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官学、书院、私学 1
第十一章 清代后期的河南教育(1840~1911年) 1
一、府、州、县学和乡(镇)社学 2
二、省辖书院及地方各级书院的教育 9
三、基础教育的重要场所——私塾 26
第二节 废科举、兴新学——河南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场大变革 30
一、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废除 30
二、进步教育家开展的兴新学运动 40
第三节 各级各类新学系统和教育行政机构 53
一、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的构建 53
二、社会教育和改良私塾的实施 61
三、省教育行政机构的确立和废除科举后教育宗旨的厘定 66
一、革新书院教育 70
第四节 教育人物——李时灿 70
二、创办新型学校 76
三、主编教育杂志 81
四、抱憾与世长辞 84
附表:清末河南各级书院一览表 86
第十二章 民国年间北洋政府时期的河南教育(1912~1927年) 103
第一节 辛亥革命中河南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活动 103
一、各级各类教育概况 103
二、河南教育革新的重要实践 105
三、河南辛亥举义中的几所著名学校 113
第二节 民国初年的河南教育 119
一、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的创建 119
二、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法政专门学校相继成立 127
三、进步人士对封建复古势力的斗争 131
第三节 五四运动推动下的河南教育 145
一、新文化运动在河南的兴起与发展和教育改革实验 145
二、河南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萌芽 158
三、中州大学的诞生和冯友兰创办高等教育的思想 164
第四节 大革命期间和冯玉祥第二次主豫时的河南教育 176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河南的革命教育 177
二、冯玉祥第二次主豫时的河南教育 189
三、王拱璧和乡村教育改革实验 200
四、20年代的河南平民教育 209
第五节 教育人物 215
一、王敬芳 215
二、王黄石 218
三、董作宾 220
四、郭须静 222
五、张震东 227
六、王陵南 228
第十三章 民国年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河南教育(1927~1937年) 231
第一节 初等教育和开封实验区教育改革 233
一、河南初等教育的办理 233
二、开封实验区教育与廉方教学法 239
第二节 中等教育和“乡村教育”实验 247
一、河南中等教育的发展 248
二、梁漱溟、彭禹廷、李振云的“乡村教育”实验 260
一、河南大学 270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发展 270
二、私立焦作工学院 279
三、河南水利工程专科学校 282
四、教育界开展的反帝爱国运动 283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豫南苏区教育 299
一、列宁小学的儿童教育 300
二、干部学校和干部训练班教育 305
三、工农业余教育 317
第五节 教育人物 322
一、张嘉谋 322
二、李敬斋 325
三、凌冰 326
四、杜秀生 327
第一节 国统区的教育 330
第十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河南教育(1937~1945年) 330
一、河南中等以上学校的辗转迁移 331
二、河南教育的短期“复苏” 337
三、学校大西迁与教育大劫难 364
第二节 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 369
一、干部教育 374
二、群众教育 387
三、中小学教育 394
第三节 沦陷区的教育 413
一、河南沦陷区殖民教育概况 413
二、河南沦陷区实施的奴化教育 419
一、任芝铭 433
第四节 教育人物 433
二、郑树桐 437
三、王直青 440
四、王广庆 442
第十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河南教育(1945~1949年) 447
第一节 国统区教育 447
一、河南教育的短期“复员” 448
二、河南师生南迁 452
三、周祖训和中原临时中学 459
四、教育界师生的民主斗争 464
第二节 中原解放区教育 472
一、干部教育 478
二、高等教育 489
三、普通教育 494
四、工农业余教育 504
第三节 教育人物 507
一、田培林 507
二、姚从吾 511
三、郝象吾 515
附录一 河南境内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历史地位与主要经验 517
一、河南境内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历史地位 517
二、河南境内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主要经验 532
三、成仿吾、江梦霞等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 545
附录二 河南教育大事记(中) 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