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后现代”释义与后现代思潮溯源 11
一、“新世界”概念 11
二、“后现代”释义 14
三、后现代思潮溯源 21
第二章 后现代的哲学转向 41
一、语言游戏说和“家族相似论” 41
二、形而上学转向 45
三、后结构主义 49
四、消解结构论 58
五、协同性实用主义 63
第三章 后现代的实在论态度 69
一、范·弗拉森的建构经验论 69
二、黑崎宏的日常实在论 77
三、詹宁斯的准实在论 81
四、法因的自然本体论 83
五、后现代主义对实在论的影响 88
第四章 后现代的科学技术 91
一、后现代对古典知识论的否定 91
二、自由社会中的科学 95
三、后现代科学的基本特征 99
四、后现代技术 105
一、后现代文化的性质和目的 122
第五章 后现代文化 122
二、后现代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126
三、后现代文化的功能和价值 138
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取向 142
第六章 后现代艺术 151
一、林林总总的当代艺术 155
二、当代艺术的基本特征 164
三、当代艺术评价 171
第七章 后现代政治 181
一、多元化的政治格局 181
二、新时期的剥削和阶级概念 186
三、逐步的社会工程 192
四、对社会实验的整体主义的否定五、全球化政治 202
第八章 后现代宗教 213
一、宗教的不光彩历史 213
二、宗教职能的转变 217
三、未解的宗教之迷 223
四、回归道教复兴人类精神的崇高境界 227
第九章 后现代伦理 240
一、后现代伦理的价值取向 242
二、后现代的伦理观念 245
三、后现代伦理的生态学基础 250
四、新全球伦理观 255
一、现代道德的两大来源 264
第十章 后现代道德 264
二、现代道德的演变历史 267
三、后现代的道德理念 271
四、网络世界对现实道德的冲击 282
五、福柯性道德观的虚无主义 294
第十一章 后现代的日常生活 308
一、人本质的主体化和对象化 309
二、生活过程的异质化和同质化 314
三、开明的自我和利他主义 319
四、日常生活之爱 323
五、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主义 326
第十二章 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336
一、消除异化建立合人性社会 337
二、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 346
三、彻底的人道主义 351
四、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356
第十三章 现代及后现代自由主义 373
一、现代自由主义的形成 374
二、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 387
三、罗尔斯的正义自由论 394
四、雅塞的权利自由主义 399
第十四章 虚拟现实——第四世界 408
一、从世界1到世界4 408
二、第四世界的基本特性 415
三、第四世界的展现趋势 420
四、第四世界的价值和作用 424
第十五章 后人类社会 428
一、人性的进化 428
二、后人类的出现 435
三、后人类的进化方式 439
四、后人类进化的前景 443
五、后现代身体论 447
第十六章 后现代思维 463
一、直觉论、否证论和试错法 465
二、科学游戏和发散式思维 471
三、多元方法论和经验建构论 475
四、科学虚构和塞博虚构 478
第十七章 后现代教育 488
一、倡导“体、美、智”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489
二、实施平民主义教育 500
三、重在创新人才的培养 513
四、扩展教育网络加大虚拟教育 523
术语和主题中英文对照 529
人名中英文对照 547
中英文参考文献 557
作者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 567
后记 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