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东南亚史的撰写 J·D·李吉(澳大利亚墨尔本蒙那希大学) 1
地图 1
关于拼写的说明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东南亚研究 2
关于东南亚语言中(语法)性的说明 3
缩写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东南亚研究 11
战后东南亚研究的主要课题 17
解释的变化 28
重建东南亚史 32
第一部分 史前至公元1500年 42
第二章 史前东南亚 彼得·贝尔伍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42
当今东南亚的环境 43
2.1 自然地理 44
2.2 降雨量和季风类型 46
东南亚环境的变迁 48
史前人类:第一个一百万年 51
2.3 更新世和全新世早期主要遗址 52
活着的人们的祖先 58
考古记录:从古新世纪后期到全新世中期 62
农业社会的兴起与扩大 71
2.4 新石器时代和早期农业时期主要遗址 75
早期农业社会的考古 76
语言学的记录 85
2.5 语系和主要语言分布 87
2.6 南岛语系主要语言分布 90
早期金属时期 94
2.7 早期金属时期主要遗址 95
南岛语系人世界的新石器晚期和早期金属阶段 103
参考文献 112
第三章 早期王国 K·W·泰勒(美国康奈尔大学) 113
越南 113
3.1 东南亚大陆主要的早期王国 114
占婆 126
吴哥 129
蒲甘 134
阿瑜陀耶 138
室利佛逝 141
麻喏巴歇 144
参考文献 148
早期经济发展 150
第四章 早期东南亚经济史 K·R·霍尔(美国印第安纳贝尔州立大学) 150
4.1 早期经济中心 151
扶南时代:早期基督时代东南亚政治经济体的出现 158
室利佛逝海上帝国时代(670~1025) 162
中爪哇的庙宇王国(570~927) 167
东爪哇(927~1222) 172
新柯沙里(1222~1292)和满者伯夷(1293~1528) 178
东南亚的海上王国(1500年前后) 187
吴哥时期柬埔寨以寺庙为基础的政治经济 189
佛教作为经济力量在蒲甘时期的缅甸 198
半岛的国际贸易和商业扩展(约1100~1300) 203
以掠夺为基础的占婆的政治经济 208
越南人的政治经济的出现 215
早期东南亚社会经济:总结性的评述 222
参考文献 224
第五章 公元1500年前东南亚的宗教和大众信仰 J·D·E·卡斯帕利斯(荷兰莱登科恩学院) I·W·马必达(澳大利亚墨尔本蒙那希大学) 228
最早时期 232
半岛地区源于印度的宗教 236
海岛地区源于印度的宗教 251
两个特殊的问题 266
伊斯兰教的兴起 273
参考文献 276
第二部分 从公元1500年到1800年 285
第六章 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和东南亚社会的适应性(1500~1800) 列昂纳德·安达雅(新西兰奥克兰大学) 285
外国人群体的到来 286
社会的变革和适应 297
结束语 322
参考文献 323
第七章 16~18世纪的政治发展 B·W·安达雅(新西兰奥克兰大学) 328
政治图景 328
7.1 东南亚大陆地区(1500~1800) 330
7.2 东南亚海岛地区(1500~1800) 332
16世纪的东南亚 336
分裂和统一的轮回 343
17世纪的权力中心 348
中央集权化控制运动的复活 350
17世纪的王权和中央集权化 354
17世纪的行政改革和人力控制 357
“典型的中心”的创立 362
18世纪的分裂 364
结束语 371
参考文献 372
人口 377
第八章 经济与社会变迁(1400~1800) 安东尼·李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377
经济的繁荣 380
货币和商品化 384
城市化 387
东南亚商业的性质 390
国家和商业 396
17世纪的危机 400
欧洲人、华人和两元性的起源 405
麻醉品贸易 409
18世纪的转变 410
参考文献 414
本地信仰 417
第九章 1500~1800年东南亚宗教的发展 B·W·安达雅(新西兰奥克兰大学) 石井米雄(日本京都大学) 417
伊斯兰教的传入 421
基督教的到来 433
宗教的问题 440
18世纪 457
结束语 465
参考文献 466
第十章 过渡时期: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 J·K·威尔斯(马来西亚大学) 471
国家间的竞争与循环 471
10.1 19世纪初的东南亚大陆地区 472
整合的力量:宗教、奇里斯马和资源控制 474
10.2 19世纪初的东南亚海岛地区 475
佛教帝国主义 479
缓冲国地位与双重的效忠 482
经济和文化危机 484
改革和现代化 489
传统权力的衰落 491
强迫种植制度 492
改革的失败:叛乱和战争 494
商业、政治分裂和道德困境 496
经济的二元性 500
重新确定经济方向 501
结束语 504
“民族”认同的发展 504
参考文献 505
索引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