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创新理论和创新能力 1
一 创新概念的产生与内涵 1
(一)创新的科学含义 1
(二)创新的特性 3
(三)创新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4
二 创新理论的发展 7
三 当代创新意识 11
四 创新能力 13
(一)个体创新能力 13
(二)组织创新能力 15
(三)国家创新能力 17
第二章 观念创新和人的现代化 19
一 对科学技术本质的深化认识 19
(一)科学的本质 19
(二)技术的本质与两重性 22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24
二 知识与科技创新 26
(一)对知识的新理解 26
(二)科技创新概念的内涵 28
三 科技创新的生产力作用 29
(一)现代科技在生产力系统中的第一位作用 29
(二)如何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31
四 科技创新与现代化的关系 33
(一)现代化含义的新认识 33
(二)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化发展 35
(三)科技创新与人的现代化 38
第三章 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43
一 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 43
(一)古代科技成就与社会发展 43
(二)近代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48
(三)现代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54
二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经验 59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59
(二)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及其规律性 61
三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演化趋势 65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65
(二)智能化的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 70
第四章 科技前沿与现代化未来 74
一 微观世界的开拓 74
(一)物质结构与粒子研究 74
(二)纳米科学技术研究 77
(三)物质结构研究的社会影响 80
二 生命与智力潜能 81
(一)生命的本质与起源 81
(二)干细胞研究 84
(三)大脑与智力 86
三 宇宙探索与太空资源 88
(一)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88
(二)暗物质与黑洞研究 92
(三)太空资源的探索与利用 93
第五章 科学新思想与现代化方法 96
一 复杂性——人类认识的现实世界 96
(一)复杂性研究概述 97
(二)混沌特性探析 100
(三)复杂性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103
二 随机性——把握机遇的认识基础 107
(一)对世界随机性认识的深化过程 107
(二)随机性的特征与产生的原因 110
(三)社会机遇的产生与把握 113
三 系统性——总揽全局的科学方法 117
(一)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 117
(二)社会系统优化的基本原则 119
(三)系统方法及科学决策实例 121
第六章 科技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 127
一 信息技术与新方式 127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 127
(二)信息化的特征 135
二 生物技术与新产业 141
(一)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 142
(二)新兴的生物工程产业 146
(三)生物识别与生物芯片 151
三 材料技术与新物质 152
(一)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 153
(二)竞争激烈的超导材料 154
(三)突飞猛进的纳米材料 155
四 能源技术与新环境 157
(一)发展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 157
(二)开发中的新能源——燃料电池 160
五 空间技术与新资源 161
(一)空间概念及空间技术的特点 161
(二)空间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164
(三)空间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166
六 海洋技术与新国土 169
(一)海洋国土新概念 170
(二)海洋资源开发 171
(三)海洋环境保护 172
第七章 中国发展战略与科技创新 176
一 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述评 176
(一)新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进步 176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经验与问题 180
二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181
(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成效 182
(二)科技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86
三 中国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190
(一)国际竞争力研究新理念 190
(二)中国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193
(三)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目标 197
四 中国发展战略与科技创新 200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
(二)新型工业化与科技创新 211
(三)科技创新战略 216
第八章 现代化重点——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221
一 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基础 221
(一)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 221
(二)主体功能定位及相互作用 227
(三)国家创新系统的比较研究 232
二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239
(一)我国创新体系发展现状分析 239
(二)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49
三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255
(一)世界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动态 255
(二)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和基本功能 257
(三)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现状和特点 260
主要参考文献 263
一部系统论述科技创新的专著 265
后记 267
再版后记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