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水产动物育种学研究的对象 1
二、水产动物育种学的任务和方法 3
三、水产动物的育种目标 5
四、品种与杂交种的概念及特点 9
五、水产动物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13
思考题 16
第一章 水产动物种质资源 17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概念、重要性和类型 17
第二节 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18
一、物种多样性 21
第三节 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21
二、遗传多样性 25
第四节 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的保护 29
一、我国水产动物种质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29
二、濒危物种资源的保护 30
三、养殖种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保护与利用 32
思考题 34
第二章 引种与驯化 35
第一节 引种 35
一、概述 35
二、影响引种的因素 38
三、引种的步骤 40
四、我国鱼类引种研究概况 44
一、驯化的意义 45
第二节 驯化 45
二、驯化的途径 46
三、驯化的方式 48
四、影响驯化速度的因素 48
五、驯化过程的分期 49
六、驯化结果的评鉴 51
第三节 引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生物入侵的预防 51
一、引种逃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1
二、对生物入侵的预防 52
思考题 56
第一节 选择的意义和作用 58
第三章 选择育种 58
第二节 选择育种的原理 60
一、达尔文的选择学说 60
二、纯系学说 61
第三节 育种性状的选择 61
一、质量性状选择 62
二、数量性状选择 66
第四节 选择育种方法 72
一、选择的基本方法 72
二、多性状的选择 77
第五节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和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 78
一、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78
二、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 81
第六节 水产动物选择育种实例 83
一、鲤的增重量选择实验 83
二、道纳尔逊“超级虹鳟” 84
三、建鲤 84
四、中国对虾“黄海1号” 85
思考题 86
第四章 杂交育种 87
第一节 育成杂交 87
一、育成杂交的概念 87
二、简单育成杂交 88
三、级进育成杂交 89
四、引入育成杂交 90
五、综合育成杂交 91
六、育成杂交的步骤 93
七、杂种后代的处理 96
第二节 杂种优势利用 100
一、杂种优势的概念及特点 100
二、杂种优势的理论基础 101
三、杂种优势的度量 102
四、杂交亲本的选择 104
五、杂交组合方式 106
第三节 远缘杂交 109
一、远缘杂交育种概况 109
六、鲤的杂种优势利用 109
二、水产动物远缘杂交的特点 110
三、远缘杂交的实例及应用前景 113
思考题 115
第五章 雌核发育与雄核发育 116
第一节 雌核发育 116
一、雌核发育现象 116
二、精子染色体的遗传失活与雌核发育的诱导 117
三、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 118
四、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鉴别 124
五、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受精细胞学机制 125
六、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生物学特性 126
八、雌核发育二倍体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127
七、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遗传学特性 127
第二节 雄核发育 130
一、卵子染色体的遗传失活与雄核发育的诱导 130
二、雄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 130
三、雄核发育后代的性比 131
四、雄核发育的应用 131
思考题 132
第六章 多倍体育种 133
第一节 生物染色体的多倍性 133
一、多倍体的概念和种类 133
二、多倍体现象 134
三、天然多倍体形成的原因 135
第二节 多倍体诱导 137
一、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原理 138
二、人工诱导多倍体产生的方法 140
第三节 诱导多倍体的细胞学特征 144
第四节 多倍体的鉴定 146
一、染色体计数法 147
二、细胞核体积测量 148
三、极体计数法 149
四、DNA含量测定方法 149
第五节 多倍体的生物学特性 150
第六节 多倍体的应用 151
第七节 多倍体育种实例 153
思考题 155
一、细胞融合的方法 156
第七章 细胞融合与核移植 156
第一节 细胞融合 156
二、融合细胞的筛选 157
三、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 159
第二节 核移植 161
一、鱼类的细胞核移植 162
二、核移植的方法 164
三、核移植技术的应用 165
思考题 166
第八章 性别控制 167
第一节 性别控制的意义 167
一、原始生殖细胞起源、迁移和分化 168
第二节 水产动物的性别决定与性分化 168
二、生理性别 169
三、遗传性别 171
四、鱼类的性转变 174
第三节 鱼类性别的人工控制 175
一、单性群体诱导 176
二、鱼类不育技术 183
第四节 其他水产动物的性别决定、性转变及人工控制 184
一、贝类的性别及性转变现象 185
二、贝类的性别控制 186
三、甲壳动物(虾蟹类)的性别决定机制及其性转变 186
思考题 188
四、甲壳动物的性别控制方法 188
第九章 转基因技术 189
第一节 概述 189
第二节 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191
一、外源基因的构建 191
二、外源基因的导入 195
第三节 外源基因的整合、表达与遗传 199
一、外源基因的整合 199
二、外源基因的表达 202
三、整合基因的遗传 204
第四节 外源基因的检测 204
二、外源基因整合的检测 205
一、外源基因导入的检测 205
三、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 206
第五节 转基因水产动物的安全性 209
一、转基因水产动物的食用安全性 209
二、转基因水产动物的生态安全性 210
思考题 211
第十章 育种实践中的标记技术 212
第一节 遗传标记概述 212
第二节 分子遗传学标记的类型及原理 213
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214
二、随机扩增多态性 215
三、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216
四、简单重复序列 218
五、简单序列重复间区的DNA序列 219
六、单链构象多态性 219
七、单核苷酸多态性 220
八、各种DNA分子标记的综合比较 220
第三节 分子遗传学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 221
一、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221
二、预测杂种优势 223
三、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基因定位 223
四、分子遗传学标记辅助选择 225
一、人工标记的意义 226
二、人工形态标记 226
第四节 人工标记 226
三、化学物质标记 227
四、标签标记 228
五、电子标记辅助育种 230
思考题 230
第十一章 繁育群体遗传性能的保护 232
第一节 品种的生产性能及其遗传基础 232
第二节 养殖条件下品种生产性能的退化 233
一、品种的混杂 234
二、品种的退化 235
第三节 群体的遗传变异与近亲交配衰退(退化) 236
一、群体的遗传变异 236
二、近亲交配衰退 237
第四节 繁育群体遗传性能的保护 241
一、育成品种遗传性能的保护与提纯 241
二、群体品种以及自然品种的遗传保护 242
三、高技术育成养殖对象的遗传管理 245
思考题 246
附录 247
附录一 水产原、良种审定办法 247
附录二 水产原、良种审定标准 248
附录三 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的水产品种 250
附录四 我国已建成的鱼类原、良种场 252
附录五 我国从外国引进的经济鱼类名目录(不包括小型观赏鱼类) 253
主要参考书目 257