误区 116

第三节 本体论的兴衰与哲学时代主题的转换 124

一、古代本体论的兴盛:探讨世界“本原”的“形而上”追索是哲学的主题 125

二、近代哲学:认识论的兴盛与本体论的衰落使哲学成为所谓的“科学之科学” 129

三、当代本体论的勃兴:哲学重归人的精神家园 132

第四章 哲学的祭坛——真理论探索 136

第一节 真理的形式 136

一、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吗 137

二、真理的形式是什么 139

三、真理的形式有哪些属性 143

第二节 真理内容面面观 145

一、“真理内容客观论”的矛盾 146

二、语言形式中的真理内容是信息 146

三、反映形式中的真理内容是对象 148

四、作为事物形式的真理内容是矛盾 149

第三节 绝对真理:一个应当摒弃的概念 150

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字面意义辨析 151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解释意义辨析 153

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意义辨析 157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摒弃绝对真理的提法 158

第四节 恩格斯和列宁论绝对真理 160

一、恩格斯是如何看待绝对真理的 160

二、列宁关于绝对真理的论述 163

三、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绝对真理论述的差异原因探析 165

四、几点启示 169

第五章 哲学的头颅——历史哲学探索 171

第一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概念新解 171

一、教科书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概念解释的疑点 171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特定含义 174

三、正确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概念的意义 177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视界中的生产力 179

一、两种意义的生产力 179

二、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 180

三、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182

第三节 生产关系新论 185

一、生产关系的定义 185

二、生产关系的形式和内容 186

三、生产关系理论的现代意义 192

第四节 知识阶级的出现 194

一、关于知识和知识分子 194

二、知识经济产生知识阶级 198

三、知识阶级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200

四、知识阶级的特征 202

第五节 论社会合作实践 203

一、关于“合作”的概念 203

二、关于“合作”的分类 205

三、自觉树立合作意识 209

第六节 “阶级本性”质疑 211

一、“阶级本性”说溯源 211

二、“阶级本性”说的逻辑悖论 212

三、“阶级本性”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则的歪曲 213

四、“阶级本性”说的历史危害性和现实危害性 215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阶级本性”说的超越 218

第七节 关于国家职能的辩证理解 222

一、问题的提出 222

二、阶级镇压是国家的首要职能吗 224

三、应该如何看待国家职能的统一与分化 225

四、常态时期和危机时期的国家职能是相同的吗 228

五、国家的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是统一的还是分裂的 229

六、我们应当如何看待革命导师关于国家职能的论述 230

第八节 论社会利益形态 231

一、社会利益形态是一种客观存在 232

二、社会利益形态的构成 234

三、社会利益形态的功能和作用 240

四、社会利益形态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243

第六章 批判武器的批判——中国政治哲学探索 245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实质之我见 245

一、准确理解“革命”与“建设”的涵义 246

二、邓小平理论“重在建设”的内容体现 247

三、邓小平理论以“建设”作为核心和实质的原因 251

第二节 如何科学地理解“改革是动力” 253

第三节 理论与历史的背反——对“人民内部矛盾”提法的反思 256

一、问题的提出 256

二、“人民内部矛盾”提法产生的背景及其实质 259

三、“人民内部矛盾”提法的理论缺陷 263

四、“人民内部矛盾”提法的实践困惑 266

五、简短的结论 268

第四节 政治文明与政治批评 270

一、关于政治文明 270

二、关于政治批评的含义和内容 272

三、政治批评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77

四、克服政治批评的误区,开展积极而正常的政治批评 280

第五节 政治和谐与善待不同政见 282

一、建设和谐社会对执政党的要求是善待不同政见 282

二、多种不同政见并存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正常现象 284

三、共产党应该善待不同政见的理论根据 287

第六节 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世纪课题——关于和平时期党的领袖产生机制和宣传机制的思考 289

一、领袖人物对政党的意义 289

二、和平时期领袖人物的产生机制 291

三、和平时期政党对自己的领袖人物的宣传问题 295

主要参考文献 298

后记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