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1
透视世界 1
序言 2
第一编 人类学与文化研究 2
导言 2
第一章 人类学的性质 4
一、人类学的发展 6
二、人类学与其他科学 8
三、人类学学科 8
体质人类学 9
文化人类学 10
考古学 12
语言人类学 13
民族学 14
四、人类学与科学 22
科学研究的困难 23
人类学的比较 25
五、人类学与人文学科 28
六、伦理学问题 29
七、人类学与当代生活 30
本章摘要 31
经典阅读文选 33
第二章 文化的性质 34
一、文化概念 36
二、文化的特征 36
文化是共享的 36
文化是习得的 42
文化以符号为基础 43
文化是整合的 44
三、在实地研究文化 46
四、文化与调适 52
文化的功能 53
文化与变迁 53
五、文化、社会与个人 54
六、文化评价 55
本章摘要 56
经典阅读文选 58
第三章 人类文化的起源 60
一、人类与其他灵长目动物 62
通过调适的演化 63
解剖学的调适 63
灵长目动物的齿系 63
感官 65
灵长目动物的脑 66
灵长目动物的骨骼 66
通过行为的调适 67
黑猩猩与倭黑猩猩的行为 67
二、人类的祖先 78
最早的原人 78
能人 81
工具、肉和脑 83
直立人 86
智人 88
早期智人 88
解剖学上的现代民族与旧石器时代晚期民族 91
本章摘要 93
经典阅读文选 95
第二编 文化与持续生存:交流、儿童养育和保生 96
导言 96
第四章 语言与交流 98
一、语言的性质 101
语言的音和形 102
音系学 102
形态学 103
语法和句法 104
二、姿势—呼叫系统 105
身势学 106
辅助语言 107
音质 107
发嗓音 108
三、语言的变化 108
四、文化环境中的语言 114
语言与思维 114
亲属称谓 116
语言与性别 116
社会方言 117
五、语言的起源 122
本章摘要 125
经典阅读文选 126
第五章 人的成长 128
一、自我与行为环境 130
自我 130
行为环境 132
佩诺布斯科特人 133
二、人格 140
人格发展 140
依附训练 143
独立训练 144
独立训练与依附训练相结合 145
三、群体人格 146
典型人格 147
国民性格 148
日本人 149
对国民性格研究的异议 149
四、正常人格与反常人格 151
本章摘要 157
经典阅读文选 159
第六章 生计模式 160
一、调适 162
调适的单位 163
演化的调适 164
文化区 166
文化核心 168
二、寻食生活方式 169
寻食生活的特点 171
寻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73
生计和性别 173
食物分享 174
文化调适和物质技术 175
平等主义的社会 175
三、生产食物的社会 177
定居的农民生活 177
畜牧:巴赫蒂亚里人 182
集约农业和非工业城市 186
阿兹特克人的城市生活 187
四、现代世界的非工业城市 188
本章摘要 189
经典阅读文选 191
第七章 经济体制 192
一、经济人类学 194
二、资源 196
劳动方式 197
根据性别的分工 197
年龄分工 198
合作 199
技艺专门化 200
对土地和水的控制 201
技术 202
调整机制 203
三、分配和交换 204
互惠 204
物物交换与贸易 206
库拉交易圈 207
再分配 209
财富分配 209
市场交换 215
四、经济学、文化与工商界 218
本章摘要 220
经典阅读文选 222
第三编 形成群体:解决合作问题 224
导言 224
第八章 性与婚姻 226
一、性关系的控制 228
性接触规则 233
乱伦禁忌 235
内婚制与外婚制 237
婚姻与交配的区别 239
婚姻与家庭 239
二、婚姻的形式 240
夫兄弟婚与妻姐妹婚 243
连续一夫一妻制 243
配偶的选择 244
表兄弟姐妹婚姻 251
婚姻交换 252
同性婚姻 253
三、离婚 255
本章摘要 256
经典阅读文选 258
第九章 家庭和家户 260
一、家庭和社会 263
二、家庭的功能 268
养育子女 268
经济合作 268
三、家庭和家户 269
四、家庭的形式 270
核心家庭 270
扩大家庭 271
居处模式 273
五、家庭和家户组织中的问题 276
多偶家庭 276
扩大家庭 276
核心家庭 277
由妇女当家的家户 280
本章摘要 283
经典阅读文选 284
第十章 亲属和继嗣 286
一、继嗣群体 288
单系继嗣 289
父系继嗣和组织 289
传统中国:一个父系社会 290
母系继嗣和组织 294
霍皮人:一个母系社会 295
双重继嗣 297
两可继嗣 297
纽约市犹太人中的两可继嗣 298
二、继嗣群体的形式和功能 299
世系群 299
氏族 300
联族和半偶族 301
双边亲属关系和亲类 305
继嗣群体的演化 307
三、亲属称谓和亲属群体 308
爱斯基摩制 309
夏威夷制 309
易洛魁制 310
克劳制 311
奥马哈制 312
苏丹制或描述制 313
本章摘要 314
经典阅读文选 316
第十一章 依性别、年龄、共同利益和阶级形成的群体 318
一、性别分群 320
二、年龄分群 321
年龄分群的制度 323
非洲社会的年龄分群 324
三、共同利益社团 324
共同利益社团的种类 325
男子社团和妇女社团 326
后工业世界中的社团 328
四、社会分层 332
阶级和等级 332
流动 338
性别分层 339
分层的发展 340
本章摘要 343
经典阅读文选 344
第四编 寻求秩序:解决失序问题 346
导言 346
第十二章 政治组织和社会控制 348
一、各种类型的政治制度 350
非集权的政治制度 350
队群组织 351
部落组织 353
亲属组织 355
年龄等级组织 356
社团组织 357
集权的政治制度 357
酋邦 357
国家制度 359
政治领导与性别 361
二、政治组织和秩序维持 364
内化控制 364
外化控制 365
三、凭借法律的社会控制 370
法律的定义 371
法律的功能 372
犯罪 373
四、政治组织与对外事务 376
战争 376
五、政治制度与合法性问题 381
六、宗教与政治 382
本章摘要 383
经典阅读文选 386
第十三章 文化与超自然力量 388
一、人类学对宗教的研究 392
二、宗教实践 393
超自然存在和力量 393
男女诸神 393
祖先之灵 394
泛灵信仰 396
泛生信仰 396
宗教专业人士 398
男女神职人员 398
萨满 398
仪式和庆典 403
生命礼仪 403
强化仪式 406
三、宗教、巫术和巫技 407
巫技 408
伊比比奥人的巫技 409
巫技的功能 410
巫术在纳瓦霍人中的心理功能 412
四、宗教的功能 413
五、宗教和文化变迁 415
复兴运动 415
本章摘要 416
经典阅读文选 418
第十四章 艺术 420
一、对艺术的人类学研究 423
二、口头艺术 425
神话 426
传奇 428
故事 431
其他口头艺术 432
三、音乐艺术 434
音乐的功能 437
四、绘画艺术 440
非洲南部的岩石艺术 440
本章摘要 448
经典阅读文选 450
第五编 变迁和未来:对环境变迁之适应问题的解决 452
导言 452
第十五章 文化变迁 454
一、变迁的机制 457
创新 457
传播 461
文化遗失 463
二、强制性变迁 464
涵化 464
种族灭绝 466
有指导的变迁 467
三、对于强迫性变迁的反应 470
复兴运动 471
四、反叛与革命 472
五、现代化 475
斯科特拉普人和雪地汽车革命 477
舒尔人的解决之道 478
现代化与“不发达”世界 485
现代化:它必须是痛苦的吗? 485
本章摘要 487
经典阅读文选 488
第十六章 人类学与未来 490
一、人类的文化未来 492
全球文化 493
跨国公司的兴起 496
全球文化: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吗? 504
民族复兴 505
文化多元主义 506
危地马拉的文化多元主义 506
种族中心主义 510
全球性的种族隔离 511
二、结构性暴力的问题 514
世界性饥荒 515
污染 517
人口控制 521
不满文化 523
本章摘要 524
经典阅读文选 526
附录 528
术语汇编 528
主题索引 539
人名索引 586
参考文献 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