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语法学探究 增订本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良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00046262
  • 页数:55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语法学的专著,全书共分5章:一、中国古代语法学萌芽;二、中国古代语法学的产生;三、中国古代语法学的发展;四、中国古代语法学的大成;五、总结语。

汉语语法学历史画卷的成功展示(代序) 许威汉王大年 1

壹 中国古代语法学的萌芽(先秦至汉初) 1

1.0《墨经》《荀子·正名》《大戴礼记·夏小正》表现出的语法分析 1

1.1《墨经》表现出的语法分析 1

1.2《荀子·正名》表现出的语法分析 4

1.3《大戴礼记·夏小正》表现出的语法分析 6

2.0《公羊传》《榖梁传》解说“春秋书法”表现出的语法分析 7

2.1解说“春秋书法”提出语法规范问题 10

前言 11

2.2解说“春秋书法”说明汉语词序重要及词序规则 12

增订说明 14

2.3解说“春秋书法”表现句法结构分析 15

2.4解说“春秋书法”表现语义关系分析 22

2.5解说“春秋书法”表现虚词用法 25

2.6解说“春秋书法”表现修辞分析 27

2.7解说“春秋书法”说明《春秋》句式变化 29

2.8解说“春秋书法”表现出的语法分析方法 30

3.0结语 33

贰 中国古代语法学的产生(汉魏晋南北朝) 37

1.0汉代注释书中的语法分析 37

1.1释文说明语法结构,标志语法意识产生 37

1.2突破音句表现义句,标志句子观念树立 39

1.3调整词序 41

1.4分析句读与语词组合关系层次 42

1.5划分词的类别 46

1.6分析句法结构 64

1.7分析语义关系 80

1.8分析词的句法功能义 87

1.9分析句式句型 99

1.10解释虚词用法 114

1.11语法分析表现出的语法分析方法 117

2.0魏晋注释书中的语法分析 118

2.1继承公羊、榖梁解说“春秋书法”表现语法分析 119

2.2分析句法结构 120

2.3分析语义关系 125

2.4分析词的句法功能义 128

2.5分析句式句型 137

2.6分析词的类别特点 145

2.7语法分析表现出的语法分析方法 150

3.0汉文佛典对梵文语法的初步介绍 150

3.1东晋佛典对梵文语法的介绍,“语法”术语出现 151

3.2南梁佛典对梵文语法的介绍 153

4.0《文心雕龙》《颜氏家训》中的语法分析 155

4.1《文心雕龙》中句的解说和虚词分析 155

4.2《颜氏家训》中的虚词分析 156

5.0结语 157

1.1介绍印度古代语法大师班尼尼(Panini)及其著作《班尼尼语法》 159

1.0汉文佛典对梵文语法的较详细介绍并从语法、句法分析解经 159

叁 中国古代语法学的发展(隋唐宋元明) 159

1.2介绍梵文语法 163

1.3从语法、句法分析解经 172

2.0孔颖达“五经正义”中的语法分析 178

2.1树立语法观、语法规范观念 179

2.2分析词的类别及特点 184

2.3分析词序与句读 207

2.4分析句法结构 209

2.5分析语义关系 212

2.6分析句式句型 217

2.8提出释义理论——文势说 221

2.7分析章节、全篇结构 221

3.0贾公彦、徐彦“义疏”中的语法分析 224

3.1分析词序规则 224

3.2分析句读 225

3.3分析句法结构 226

3.4分析语义关系 228

3.5分析章节、全篇结构 229

3.6解释虚词用法 233

3.7提出释义理论——望文为义说 234

4.0《史记》“注”、《汉书注》、《后汉书注》中的语法分析 237

4.1《汉书注》 238

4.1.1分析词类 239

4.1.2分析复合词的构成 250

4.1.3分析句法结构 255

4.1.4分析语义关系 258

4.1.5分析歧义现象 260

4.2《后汉书注》 262

4.2.1调整词序 264

4.2.2分析句读与语词组合层次 265

4.2.3分析复合词的构成 266

4.2.4分析句法结构 268

4.2.5分析语义关系 272

4.2.6分析词的句法功能义 277

4.2.7分析句式句型 281

4.2.8分析修辞词句 283

4.3《史记》“注” 285

4.3.1调整词序 285

4.3.2分析句读与语词组合层次 287

4.3.3分析语义关系 289

4.3.4分析词的句法功能义 294

4.3.5分析句式句型 296

4.3.6解释虚词用法 302

5.0诗论、文论、史论、笔记、字书中的实字、虚字、语助和语法/句法解说 303

5.1“实名”“虚名”“实字”“虚字”的出现及其含义变化 303

5.2虚字的字源解说 307

5.3语助词的类型与作用分析 311

5.4“句法”“语法”使用及造句格式的分析与类比 314

5.5字、句灵活使用的修辞说明——死字、活字、半虚半实字、死句、活句 318

5.6语法规范术语“语病”的出现 319

6.0王若虚《滹南遗老集》中的语法分析 320

6.1语法观、语法规范观的较明确树立 321

6.2分析句法结构 324

6.3分析语义选择限制 328

6.4分析语用 330

6.5分析虚词 331

6.6运用比较方法 333

7.0语法修辞、虚词专著的出现 334

7.1陈骙的《文则》 334

7.1.1说明助辞的作用及类例 335

7.1.2说明句法 338

7.2卢以纬的《助语辞》 342

7.2.1书名的来历及意义 342

7.2.2收词范围与编排撰写体例 343

7.2.3划分助语辞与非助语辞 346

7.2.4说明一个助语辞多个用法 346

7.2.5释义方法 347

8.0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中的语法分析 350

8.1胡氏语法分析对前人的继承 350

8.2胡氏语法分析对前人的发展 355

8.3提出释义理论——文理说 364

9.1属对教学的内容及其历史 367

9.0蒙学语法训练及语法训练教材《对类》的出现 367

9.2属对教材《对类》的出现 370

9.3属对的来源及其发展 378

10.0结语 379

肆 中国古代语法学的大成(清代) 382

1.0文法观的明确树立 383

1.1“文法”术语的出现及其含义 383

1.2“文法”使用标志文法观的明确树立 386

2.0划分词的类别 392

2.1依据句法位置划分 392

2.2依据词义特征划分 394

3.1分析词序 398

3.0分析句法结构 398

3.2分析句读和短语层次 400

3.3分析语词组合规则 404

3.4分析句法结构组成规则 406

3.5分析句法结构关系 410

3.6分析句法结构完整 414

3.7分析逻辑语义关系结构的组成与逻辑语义关系分析 420

3.8分析古汉语特殊句式 424

3.9分析几种固定句式 426

4.0分析句法语义关系 428

4.1主谓结构语义关系 428

4.2述宾结构语义关系 429

5.0分析语义选择限制 431

5.1依据语义选择限制规则分析语词的正确搭配 431

5.2依据语义选择限制规则分析语词的正确释义 436

6.0分析语用 440

6.1从上下文分析 440

6.2从行文语境分析 441

6.3从逻辑事理分析 442

7.0语法分析方法——句式类比 442

7.1王念孙的文同一例分析法 443

7.2俞樾的句式一律分析法 453

8.0多种虚词著作中代表性的三书 462

8.1袁仁林《虚字说》 463

8.2刘淇《助字辨略》 468

8.3王引之《经传释词》 473

9.0结语 476

伍 总结语 478

1.0中国古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中国古代语法学 478

2.0中国古代语法学的传统 479

2.1注重语法规范 479

2.2注重实用 480

2.3注重多角度分析 480

2.4注重借鉴外语语法 481

2.5注重历史继承 482

4.0中国古代语法学与古汉语语法研究 483

3.0中国古代语法学与古汉语语法变化 483

5.0中国古代语法学与现代语法学建设 484

6.0《马氏文通》对中国古代语法学的继承与发展 487

6.1《文通》对前人成果的继承 488

6.2《文通》对前人成果的发展 493

7.0从《汉书窥管》的语法分析看中国古代语法学的成就 497

7.1分析词序 498

7.2分析句读层次 500

7.3分析句法结构 503

7.4分析句法结构完整 507

7.5分析句法语义关系 509

7.6分析词的句法功能义——指称、陈述的转化 512

7.7分析语词组合语义选择制约 515

7.8解释虚词 518

7.9辨别实词 521

7.10说明修辞、语用 523

7.11语法分析方法——句式类比 526

8.0中国古代语法学的严重缺陷 542

9.0正确对待中国古代语法学 543

10.0 中国语法学的科学历史分期 544

附录一 本书作者中国古代语法学研究文章及汉语语法研究论著(部分)目录 545

附录二 本书作者忆黎锦熙先生谈“例不十,不立法”“依句辨品,离句无品” 553

后记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