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类比推理与启发式原则 1
一、从苏格拉底教择偶说起 1
第一章 苏格拉底怎样教择偶——推理与教学原则 1
二、启发式原则与举一反三 2
三、启发式原则与类比思维的运用 6
四、类比思维的心理学基础 12
第二节 归纳推理与学生主体原则 13
一、魏书生成功的奥秘——学生主体原则 13
二、发现真理的重要方法——归纳 14
三、归纳应注意的问题 18
第三节 演绎推理与教师主导原则 21
一、教师是学生的向导 21
二、发挥主导作用的艺术——演绎 22
三、演绎推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4
第一节 概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31
一、从电视剧《西游记》的失误说起 31
第二章 “江”、“河”不是形声字吗?——概念与语文教学 31
二、概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32
(一)什么是概念 32
(二)概念与学科体系 33
(三)概念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4
(四)概念与语文美育 35
第二节 在语文教学中准确把握概念 36
一、概念必须准确——卷层云是厚的吗? 36
二、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机器人能比人更聪明吗? 40
三、注意概念的层次——“环境描写和外貌描写”的思考 41
四、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对吗? 42
五、变式教学——“江”、“河”不是形声字吗? 47
第三节 概念系列教学法 49
一、概念系列教学法与阅读教学 49
二、概念系列教学法与写作教学 55
三、概念系列教学法的实质 56
一、读与写的反向思维 57
第三章 普之仁的搂抱姿势和他的手——语文篇章的逻辑分析 57
第一节 读与写的双向思维 57
二、从构思到行文 59
三、阅读的重现与复归 61
第二节 虚与实的辩证统一 65
一、中心与材料 65
二、点面结合 66
三、字里行间和言外之意 69
(一)虚写 69
(二)暗示 69
(三)脉络 70
(四)气韵 71
第三节 丰富的内容与典型的材料 71
一、思路的展开与概念的展开 71
二、材料的角度和概念的交叉 73
一、解词的逻辑方法 76
第一节 词语中的逻辑 76
第四章 同义词是怎样变成反义词的——语文知识中的逻辑问题 76
二、多义词的逻辑性质 82
三、同义词和反义词 83
第二节 句子中的逻辑 88
一、语句与命题 88
二、命题及其汉语表达式 93
三、句式变换的逻辑基础 97
第三节 修辞与逻辑 101
一、逻辑是修辞的基础 101
(一)对不对与好不好 101
(二)不合逻辑的修辞 101
(三)逻辑的“扩大化”和修辞的“自由主义” 102
(四)研究修辞的深层逻辑 103
二、对比辞格中的逻辑 105
(一)对比辞格的一般逻辑基础 105
(二)关于整体与部分的对比 106
三、消极的把握与积极的创造 108
第一节 同一律与语文教学 111
一、同一律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11
(一)高老夫子的谬误 111
第五章 “她没有死,但这并不重要”——思维规律与语文教学 111
(二)准确把握概念——字能组成词吗? 112
(三)纠正学生混淆概念的错误——读后感与故事梗概 113
(四)把握教学中心——《奇特的激光》与奇特的激光 113
(五)不被学生的问题干扰教学中心——“牛懂音乐吗?” 114
(六)学学梅行素的榜样 114
二、违反同一律的作文例析 115
(一)议论游离中心 115
(二)论据与论点不合 115
(三)引文与观点不合 116
(五)关于看图作文 117
(六)关于记叙文 117
(四)结论与分析不合 117
第二节 矛盾律与语文教学 119
一、运用矛盾律修改病句 119
二、运用矛盾律指导写作 120
三、运用矛盾律把握主题 121
四、运用矛盾律把握人物性格 121
五、运用矛盾律理解事物的辩证性 122
六、运用矛盾律体会语言艺术 123
七、运用矛盾律反驳谬误 124
第三节 排中律与语文教学 124
一、教师要有鲜明的是非态度 124
二、运用排中律启发学生思维 125
(一)“人是怎样变成猴子的?” 125
(二)巡捕的两难境地 126
三、不能滥用排中律 126
第一节 比较的方法 127
一、比较的意义——“多收了三五斗”的潜台词 127
第六章 千方百计话艺术——语文教学的逻辑方法 127
二、比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你放着吧,祥林嫂”与“祥林嫂,你放着吧” 129
(一)比较的方向 129
(二)比较的角度 130
(三)比较的单位 131
三、防止错误的比较——祖冲之和他的圆周率 134
第二节 分类的方法 135
一、分类的意义 135
二、分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36
三、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140
第三节 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142
一、分析的意义 142
二、分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43
三、分析和综合 149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辩证性 152
一、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钱梦龙老师是怎样打开锈锁的 152
第七章 一篇不及格习作的发表——语文教学的辩证思维 152
二、产品目标与操作目标 157
三、智商目标与情商目标 159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辩证性 160
一、教学过程的有机性 161
二、计划性与灵活性 166
三、善于把握教学契机 167
(二)“田里的麦穗真多” 168
(一)“快乐方程式”的妙用 168
(三)学生桌上的教学参考书 169
(四)错过教学契机的两个例子 170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辩证性 172
一、抽象内容的具体化——语言知识的教学 172
二、形象内容的抽象化——文学作品的教学 175
(一)残缺者与完美者 176
(二)只有四个字的板书 176
三、立体化教学方法——于漪老师教学艺术 177
后记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