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第1册 图文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关中人编
  • 出 版 社: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6487301
  • 页数:69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原始社会(公元前800万年——公元前21世纪) 3

第一节 人类的远祖 3

第二节 原始群 4

1.元谋人 5

3.北京人 6

2.蓝田人 6

4.大荔人 7

6.贵州观音洞遗址 8

5.金牛山人 8

7.丁村人 9

11.许家窑人 10

10.柳江人 10

8.马坝人 10

9.长阳人 10

12.河套文化 11

14.安阳小南海文化 12

13.峙峪文化 12

16.大窑文化 13

15.长滨文化 13

18.中石器文化 14

17.下川文化 14

1.山顶洞人 15

第三节 氏族公社 15

19.天山岩画 15

3.仰韶文化 17

2.裴李岗文化 17

4.半坡遗址 18

5.大地湾遗址 19

7.河姆渡文 20

6.细石器文化 20

9.磁山文化 22

8.阴山岩画 22

11.北辛文化 23

10.城头山古城 23

12.姜寨文化遗址 24

3.太湖区马家浜文化 25

14.红山文化——北方新石器文化的代表 26

15.马家窑文化 27

16.父系氏族公社的产生 28

17.大汶口文化 29

18.龙山文化 31

20.齐家文化 33

19.良渚文化 33

21.西藏卡若遗址——高原上的文明之光 34

22.二里头文化 35

23.王城岗遗址和平粮台遗址 36

24.氏族公社的解体 37

1.三皇的传说 38

第四节 传说中的原始社会 38

2.五帝的传说 40

3.尧舜禹禅让制 42

2.彩绘 43

1.刻划符号 43

第五节 原始社会的文化 43

4.宗教 44

3.雕刻 44

5.音乐和舞蹈 45

6.原始科学 46

1.夏族的起源 47

第一节 夏朝的兴衰 47

第二章 夏朝(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 47

2.大禹治水 48

3.禹伐三苗 51

4.夏王朝诞生 52

5.涂山大会 53

6.会稽山防风氏被诛 54

7.夏启继位 56

8.启伐有扈 57

9.钧台之享 58

11.太康失政 60

10.征西河 60

12.少康中兴 61

13.夏杼东征 64

14.夏桀亡国 65

15.夏朝的国家组织 67

1.农业 68

第二节 夏朝的经济 68

2.手工业 69

4.阶级关系 71

3.畜牧业 71

2.天文历法 72

1.文字 72

第三节 夏朝的文化 72

4.陶器艺术 73

3.音乐与舞蹈 73

1.商族的起源——简狄生契 75

第一节 商朝的兴衰 75

第三章 商朝(公元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 75

2.相土作乘马 77

4.商汤灭夏 78

3.亥作牛服 78

5.伊尹放迎太甲 80

6.盘庚迁殷 82

7.武丁中兴 83

8.祖甲改革 86

9.武乙“射天而戏” 87

10.帝乙归妹 88

11.帝乙征伐 89

12.纣伐东夷 90

13.商纣暴政 91

14.殷商灭亡 93

15.商朝的政治制度 94

16.商和各方国的关系 97

1.农业的发展 98

第二节 商朝的经济状况 98

2.畜牧业 99

4.手工业 100

3.渔猎 100

5.商业和交通 109

6.建筑 111

1.甲骨文 112

第三节 商朝文化 112

2.商代宗教 114

3.青铜文化 116

4.音乐 118

6.医学 119

5.天文 119

7.数学 120

1.姜嫄生后稷 121

第一节 周朝的兴亡 121

第四章 西周 121

2.公刘迁豳、太王居岐 122

3.文王治岐 124

4.武王伐纣 126

5.周公东征 127

6.昭王南征 131

8.“国人”暴动 132

7.厉王专利 132

10.宣王中兴 133

9.共和执政 133

11.幽王“烽火戏诸侯” 134

12.镐京之役 135

13.西周的政治制度 136

14.周和其它各族的关系 144

1.农业 145

第二节 西周经济的发展 145

2.手工业 146

3.商业 149

1.文化典籍 150

第三节 西周文化 150

2.宗教 151

3.礼乐 152

4.青铜文化 154

5.服饰 156

6.天文地理 157

8.医学 158

7.数学 158

第五章 春秋 159

1.周郑交质 160

第一节 诸侯争霸的政治局面 160

2.射中王肩 161

3.齐桓公称霸 163

4.晋文公称霸 164

5.秦穆公霸西戎 166

6.楚庄王争霸 167

7.晋悼公复霸 169

8.吴越争霸 172

9.弭兵之会 175

10.长勺之战 176

12.秦晋韩原之战 180

11.假途灭虢 180

14.泓水之战 183

13.齐桓公伐楚 183

15.烛之武退秦师 186

16.城濮之战 187

17.秦晋殽之战 190

18.赵盾主持晋国 191

19.晋楚邲之战 192

20.楚庄王围宋华元解围 195

21.齐晋鞍之战 196

22.晋楚鄢陵之战 197

23.晋国魏绛和戎 199

24.晋楚三驾之战 200

25.晋齐平阴之战 202

26.吴楚鸡父之战 204

27.吴楚柏举之战 206

29.田氏代齐 208

28.三家分晋 208

30.鲁三桓日盛 209

31.华夏和蛮夷戎狄的关系 210

1.农业 211

第二节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 211

2.手工业 215

3.商业的发展 218

4.庶人、工商与奴隶 219

1.文学典籍 220

第三节 春秋时期的文化 220

2.哲学思想 223

3.天文地理 232

4.数学 233

5.医学 234

6.建筑 235

7.艺术 236

8.其他 239

第六章 战国 240

1.战国局面的形成 241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政治局面 241

2.越国称霸 243

3.晋阳之战 244

4.魏国李悝变法 246

5.楚国吴起变法 247

6.秦国商鞅变法 248

7.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 250

8.韩国申不害改革 251

9.齐威王改革 252

11.齐魏桂陵之战 254

10.燕国乐毅改革 254

12.马陵之战 256

13.合纵与连横 257

14.秦灭巴蜀 259

15.乐毅伐齐与田单复齐 261

16.秦赵长平之战 263

17.楚怀王客死秦国 265

18.孟尝君与“鸡鸣狗盗” 267

19.赵国内乱,赵武灵王惨死 269

20.完璧归赵 270

21.渑池会 272

22.黄歇退秦兵 274

23.秦赵阙与之战 276

24.触龙说赵太后 277

25.邯郸之战 278

26.毛遂自荐 279

27.鲁仲连义不帝秦 280

28.信陵君窃符救赵 282

29.燕赵鄗代之战 284

30.秦赵宜安之战 285

31.李牧击匈奴 288

32.秦国嫪?之乱 289

33.秦灭六国 290

34.荆轲刺秦王 293

35.李斯使秦 294

36.甘罗十二使赵国 295

37.战国时期的民族关系 297

1.农业生产的发展 298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经济 298

2.手工业发展 301

3.商业的发展 305

4.阶级关系的变化 307

1.百家争鸣 309

第三节 百家争鸣——战国文化 309

2.文学艺术 317

3.史学著作 320

4.科技 322

5.教育 325

1.秦始皇统一六国 326

第一节 万世开基——秦朝统治 326

第七章 秦朝 326

2.秦王称帝 327

3.封建官僚制度的确立 328

4.郡县制的推行 329

5.秦始皇统一法律 330

7.秦始皇巡游 331

6.皇权的加强和神话 331

8.出兵南越 333

9.蒙恬征匈奴 334

10.万里长城与孟姜女 335

11.秦始皇的暴政 337

12.赵高与“沙丘政变” 339

13.秦二世的昏庸统治 340

14.陈胜、吴广起义 341

15.刘邦起义 346

16.项梁项羽起义 347

17.东阿之战 348

18.李斯被赵高诬陷致死 349

19.巨鹿之战 351

20.新安坑降卒二十万 352

21.刘邦遇张良 354

22.刘邦智取宛城 355

23.秦二世被逼自杀 356

24.刘邦破武关和峣关 357

25.子婴降,秦朝灭亡 358

1.统一度量衡 359

第二节 秦朝的经济政策 359

2.统一货币 360

3.修驶道,车同轨 361

4.大力发展农业 362

1.统一文字 363

第三节 秦文化 363

2.焚书坑儒 364

4.奏议和碑刻 365

3.教育制度 365

5.方术思想 366

6.秦兵马俑 367

7.建筑艺术 369

1.鸿门宴 371

第一节 西汉政治 371

第八章 汉朝 371

2.三秦之战 375

3.荥阳之围 379

4.成皋之战 381

5.垓下之围 386

6.乌江自刎 388

7.“休养生息”政策 390

8.消灭异姓王,分封同姓王 391

9.吕后诱杀韩信 393

10.吕后逞威主政 397

11.“萧规曹随” 398

12.吕后死,诸吕被诛 399

13.文景之治 400

14.七国之乱 402

15.汉武帝“文治武功”加强中央集权 404

1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07

18.削弱丞相的权力 409

17.察举制度 409

19.设立十三州刺史 410

20.“推恩令” 411

21.加强中央军权 413

22.马邑伏击战 414

23.西河朔方之战 416

24.右贤王庭之战 417

25.汉匈河南、漠南会战 419

26.汉匈河西之战 422

27.汉匈漠北之战 425

28.汉匈天山会战 428

29.张骞通西域 430

30.轮台罪己诏 439

31.西汉后期社会危机 442

32.王莽擅权 444

33.王莽战匈奴 446

34.绿林、赤眉起义 449

35.西汉阶级状况 451

1.农业的发展 456

第二节 西汉的经济 456

2.手工业的发展 458

3.商业的发展 460

1.刘秀平王郎 461

第三节 东汉的政治 461

2.刘秀平赤眉 462

3.刘秀定河北 467

4.刘秀取洛阳 469

5.“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470

6.“退功臣,进文吏” 471

9.军权中央集中化 472

8.加强刺史政权 472

7.控制外戚势力 472

10.东汉豪权势力的扩张 473

11.金微山之战 476

12.班超威服鄯善 479

14.班超疏勒之战 480

13.班超智降于阗王 480

15.平定莎车龟兹 481

16.平定月氏焉耆之战 482

17.东汉王朝再次统一西域 483

18.东汉征北匈奴第二次战役 485

19.班超出西域 487

20.东汉同羌人的斗争 489

21.外戚、宦官的斗争 490

22.党锢之祸 493

23.东汉后期的阶级斗争 495

24.黄巾大起义 496

1.东汉的经济政策 498

第四节 东汉的经济 498

2.农业的发展 500

3.手工业 501

4.商业的发展 502

1.哲学和经学 503

第五节 两汉文化 503

2.文学 511

3.史学 513

4.艺术 514

5.科技 515

1.董卓势力的崛起 522

第一节 混乱的政治 522

第九章 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522

2.董卓势力的巩固 524

3.豪强讨伐董卓 525

4.北方群雄的崛起 526

5.王允谋杀董卓 528

6.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 529

8.袁曹两大势力的对立 531

7.曹操势力的稳固及强大 531

9.曹操、袁绍白马、延津之战 532

10.曹操、袁绍官渡之战 533

11.曹操统一北方 536

12.孙权集团的壮大 537

13.刘备集团的兴起 539

14.诸葛亮出山 540

16.赤壁之战 543

15.孙、刘联盟 543

17.渭南大捷 544

18.曹操降伏鲜卑轲 545

19.曹魏集团的正式建立 546

20.孙、刘荆州之争 547

21.蜀汉政权的逐步建立 548

22.吴蜀夷陵之战 553

24.曹魏三次攻吴 556

23.白帝城托孤 556

25.诸葛亮平定南中 557

26.曹丕病逝 558

27.孙吴政权的建立 559

28.诸葛亮治理内政 561

29.诸葛亮的南征与北伐 562

3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64

32.姜维伐魏 566

31.蜀国二相接连去世 566

34.孙权统治吴国 567

33.蜀汉灭亡 567

35.孙权与刘备、曹操的战争 570

36.孙权的外交政策 571

38.吴国名相陆逊 572

37.吴国内部的争斗 572

39.吴魏东兴之战 573

41.孙峻专擅朝政 574

40.吴帝孙权病卒 574

44.晋灭吴、统一天下 575

43.吴国孙皓即位 575

42.孙綝废吴帝孙亮 575

45.曹魏巩固政权的措施 578

46.曹魏设法维持士家制 579

47.魏平辽东 580

49.魏屯军于两淮 581

48.曹芳继位 581

51.司马懿逝世,司马师专权 582

50.高平陵之变 582

52.淮南地区三反司马氏 583

5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584

54.钟会、邓艾内讧 585

1.巴蜀经济的状况 586

第二节 各国经济的缓慢发展 586

55.倭国女王访魏 586

2.吴国在江南的经济 588

3.曹魏经济大发展 591

1.建安风骨 594

第三节 分裂时期的文化 594

2.曹操的文学成就 595

3.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 596

5.建安七子 597

4.曹植在文学上的成就 597

6.女诗人蔡文姬 598

7.三国时代的经学 599

9.书法 600

8.三国时的史学 600

11.《广陵散》及嵇康 602

10.三国时的绘画艺术 602

12.三国时期玄学的兴盛 604

13.名士服用寒石散 606

15.佛教的流传及康僧会译经 607

14.支谦在吴译经 607

17.马钧的发明创造 608

16.昙柯迦罗来华传播戒律 608

18.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说法 609

19.裴秀的科技成就 610

20.刘徽的数学成就 611

21.张机和《伤寒论》 612

22.华佗及他的医学成就 613

23.皇甫谧和他的《针灸甲乙经》 614

1.司马炎称帝建晋 616

第一节 短暂的统一 616

第十章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616

2.晋代的门阀制度 617

3.西晋首次分封宗室 618

5.羊祜襄阳屯兵 620

4.晋颁布诏书与改定律令 620

6.司马氏集团的奢靡之风 622

7.少数民族的内迁 624

8.秃发树机能反晋 627

10.王濬蜀中作船 628

9.皇太子司马衷选妃之争 628

12.司马氏再封宗室 629

11.晋武帝首易太子不成 629

13.晋武帝再易太子不成 630

14.西晋灭吴 631

15.“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632

17.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 634

16.刘毅请废“九品中正制” 634

18.贾后专政 635

20.江统作《徙戎论》 637

19.司空张华执政 637

21.西晋灾荒及氐帅齐万年起义 638

22.太子司马遹被杀 639

23.司马伦诛杀贾后 640

24.三王起兵、惠帝复位 641

25.李特绵竹起义 642

27.张昌、石冰起义 643

26.长沙王政变 643

28.周玘一定江南 644

30.易水惨剧 645

29.王颖、王颙杀长沙王 645

31.刘渊起兵 646

32.陈敏据历阳反晋与“周玘二定江南” 647

33.八王之乱结束 648

34.李雄称王称帝 649

36.司马睿移镇建业 650

35.慕容廆自称鲜卑大单于 650

37.刘渊平阳称帝 651

39.石勒设君子营 652

38.刘景、刘聪进攻洛阳 652

41.王如、李骧、王澄沉等率领的流民起义 653

40.周玘三定江南 653

42.苦县之役 654

43.“永嘉之乱” 655

45.司马邺长安即位 656

44.石勒襄国建制 656

46.巴蜀流民起义 657

47.石勒计杀王俊 658

50.西晋灭亡 659

49.陶侃搬甓 659

48.张轨病逝 659

1.晋废民屯、鼓励垦荒 660

第二节 经济上的改革与发展 660

2.占田、课田制 662

4.奴婢代兵屯田 663

3.品官占田荫客制 663

6.西晋恢复户口 664

5.西晋赋税制度 664

7.杜预改良水磨 666

1.西晋诗歌的发展概况 667

第三节 文学上的欣欣向荣 667

8.西晋“太康之治” 667

2.阮籍和他的诗歌 668

3.嵇康及其诗 669

4.傅玄、张华的诗 670

5.文学上的“太康中兴” 671

6.“太康之英”——陆机 672

7.潘岳、张协和左思的诗 673

8.西晋词赋的发展 674

9.骈文的发展 675

11.杂论及散文 676

10.志怪小说的兴起 676

12.“竹林七贤” 677

13.玄学清淡之风 681

14.反玄学思想 683

15.汲家竹书出土 684

16.司马彪与《续汉书》 685

17.陈寿与《三国志》 686

18.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 688

19.书法 689

21.青瓷工艺 691

20.画家卫协 691

22.中国文化东传日本 692

23.宗教在西晋的发展 693

24.王叔和的《脉经》 695

25.地理学 697

26.博物学 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