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3
第一章 人类学要义 3
第一节 何为人类学? 3
图1—1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篆书书影 4
第二节 人类学的领域 10
图1—2 裴文中与北京人头盖骨 15
第三节 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 22
表1—1 人类共有文化要素列表 23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33
第一节 进化论 34
图2—1 泰勒像(素描) 38
图2—2 摩尔根像(素描) 39
第二节 传播与社会、文化 41
图2—3 杜尔干像(素描) 44
图2—4 莫斯像(素描) 46
图2—5 博厄斯像(素描) 48
图2—6 米德像(素描) 52
第三节 功能论 53
图2—7 马林诺斯基像(素描) 54
图2—8 拉德克利夫-布朗像(素描) 57
第一节 自然、结构与符号 65
第三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 65
图3—1 怀特像(素描) 67
图3—2 斯图尔德像(素描) 68
图3—3 列维-斯特劳斯像(素描) 71
图3—4 格尔兹像(素描) 75
第二节 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理论 78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的重构 84
第四章 人类体质的属性 95
第一节 什么是体质人类学? 95
第二节 生命起源与人类进化 98
图4—1 “露西”骨骼化石 101
表4—1 地球起源、生命进化及人类进化模拟时间表 104
第三节 人体差异与人类文化 105
第一节 考古学、考古史和考古人类学 112
第五章 考古与博物 112
图5—1 虞弘夫妇牙齿样本照片 117
图5—2 PCR扩增结果 118
图5—3 最早的一张北京人遗址全景照片 122
图5—4 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者和参与者于周口店合影 123
第二节 博物的研究 125
图5—5 云南攸乐山基诺族父系大家族干栏住房平面图 129
第一节 田野工作的研究取向 135
第六章 田野研究的特征 135
图6—1 马林诺斯基眼中的土著库拉聚会 137
第二节 田野研究的类别选择 143
图6—2 1981年杨庆堃重访南景 147
第三节 研究性质和田野伦理 149
第七章 田野调查方法 156
第一节 进入田野工作地点 156
图7—1 西双版纳田野调查 161
第二节 田野调查方法举要 162
图7—2 一个父系大家庭谱系 168
第三节 田野资料与整理 170
第一节 理解语言 177
第八章 沟通的意义 177
第二节 语言的社会文化关联 181
图8—1 北美龙舟赛 183
第三节 交际民族志 188
第九章 游猎、游耕与游牧 197
第一节 游猎 198
图9—1 游猎采集的昆布须曼人 199
第二节 游耕 205
图9—2 云南德宏自治州三台山景颇人的游耕作业 207
第三节 游牧 212
图9—4 蒙古国牧场·牛羊 214
图9—3 蒙古国牧场·骆驼 214
第十章 乡村与城市 224
第一节 精耕农业与乡村人类学 224
图10—2 福建农作(福建古田县墓亭村农家收稻谷) 228
图10—1 华北农作(玉米和芹菜地) 228
第二节 城市社会 233
图10—3 四川阆中治城图(清道光元年) 242
图10—4 1900年前后宁波地区集镇的分布(依斯波义信) 244
图10—5 长江沿岸市镇的农民工 247
第十一章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256
第一节 性别与社会性别 256
图11—1 1946年4月美国华盛顿州反对雇佣歧视妇女的一次游行 259
第二节 婚姻与家庭 261
图11—2 今日美国不同族裔之联姻 262
图11—3 扛送嫁妆进村(福建) 265
图11—4 核心家庭 266
图11—7 组合家庭 267
图11—5 主干家庭 267
图11—6 扩大家庭 267
图11—8 “轮伙头”家庭示意图 269
图11—9 不同民族的亲属称谓制(摩尔根) 271
图11—10 默多克的亲属称谓制分类示意图 272
第一节 人性与人格 281
第十二章 濡化、社会化与涵化 281
第二节 濡化、社会化与涵化 286
第三节 文化中断与文化适应 292
图12—1 人格与社会、文化关系的多层同心圆模式 296
图12—2 2001年北京肯德基餐厅的美式快餐食品本地化的托盘传单 300
第十三章 族性与社会分层 306
第一节 族群与族性 306
图13—1 博物馆的马赛克镶嵌作品(局部) 310
第二节 族群认同与族群关系 312
第三节 社会分层 316
表13—1 美国职业声望的顺序 320
第十四章 政治组织与社会控制 325
第一节 政治组织 325
图14—1 易洛魁部落的舞蹈 331
第二节 社会控制 333
第十五章 宗教与仪式 345
第一节 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 345
图15—1 北京王府井天主教堂 346
图15—2 往鹿港奉天宫进香 347
图15—3 福建泉州通济关公庙 351
图15—4 加拿大海达印第安人图腾柱立柱仪式 354
第二节 仪式与巫术 358
图15—5 古鲁狮子吼 360
第三节 社会中的宗教 366
第一节 人类学与口述 376
第十六章 文化展示 376
第二节 文化撰写 381
第三节 影视人类学 387
图16—1 贝特森和米德在巴厘 389
第四节 艺术解读 394
第十七章 人类学的应用 404
第一节 人类学的应用历程 405
第二节 人类学应用实例 413
图17—1 美国华盛顿州杂志报道法医人类学家帮助寻找失踪者 416
图17—2 “虎日”仪式上的戒毒成功者 423
第二编 影视作品 429
第一部 《酋长的第五位新娘》 429
第二部 《我妻我女》 430
第三部 《仲巴 昂仁》 432
第四部 《长江沿岸田野纪行》 433
第五部 《兰屿观点》 435
第六部 《用第5个手指演奏萨朗长笛:来自西苏门答腊岛派酷布哈的抒情歌曲》 436
第七部 《虎日》 438
重要术语小词典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